1.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
2. 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
3. 十世古今,始終不離于當(dāng)念;無邊剎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4. 物自有去來,見性無來去也。
5. 念有念無即名邪念,不念有無即名正念。念善念惡名為邪念,不念善惡名為正念。
6. 正念者,唯念菩提;菩提無所念,一切處無心。
7. 只個無念,是名真念。
8. 但知一切處無心,即是無念也;得無念時,自然解脫。
9. 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
10. 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11. 頓者,頓除妄念;悟者,悟無所得。
12. 罪從心生,還從心滅。善惡一切,皆由自心。
13. 于外相求,無有是處。于外相求,雖經(jīng)劫數(shù),終不能成;于內(nèi)覺觀,如一念傾,即證菩提。
14. 妄念不生為禪,坐見本性為定。
15. 本性者,是汝無生心。定者,對境無心,八風(fēng)不能動。
16. 若無禪定,念想喧動,壞其菩提。
17. 心住無住處;心不住一切處;心不住善惡有無內(nèi)外中間,不住空不住不空,不住定不住不定;如是名無住心也。
18. 不住六塵生心。
19. 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意謂一切法無體,體惟凈性,即是一切法體惟凈性,所以諸法一如,稱為一真法界。
20. 蓋心雖無法,而法從心生。故十法界之性,不離乎惟一真心。
21. 念是業(yè)識,而性體中并無是事。
22. 雖業(yè)識紛動,而性凈自若,猶之虛空中萬相森羅,而虛空仍自若也。
23. 念乃隨起隨滅,并無實(shí)物,一猶之空花,幻有實(shí)無也。
24. 心地?zé)o非自性戒,心地?zé)o念自性定,心地?zé)o我自性慧。
25. 二性空是體,知二性空是解脫,更不生疑,即名為用。
26. 布施何物?布施卻二性。所謂善惡性,有無性,愛憎性,空不空性,定不定性,凈不凈性,一切悉皆施卻。
27. 所謂同體慈悲,便是如實(shí)的了知,一切眾生和己身無二無別。
28. 真正佛法的人生觀,他是真能見著萬法皆空,便立于這個空上。他又真能見著萬法不空,便立于這個不空上。因?yàn)樗⒂谶@個空上,他便熄滅貪嗔癡三毒,滅除人、我、眾生、壽者四相。因?yàn)樗⒂谶@個不可空上,他便上求佛法,下化眾生。
29. 樹干粗時,不怕沒果實(shí)。
30. 海之所以能大,在于其處低,而能匯眾流。
31. 解在行處,行在解處。
32. 知念之本身,當(dāng)下即空,便不致執(zhí)虛為實(shí)。
33. 須知觀照雖亦是念,乃順體起用之念,便可順此用以入體。
34. 佛法處處不離觀照,必時時刻刻去思惟方可。
35. 自初下手至成佛為止,皆是不住于相。
36. 吾人事事依照佛說去行,心中卻一無其事,方是不住法相;心中雖無其事,依舊精進(jìn)去行,方是不住非法相。
37. 須知對待之見未忘,尚未能出世間。
38. 出世法必須離開分別心,在絕對上作觀。
39. 轉(zhuǎn)凡夫觀念,至絕對境界,即是證性。
40. 證性須要無念。念者分別心也。有分別心,即落于對待;落于對待,即時時刻刻去分別,而為意識所籠罩,必觀至無念方可。
41. 佛說能觀無念者,即為向佛性。
42. 修行須依經(jīng)中所明之理,返照自性。
43. 佛所說法,須于心行處滅言語道斷時契入。
44. 佛說成佛,終不自以為有少法可得。
45. 欲見本性,必應(yīng)離名絕相,破其我見。
46. 我見不除,便生分別心,而起念即著相矣。
47. 知謹(jǐn)言慎行,便不錯因果而無掛礙。
48. 水能性淡為吾友,竹節(jié)虛心是我?guī)煛?/p>
49. 道不遠(yuǎn)人,人自遠(yuǎn)之。
50. 人情世態(tài)紛紜往復(fù),安??鄻冯S遇而安。
51. 以不著相故,雖事來即應(yīng),而天君泰然不為所動;以相非斷滅故,雖心不著相,而條理秩然毫無廢事。
52. 我佛原為度世而來,故所說法,無不世出世間一切攝盡,惟須融會貫通如是真實(shí)之義,則事事皆可奉持,時時皆是修行,在在皆得受用,而處處皆是佛法矣。
53. 無住心似何物?不青不黃,不赤不白,不長不短,不去不來,非垢非凈,不生不滅,湛然常寂。
54. 身心以自性為見。自性本來清凈,湛然空寂,與空寂體中,能生此見,心無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滅,自然清凈,以清凈故,能生此見。如明鑒中雖無像能見一切像,明鑒無心故。
55. 于畢竟空中熾然建立。
56. 不可見,了了見;無有知者,無不知者。
57. 體寂湛然,無有去來,不離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
58. 于無分別體中,具有恒沙之用,而能分別一切,無事不知。
59. 覺悟生死如夢,一切求心自息。
60. 法身自在無方,觸目無非正覺。
61. 法性本無青黃,眾生謾造文章。
62. 對境心常不起,舉足皆是道場。
63. 佛與眾生不二,眾生自作分張。
64. 法性本來空寂,不為生死所絆。
65. 煩惱即是菩提。
66. 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無住。
67. 迷現(xiàn)量則惑苦紛然,悟真性則空明廓徹。
68. 無住心體,靈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該攝內(nèi)外,能廣能深,非有非空,不生不滅,求之不得,棄之不離。
69. 透水月華,虛而可見;無心鏡像,照而???。
70. 雖即心即佛,唯證者方知。然有證有知,則慧日沉沒于有地;若無照無悟,則昏云掩蔽于空門。
71. 但一念不生,前后際斷,照體獨(dú)立,物我皆知。
72. 然迷悟更依真妄相持。若求真去妄,如避影以勞形,若體妄即真,似處陰而影滅。若無心妄照,則萬累都捐,若任運(yùn)寂知,則眾圓起。
73. 語默不失玄微,動靜豈離法界。
74. 悟寂無寂,真知無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雙融之中道。無住無著,莫攝莫收,是非兩忘,能所雙絕,斯絕亦絕,般若現(xiàn)前。
75. 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來具足。
76. 迷則人隨于法,法法萬差,而人不同;悟則法隨于人,人人一致,而融萬境。
77. 心心作佛,無一心而非佛心;處處認(rèn)真,無一塵而非佛國。
78. 言窮慮絕,何果何因;體本寂寥,孰同孰異。唯忘懷虛朗,消息沖融。
79. 觀心得悟,一切俱了。
80. 境無自性,由見而有,不見即無。見無自性,由心有動,不動即無。動無自性,獨(dú)由不覺,覺則不動。
81. 若能觀心,知心無起,即得隨順入真如門。
82. 攝心一處,便是功德業(yè)林,散慮片刻,即名煩惱羅剎。
83. 佛心豈有他,正覺覺眾生。
84. 好惡是非,一時都放,則心無住處。心無住處,則無有心,即無有心,亦無無心,有無總無,身心具盡。身心盡故,泯齊萬境。萬境無相,合本一冥。冥然默照,照無不寂。以寂為體,體無不虛,虛寂無窮,通同法界。法界緣起,無不自然,來無所從,去無所至。
85. 由心凈故得身凈,非身凈故得心凈。
86. 不起罪業(yè),不起福業(yè),不起無動業(yè),是名供養(yǎng)佛。
87. 菩提心轉(zhuǎn)勝堅(jiān)固,成無上道,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悟。
88. 莫把庭花類此身,庭花落后尤逢春,此身一失知何處,三界茫茫愁煞人。
89. 積聚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咸歸死。
90. 凈極光通達(dá),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91.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92. 紅塵堆里學(xué)山居,寂滅身心道有余,但得胸中憎愛盡,不學(xué)參禪亦工夫。
93. 凡安心之法,一切不安,名真安心,頓止諸緣,妄想永息。
94. 言以詮理,入理則言息。
95. 是非生滅,一由自心,若能無心,于法即無礙、無縛、無解,自體無縛名為解脫。
96. 內(nèi)視不己見,返聽不我聞,乃知一切諸法滅,非智緣滅。
97. 如風(fēng)無形,動則即知,心亦無形,緣物即知,攝心無緣,即名為定。
98. 心體即定即圣,即真即正。非業(yè)非忄與(煩惱),非邪非惡,即斷三障,即成三學(xué)。
99. 一切諸法中,心相寂滅,畢竟不生,名為無相行。
100. 無相行者,即是安樂行。
101. 重昏巨散,翳動定明,不可隨,不可畏,隨之將人向惡,畏之妨修正法。
102. 當(dāng)以觀觀昏,即昏而朗以止止散,即散而寂。
103. 大道不在言也,非言無以顯道,佛法不在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明法。
104. 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
105. 不遇盤根錯節(jié),無以別利器,縱有能人,不歷執(zhí)事,何以陶錬德器,博綜智能。
106. 一念永歇,直至無生,頓證菩提,毫無羅嗦。
107. 自性本來清靜,煩惱菩提,生死涅盤皆是假名,原不與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夢幻泡影。
108. 不應(yīng)隨一切幻事的生、住、異、滅,而起欣厭取舍。
109. 通身放下,如同死人,自然根塵識心消落,貪嗔癡愛泯滅。
110. 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名萬緣放下。
111. 內(nèi)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112. 境來便掃,掃即放過,善惡之心,隨心轉(zhuǎn)變。
113. 一念不生,虛靈寂照。
114. 清凈本然,了無一物,名曰悟。
115. 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絕見聞知覺。
116. 清凈心中,本無一物,更無一念,凡起心動念,即乖法體。
117. 下手時,須至苦至毒,方始不虛付授也。
118. 心不厭細(xì),功不厭繁,事不厭周,法不厭備。
119.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120. 凡圣情盡,體露真常。
121. 以思無思之妙,返思靈焰之無窮,思盡還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
122. 事理即融,斷滅亦空,佛自現(xiàn)前,如日之中。
123. 大道無門,千差有路,透得此關(guān),乾坤獨(dú)步。
124. 佛以大圓覺,充滿河沙界,我以顛倒想,出沒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凈土,我造無始業(yè),本從一念生,既從一念生,還從一念滅,生滅滅盡處,則我與佛同。
125. 摩訶般若,非取非舍,若人不會,風(fēng)寒雪下。
126. 楞伽經(jīng)云:「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p>
127. 百丈禪師:「夫讀經(jīng)看教,皆須宛轉(zhuǎn)歸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鑒覺自性。
《佛學(xué)
1.
2.
3.
4.
5.
6.
7.
8.
9.
10.
1、你們需要怎樣的話,我的大腦就能組織出怎樣的語言。晚安!
2、拼一生春夏秋冬,贏一生其樂無窮。晚安!
3、成長就像是一個人走夜路,既沒有燈照亮,也沒有人陪伴。但知道黎明很美,所以會勇敢的走下去。晚安~
4、我是一個中國人,也不會刻意去打扮,去脫衣,這要看我是否喜歡并且適合的角色。我覺得自己其實(shí)是很中國化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沒有必要去迎合什么,只是做我自己就好。而這也是我認(rèn)為的優(yōu)勢與空間。晚安!
5、一箭穿心誰所為,心碎人亡誰所毀。晚安!
6、只要,說出的話,有人愿意聽,就是溫暖;只要,心里的事,有人愿意懂,就是真情。最深的愛,總是風(fēng)雨兼程;最濃的情,總是冷暖與共;最懂的人,才是最暖的伴。晚安!
7、別等不該等的人,別傷不該傷的心。有些人,注定是生命中的匆匆過客;有些事,常常讓我們很無奈。與其傷心流淚,不如從容面對。孤獨(dú),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擁有。愛的時候,讓他自由;不愛的時候,讓愛自由。看的淡一點(diǎn),傷就會少一點(diǎn)!晚安!
8、靜,靜靜地讀一段文字;靜靜地聆聽一首音樂;靜靜地回憶一段往事;靜靜地思念一個人;靜靜地放飛靈魂,淺淺的呼吸,感受歲月的唯美。歲月靜好,喜歡靜靜地,躲開紅塵的喧囂,醉心于自己喜歡的事物中。一本書、一杯茶,守著一顆寧靜的心。靜靜地,就很好。晚安!
9、每個人的心都是被圍困的島嶼,孤立無援。晚安!
10、聽雨煮茗,讀經(jīng)習(xí)禪。仿佛是對這清涼秋日最深情的報答。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冊心經(jīng),都許過一段靈山舊盟。禪是你疲倦時,泡的一壺閑茶。是你浮躁時,聽的一支古曲。是你迷離時,聞的一縷花香。晚安!
11、愛哭的時候便哭,想笑的時候便笑,只要這一切出于自然。不求深刻,只求簡單。晚安!
12、能激勵你,溫暖你,感動你的,不是勵志語錄心靈雞湯,而是身邊志同道合、積極上進(jìn)、充滿正能量的同行人!晚安!
13、曾經(jīng)你顛沛流離,曾經(jīng)你臥薪嘗膽,曾經(jīng)你迷途知返。生活就是這樣,總要不停付出才能收獲,總要不停跌倒才能成長。用疼痛下酒,以辛酸為梯,只有勇敢經(jīng)歷,才能真正治愈。終有一天你會明白,成熟是不去抱怨,是能溫柔的面對孤獨(dú)的過去、傷心的回憶、失落的自己。接受它們,從此學(xué)會微笑。晚安!
14、人生如書,讀不盡。生命不是一場賽跑,而是一次旅行。有時候,是我們自己想太多,有的人本來幸福,卻看起來很煩惱;有的人本該煩惱,卻看起來很幸福?;畹煤康娜?,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晚安!
15、遇見的人多了,經(jīng)歷的事雜了。青春因?yàn)槊τ谏?,而顧不得去了解;而知識是為著要生活,而忙于自我尋求。黃昏是一天最美的時刻,愿每一顆流浪的心,都能在一盞燈光下,得到永遠(yuǎn)的歸宿。晚安!
16、永遠(yuǎn)別忘了扶了你一把的人,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得到過別人的幫助,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兩人彼此關(guān)系一直很好,有時就為一件瑣碎的小事,或者是一次沒按自己的意愿辦事就會結(jié)怨,從此兩人見面就如同陌路。晚安!
17、人生是條無名的河,是深是淺都要過。有時候,你需要出去走一走。陽光總在風(fēng)雨之后;當(dāng)感覺無路可走的時候,凝視周圍,用心感受一份親情一份溫暖,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路的旁邊還是路。晚安!
18、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區(qū)別,也許就在于他們多走了幾步路,多認(rèn)識了幾個人。輸了起點(diǎn),但至少我們還有拐點(diǎn),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相信自己,你可以。于這個世界,你來過,但,僅僅只是來過。晚安!
19、你有沒有經(jīng)常想念,但又害怕聯(lián)系,怕無話可說的人。晚安!
20、生命太短,一分鐘都不能留給那些讓你不快的人或事。一個人時,善待自己;兩個人時,善待對方。晚安
21、不要怪這世界變化快,只是你的世界太狹窄,容得下愛情,卻獨(dú)獨(dú)容不下你自己。晚安!
22、時間是往前走的,鐘不可能倒著轉(zhuǎn),所以一切事只要過去,就再也不能回頭。這世界上即使看來像回頭的事,也都是面對著完成的。我們可以轉(zhuǎn)身,但是不必回頭,即使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自己走錯了,你也應(yīng)該轉(zhuǎn)身,大步朝著對的方向去,而不是回頭怨自己錯了。晚安!
23、我和別人說晚安代表接下來我要去陪你了,我和你說晚安才是我真的要睡覺了。晚安!
24、愛情這東西,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癡于感覺,迷與肉體,最后折扣與物質(zhì),敗于現(xiàn)實(shí)。晚安!
25、若歲月靜好,那就頤養(yǎng)身心;若時光陰暗,那就多些歷練。生命中最困惑的,不是沒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沒有放棄,怎能擁有;不守寂寞,豈見繁華。曾經(jīng)再美,不過一紙空談;腳下艱難,卻是直指明天。晚安!
26、一個人的成就,不是以金錢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過多少人,有多少人懷念你。 生意人的賬簿,記錄收入與支出,兩數(shù)相減,便是盈利。 人生的賬簿,記錄愛與被愛,兩數(shù)相加,就是成就。晚安!
27、這世上,沒有誰活得比誰容易,只是有人在靜默堅(jiān)守,有人在呼天喊地。晚安!
28、如果連自知都做不到,就別怪哪一天自己被自己嚇到。所以,要想觀人,先學(xué)會觀己。要想觀心,先學(xué)會靜心。晚安!
29、生活原本是一杯水,貧乏與富足權(quán)貴與卑微等等,都不過是人根據(jù)自己的心態(tài)和能力為生活添加的調(diào)味。晚安!
30、第一天做事,最后一天做人。晚安!
31、阻礙你前行的,把它丟掉。任何事物,如果只是占有空間,對你的人生毫無正面貢獻(xiàn),把它丟掉。任何事物,要丟還是要留,你得花很長的'時間權(quán)衡利弊,或是煩惱不知所錯的,那把它丟掉。晚安!
32、一回首一駐足,我們都會驚嘆,因?yàn)槲覀円詾橹贿^了一天哪知道時光已經(jīng)過了一年。晚安!
33、當(dāng)被朋友甩在一邊的時候。心要多悲涼有多悲涼要多心酸有多心酸。晚安!
34、當(dāng)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時,你就是優(yōu)雅的;當(dāng)你能控制自己的心態(tài)時,你就是成功的。所以,我們應(yīng)該在陽光下燦爛,風(fēng)雨中奔跑,對自己說一聲:昨天挺好,今天很好,明天會更好。晚安!
35、心清一切明,心濁一切暗。心癡一切迷,心悟一切禪。心是人生戲的導(dǎo)演,念是人生境的底片。一切的根源皆在內(nèi)心,癡與執(zhí),怨與恨,只會讓心翻滾,讓人不安。只有放下它們,才能輕松自然。智慧愚癡心之隔,天堂地獄一念間。煩惱放下成菩提,心情轉(zhuǎn)念即晴天。晚安!
36、其實(shí)旅行最大的好處,不是能見到多少人,見過多美的風(fēng)景,而是走著走著,在一個際遇下,突然重新認(rèn)識了自己。晚安!
37、無論發(fā)生什么,請先善待自己。晚安!
38、愈是運(yùn)氣不好,愈要沉住氣默默振作,靜靜熬過去,切勿擾攘,制造笑柄,留下后患。晚安!
39、有這樣一種女人,她們很傻。貌似很花心,其實(shí)很專一;貌似很堅(jiān)強(qiáng),其實(shí)比誰都要脆弱;貌似很開心,可是笑容背后的哀傷誰又能懂呢?晚安!
40、所謂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fù)重前行。謝謝你,你給我的家很溫暖。晚安!
41、女孩,不需要多么艷麗的外表,簡單,干凈,溫暖,如此甚好。記住你是女孩,你得為自己漂亮地活著。晚安!
42、睡眼惺忪迎接黎明,刷牙洗臉手要輕。陽光給我好心情,享受清新好空氣。一杯熱飲好甜蜜,家有人伴好溫馨。新的一天,新期待,美好生活常伴您!晚安!
43、很希望自己是一棵樹,守靜,向光,安然,觸著流云和微風(fēng),竊竊的歡喜。晚安!
44、行動不一定帶來快樂,而無行動則決無快樂。晚安!
45、如果某人走進(jìn)你的生活,使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并能夠忘掉你的過去,那么你永遠(yuǎn)不要讓他離開。晚安!
46、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要愛,也要活出自己的人生。晚安!
47、他們讓你明白血濃于水的親情就象云和月。晚安!
48、成長也許就是越來越沉默,就是將哭聲調(diào)成靜音的過程,把情緒收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一個人學(xué)會堅(jiān)強(qiáng)。晚安!
49、過好每一天,就是過好一生。人生之事豈能盡如我意,生活如戲,哭笑皆由人,悲喜自己定。人生,總有許多溝坎需要跨越,歲月,總有許多遺憾需要彌補(bǔ),生命,總有許多迷茫需要領(lǐng)悟。晚安!
50、與其等著別人來愛你,倒不如學(xué)著努力愛自己。愿你成為自己的太陽,無需憑借誰的光。晚安!
51、童年的一天一天,溫暖而遲緩,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紅絨里子上曬著的陽光。晚安!
52、認(rèn)識的人并不是越多越好,擠不進(jìn)的圈子不要亂擠,更不要以認(rèn)識誰見過誰而作為吹牛資本。沉住氣,別老去巴結(jié)誰,別人的奇跡和你無關(guān),實(shí)在得不到的不要去追,讓自己生氣的東西永遠(yuǎn)別搭理,多看書,多走路,上學(xué)上班路上都是旅行。"——努力即可,不要勉強(qiáng)??吹降?,晚安!
53、我們愛的人,應(yīng)該是和我們價值觀相近的人。他身上的向上感、正面力量、對待生活和事業(yè)的態(tài)度,即使被現(xiàn)實(shí)碾出L絲的樣貌,也該有破土而出的沖勁兒,有翻盤的斗志和看起來要沖殺的樣子。如果沒有,那他真的不具備被你愛的第一要素。晚安!
1、一曰慎獨(dú)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qiáng);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xí)勞則神欽。
2、讀經(jīng)有一耐字訣。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guān),便可少進(jìn)。再進(jìn)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jìn)之日。不特寫字,凡事都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3、諸弟在家教子侄,總須有勤敬二字。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
4、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qiáng)之氣。
5、諸弟在家讀書,不審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
6、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于逸而憚于勞,古今之所同也。
7、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和字能守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諸弟試在鄉(xiāng)間將此三字于族戚人家歷歷驗(yàn)之,必以吾言為不謬也。
8、三樂:勤勞而且憩息,一樂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樂也;讀書聲出金石,三樂也。
9、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與人為善。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養(yǎng)人也,皆與人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師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無常師,即取人為善也;無行不與,即與人為善也。為之不厭,即取人為善也;誨人不倦,即與人為善也。
10、八德:勤、儉、剛、明、忠、恕、謙、渾。
11、讀書如譬若掘井,掘數(shù)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見泉。讀書總以背熟經(jīng)書,常講史鑒為要,每日有常,自有進(jìn)境,萬不可厭常喜新,此書未完,勿換彼書耳。
12、一生之成敗,皆關(guān)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1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14、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嘗謂余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qiáng)。因引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二語,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訣。
15、諺云吃一暫長一智,吾生平長進(jìn)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wù)須明
16、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17、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恒;凡將相無種,圣賢豪杰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18、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9、大約軍事之?dāng)?,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dāng)?,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p>
20、讀經(jīng)、讀史、讀專集、講義理之學(xué),此有志者萬不可易者也。圣人復(fù)起,必從吾言矣。然此亦僅為有大志者言之。
21、且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fù)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xiāng),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fù)竦兀亢伪負(fù)駮r?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22、戒驕字,以不輕易笑人為第一義,戒惰字,以不晏起為第一義。
23、我要步步站得穩(wěn),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wěn),所謂立也。我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dá)也。今日我處順境,預(yù)想他日也有處逆境之時;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yù)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氣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處人,則荊棘少矣。
24、古之成大事者,規(guī)模遠(yuǎn)大與綜觀密微,二者闕一不可。
25、靜中,細(xì)思古今億萬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shù)十寒暑,僅須臾耳;大地數(shù)萬里無有紀(jì)極,人于其中,寢處游息,晝僅一室耳,夜僅一榻耳;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之一毛耳;事變?nèi)f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辦者,不過太倉之一粒耳。
26、習(xí)字臨《千字文》亦可,但須有恒。每日臨帖一百字,萬萬無間斷,則數(shù)年必成書家矣。
27、知天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遇憂患橫逆之來,當(dāng)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dāng)退讓以守其雌;知書籍之多而吾所見者寡,則不敢以一得自喜,而當(dāng)思擇善而約守之;知事變之多而吾所辦者少,則不敢以功名自矜,而當(dāng)思舉賢而共圖之。夫如是,則自私自滿之見可漸漸蠲除矣。
28、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讀書之種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禮義之旗幟也。
29、以耕讀二字為本,乃是長久之計(jì)。
30、家中兄弟子侄,惟當(dāng)記祖父之八個字,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余日記冊中又有八本之說,曰:“讀書以訓(xùn)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diào)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yǎng)生以戒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作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此八本者,皆余閱歷而確把握之論,弟亦當(dāng)教諸子侄謹(jǐn)記之,無論世之治亂,家之貧富,但能守星岡公之八字與余之八本,總不失為上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