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王夫人、長老上,云)今日送張生赴京,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長老先行,不見張生、小姐來到。(旦、末、紅同上,旦云)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早是離人傷感,況值那暮秋天氣,好煩惱人也呵!“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旦唱)
[正宮][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紅云姑娘)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ǖ┏?/p>
[叨叨令]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甚么心情花兒、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只索昏昏沉沉的睡;從今后衫兒、袖兒,都揾做重重疊疊的淚。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久已后書兒、信兒,索與我恓恓惶惶的寄。
(做到科)(見王夫人科)(王夫人云)張生和長老坐,小姐這壁坐,紅娘將酒來。張生,你向前來,是自家親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將鶯鶯與你,到京師休辱末了俺孩兒,掙揣一個狀元回來者。(末云)小生托王夫人余蔭,憑著胸中之才,視官如拾芥耳。(潔云)王夫人主見不差,張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長吁科)(旦唱)
[脫布衫]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簽著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
[小梁州]我見他閣淚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見了把頭低,長吁氣,推整素羅衣。
[幺篇]雖然久后成佳配,奈時間怎不悲啼。意似癡,心如醉,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
(王夫人云)小姐把盞者!(紅遞酒,旦把盞長吁科,云)請吃酒?。ǖ┏?/p>
[上小樓]合歡未已,離愁相繼。想著俺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我諗知這幾日相思滋味,卻原來比別離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輕遠別,情薄呵易棄擲。全不想腿兒相挨,臉兒相偎,手兒相攜。你與俺崔相國做女婿,妻榮夫貴,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王夫人云)紅娘把盞者!(紅把酒科)(旦唱)
[滿庭芳]供食太急,須臾對面,頃刻別離。若不是酒席間子母每當回避,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雖然是廝守得一時半刻,也合著俺夫妻每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尋思起就里,險化做望夫石。
(紅云姑娘)姐姐不曾吃早飯,飲一口兒湯水。(旦云)紅娘,甚么湯水咽得下?。ǔ?/p>
[快活三]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眼面前茶飯怕不待要吃,恨塞滿愁腸胃。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
(王夫人云)輛起車兒,俺先回去,小姐隨后和紅娘來。(下)(末辭潔科)(潔云)此一行別無話兒,貧僧準備買登科錄看,做親的茶飯少不得貧僧的。先生在意,鞍馬上保重者!“從今經(jīng)懺無心禮,專聽春雷第一聲?!保ㄏ拢ǖ┏?/p>
[四邊靜]霎時間杯盤狼藉,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夢也難尋覓。
(旦云)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來。(末云)小生這一去白奪一個狀元,正是“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旦云)君行別無所贈,口占一絕,為君送行:“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張珙更敢憐誰?謹賡一絕,以剖寸心:“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旦唱)
[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nèi)成灰。
[五煞]到京師服水土,趁程途節(jié)飲食,順時自保揣身體?;拇逵曷兑嗣咴?,野店風霜要起遲!鞍馬秋風里,最難調(diào)護,最要扶持。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三煞]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歸家若到羅幃里,昨宵個繡衾香暖留春住,今夜個翠被生寒有夢知。留戀你別無意,見據(jù)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語囑付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此一節(jié)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xiāng)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
(末云)再誰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么懶上車兒內(nèi),來時甚急,去后何遲?
(紅云姑娘)王夫人去好一會,姐姐,咱家去?。ǖ┏?/p>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旦、紅下)(末云)仆童趕早行一程兒,早尋個宿處。淚隨流水急,愁逐野云飛。(下)
譯文:
(王夫人、長老上場,說)今天送張生進京趕考,在這十里長亭,準備了送別酒宴;我和長老先行動身來到了長亭,只是還沒見張生和小姐到來。(鶯鶯、張生、紅娘一同上場)(鶯鶯說)今天送張生進京趕考,本就是使離別的人傷感,何況又碰上這深秋季節(jié),多么煩惱人呀!“悲歡離合都在這一杯酒,從此就要各分東西相隔萬里?!?/p>
【正宮】【端正好】碧藍的天空,開滿了菊花的大地,西風猛烈吹,大雁從北往南飛。清晨,是誰把經(jīng)霜的楓林染紅了?那總是離人的眼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太遲,怨離別得太快。柳絲雖長,卻難系住遠行人的馬,恨不能使疏林一直掛住那斜陽。張生的馬慢慢地走我和車緊緊地跟隨,剛剛結束了相思之苦,卻又早開始了別離之愁。聽他說“要走了”,人頓時消瘦下來;遠遠地望見十里長亭,人更消瘦了:這離愁別恨有誰能理解?
(紅娘說)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鶯鶯說)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L鶯唱)
【叨叨令】看見準備著離去的車和馬,不由得我難過生氣;還有什么心情去插花兒、貼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嫵媚;準備好被子、枕頭,只要昏昏沉沉地悶睡,從今后,那衫兒、袖兒,只會揩滿流不斷的淚。怎么不愁煞人呀?怎么不愁煞人呀?從今往后,張生你要書信給我趕緊寄。
(到達長亭,拜見王夫人)(王夫人說)張生跟長老坐,小姐這邊坐,紅娘拿酒來。張生,你也上前來,都是自家的親眷,不要回避。我今天把鶯鶯許配給了你,到了京城后不要辱沒了我孩兒,努力爭取一個狀元回來。(張生說)小生我托王夫人洪福,憑著胸中的才氣,把考個功名看得就像拾根小草一樣。(長老說)王夫人的見識不會錯,張生不是個落后的人。(斟酒后,坐下)(鶯鶯長嘆)
【脫布衫】西風吹來,黃葉亂飛,染上了寒霜之后的枯草滿地都是。酒席上斜偏著身子坐的張生,緊鎖著愁眉,沒精打采,呆呆發(fā)愣。
【小梁州】我看見他強忍著淚水而不敢任其流出,恐怕被人發(fā)覺;猛然間又看見他把頭低下,長長地吁氣,假裝著整理著自己素色的綢衣。
【幺篇】雖然久后終成美好姻緣,無奈眼前這個時候,怎么不讓人傷心悲泣!心意好象癡迷,心情如同醉酒,從昨夜到今天,細腰兒更加瘦減。
(王夫人說)小姐斟酒?。t娘遞酒壺,鶯鶯端著酒杯長吁嘆,說)請喝酒!
【上小樓】團圓歡聚沒多久,離情別緒相跟而來。想著我前天晚上私下訂情,昨天晚上結為夫妻,今日卻要分開。
我深切休會了這幾天相思的'滋味,卻原來比別離的愁苦還要深十倍。
【幺篇】青春年少呵,把別離看得很輕,情意淡薄呵,容易遺棄對方。全不想過去腿兒相挨,臉兒相依,手兒相攜的情形與甜蜜。你給我崔相國家做女婿,算得上妻榮夫貴,只求像并蒂蓮似的永不分離,遠勝過狀元及第。
(王夫人說)紅娘倒酒吧?。t娘倒酒)(鶯鶯唱)
【滿庭芳】斟酒上菜太快,相對片刻,馬上又要分離。如果不是酒席上母子間需要回避,真想和他敘敘夫妻之情。雖然只能相守得一時半會兒,也算是我們夫妻同桌共食了。眼里空留著深意,回想起其中的波折,差一點化成望夫石。
(紅娘說)姐姐不曾吃過早飯,就喝一口湯吧。(鶯鶯說)紅娘,什么湯兒咽得下去呢!
【快活三】拿來的酒和食,吃著就象土和泥。假若就是真的土和泥,也有些土的氣息,泥的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的美酒,清淡得如同水一樣,這里邊多半是相思的淚水。眼面前的茶飯難道不想吃,只是愁恨塞滿了腸胃。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虛名小利”,卻把一對夫妻拆開在兩處。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里,一聲接著一聲長長地嘆氣。
(王夫人說)套上車兒,我先回去,小姐隨后和紅娘一起回來。(王夫人下場)(張生和長老辭別)(長老說)你這一走我沒有別的話要說,我準備買科舉后的錄取名冊看,你結婚酒的茶飯還少不得我的。先生當心,一路上多保重!從今往后我無心誦習佛經(jīng),專聽你高中狀元的捷報。(長老下場)(鶯蔦唱)
【四邊靜】一會兒送別的筵席已經(jīng)結束,我的車往東,張生的馬兒向西,兩情依依難別離,夕陽的余輝照在綠色的山崗上。不知他今晚住在哪里?即使在夢中也難尋覓。
(鶯鶯說)張生,這一去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地回來。(張生說)我這一去一定不費力地考取一個狀元。正是“青天有路終會到,金榜無名誓不回。”(鶯鶯說)你這一次赴考我沒有什么相送,吟詩一首,為你送行:“拋棄我的人現(xiàn)在何處?想當初對我那么親熱。
【耍孩兒】濕淋淋的衣袖上沾滿眼淚,比白居易的青衫更濕。伯勞鳥向東飛去燕子向西飛,還沒有啟程倒先問歸期。雖然眼前人要遠別千里,姑且先干了面前的這一杯酒。沒有喝酒心卻先醉,眼里流血,內(nèi)心如同死灰。
【五煞】到京城望你適應水土,及時趕路,節(jié)制飲食,順應時節(jié),保重自己的身體?;拇逡暗陸琰c休息,風霜雨雪天氣應起得遲!在秋風中遠行,身體最難調(diào)護,也就最要照顧好自己。
【四煞】這憂愁向誰去訴說?想思之苦只有自己心里明白,老天爺不管人是否憔悴。相思的淚水使九曲黃河都泛濫起來,怨恨能將華岳三峰都壓低。到黃昏獨自悶倚西樓,只見那夕陽古道,依依楊柳,千里長堤。
【三煞】笑嘻嘻一道來,哭啼啼獨自回。回家后若是入羅幃,昨夜繡花被里又香又暖春意迷人,今夜里繡被冰冷難成夢。留戀你不為別的,只是見你攀鞍上馬,忍不住淚水橫流,緊鎖眉頭。
(張生說)有什么話要囑咐我嗎?(鶯鶯唱)
【二煞】你不要擔心“有文才而沒有福氣”,我只怕你“撇下前妻再娶妻”。你不要“一去就杳無音訊”!我這里有信經(jīng)常寄給你,你千萬不要“考不中就堅決不回來”。這一點你必須記住:如果遇上那他鄉(xiāng)女子,不要像在這里似的逗留迷戀。
(張生說)還有誰能比得上小姐?我又怎么會產(chǎn)生這種念頭。(鶯鶯唱)
【一煞】青山阻隔我送行,疏林擋住我目光,淡淡炊煙和那傍晚的霧氣相互掩映。殘陽斜照的古道沒有人聲,秋風吹過莊稼傳來馬的嘶鳴。我為什么懶得上車呢,來的時候多么急切,別離獨回卻又多么遲緩?
(紅娘說)王夫人回去好一會兒了,姐姐,咱們回家去?。L鶯唱)
【收尾】四周群山中,一馬遠去殘陽里。整個人間的煩惱都填在我胸中,估量這樣大的小車子怎么能載得起呢?
(鶯鶯、紅娘下場)(張生說)仆童趁早趕一路程,早些找個住處。淚水隨著流水更加多了,憂愁追逐著野云四處飄飛。(張生下場)
篇一:表達離別之情的詩句
表達離別之情的詩句
1、 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
2、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4、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5、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
6、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7、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8、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9、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10、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11、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綠楊三月時。春風余幾日,兩鬢各成絲。
13、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5、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17、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18、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19、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20、南浦凄凄別,西風襲襲秋。一看腸一斷,好云莫回頭。
篇二:杜牧詩二首
杜牧詩二首 《贈別》
教學目標:
1. 在反復吟誦中體味詩的韻律和語言。
2. 領會詩中所蘊含的惜別感情。
3. 反復誦讀并背誦。
一、導入
1、我想問一下大家,面對離別,大家是什么感受?(學生自由回答)
哭、傷感、依依不舍,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分別,感情是千頭萬緒的、復雜的。
2、一般你們會如何表達你們的離別之情呢?(學生自由回答)
彼此贈送東西、說些安慰的話、擁抱、K歌、聚餐、哭、發(fā)表說說
這是我們現(xiàn)代人對離別的表達,那么,古人又是如何去體悟和理解離別之情的呢? 寫詩。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詩文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無奈,又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更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 在中國詩壇上,送別詩一直是詩家的重要題材,面臨與摯友分別時,心中總會產(chǎn)生一種不吐不快的激情。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因離別而落淚,因傷懷而賦詩,那么杜牧筆下的《贈別》詩又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呢?今天,我們就來品讀杜牧的《贈別》,一起去領略一下古代詩人筆下的離情別緒。
(板書:贈別 唐.杜牧)
二、介紹詩人
大家之前學過杜牧的詩嗎?誰能背一首?
1、杜牧寫過一首關于秋天的詩——《山行》,大家還有印象嗎?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2、《清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3、《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那有誰了解這位詩人?
杜牧是晚唐時期很有才華的一位詩人,與李商隱一起被后人譽稱為“小李杜”。那有小李杜,就會有大李杜,大家知道“大李杜”是指哪兩位嗎?——李白和杜甫。如果說李白、杜甫共同創(chuàng)造了盛唐詩歌的一個幾乎無可企及的巔峰,那么李商隱和杜牧則在晚唐業(yè)已沒落的詩風中添上瑰麗的一頁。
(板書:大李杜:李白和杜甫; 小李杜: 李商隱和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長安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杜佑既是大官又是學者,著作甚豐。這一世家傳統(tǒng)無疑對他的影響是極大的,使他常以天下為己任,特別喜歡引古論今地給當政者寫信議論政治、軍事、經(jīng)濟,可惜這一切也不過是他的書生意氣,當權者并不采納他的那些紙上談兵式的亂談。所以他的仕途也并不是太順利,26歲中了進士以后的十年時間里,大多在幕府中沉淪下僚,直到四十歲才做了個州官。
因而他的心里常常又充斥著一種心灰意懶的情緒,無可奈何之余也只好以一詠一觴,歌兒舞女來打發(fā)生活了。杜牧在揚州的十年“幕府”生涯,不敢說花天酒地,夜夜笙歌總是有的。他那種“十年一覺揚州夢”的放浪形骸,與“嗜酒好睡,其癖已痼”的懶散頹唐,和他先前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雄心合起來,正好是一個完整的杜牧。
三、寫作背景
杜牧以《贈別》為題的詩共有兩首,都是為送別一位妙齡歌女而作。
其一、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其二、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這里選的是第二首。此詩作于唐大和九年(853年),當時詩人正要離開揚州,趕赴長安去做監(jiān)察御史?!百泟e”的對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結識的一位揚州的歌妓。面對離別,一起喝個告別酒,說幾句告別話,人之常情。所以這是杜牧離開揚州時為當?shù)匾晃幻利惖哪贻p歌女所寫,為抒發(fā)兩人離別時不舍和感傷而作。
四、分析詩歌
同學們讀了這首詩有什么感覺?
生:離別的愁苦、傷感、惜別、難舍難分。
1、題目“贈別”可看出這是一首什么詩?——臨行時的離別詩
2、“多情卻似總無情”。“多情”與“無情”這組詞是什么關系?——是完全相反的 這里怎么說它們相似呢?你能說說自己的體會嗎?
我們之前說了,面對離別,大家是什么感受呀?
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分別,感情是千頭萬緒的、復雜的。
“多情卻似總無情”,明明多情,作者在這里為什么說“總無情”呢?
愛得太多,情感太深,以至使他覺得,無論用什么方式都無法表達,只有無言以對,倒像彼此無情。而且一個“總”字,又加強了語氣,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
3、那詩中表現(xiàn)出的離別是愁苦的,作者為什么想“笑”?卻又為何“笑不成”?
離別愁苦,作者為什么想笑?
舉著酒杯道別,強顏歡笑,是為了使所愛的人得到安慰。
那為什么又“笑不成“呢?
面對別離,想以笑打破離別宴席上的沉悶氣氛,給對方以慰藉;但因為感傷離別,心情太感傷,想笑卻無論如何也笑不出來。
所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
(板書:想笑——“多情”,“笑不成”——太多情)
4、“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庇昧耸裁葱揶o手法?—— 擬人、借物抒情。
蠟燭有心嗎?——“蠟燭”本是有燭芯的,但“燭芯”是哪個“芯”?詩中用的是這個“心”,所以說“蠟燭有心”;
蠟燭燃燒有什么特點?——液體會順著蠟燭流下來,像不像一個人在流眼淚?
在詩人的眼里,燭芯變成了“惜別”之心,把蠟燭擬人化了。
題為“贈別”,當然是要表現(xiàn)人的惜別之情。然而詩人又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上那燃燒的蠟燭,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的離別而傷心了。所以說是借物抒情。 作者賦予蠟燭以人的思想感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作者借寫“蠟燭”來反襯人的感情。寫蠟燭“替人垂淚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層。
詩中的蠟燭燃燒了多久?——一個晚上,面對離別,不舍,不忍心去睡覺。
“到天明”點出了告別宴飲時間之長,這也是詩人不忍分離的一種表現(xiàn)。
5、“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薄绾巫x出傷感惜別的感情? 用舒緩、低沉的語氣,其中“蠟燭有心”和“替人垂淚”稍重讀。
6、 這首詩是作者為送別一位妙齡歌女而作的,通過分析你認為作者從哪些方面表現(xiàn)了惜別之情?
老師提示一下,有三個方面:①寫內(nèi)心感受———“多情卻似總無情”;②寫宴席上的表現(xiàn)———“唯覺尊前笑不成”;③借蠟燭“流淚”表現(xiàn)———“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五、拓展
拓展一:收集表達離別之情的詩句
1、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醪?/p>
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
3、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畎?/p>
4、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4、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柳永
5、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周紫芝
拓展二:收集表達離別之情的意象
(一)折柳贈別
“柳”在離別中有什么含義?——留
“柳樹”長什么樣?有什么特點?——長長的、細細的柳條,微風吹,像在招手送別。
在別離詞的意象群中,“柳”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蘊蓄的離思最深,因而也最為引人注目?!傲闭?,留也。這一字音上的聯(lián)系,已足以使柳獲得詩人的青睞,更何況它那長條依依的體形活脫就是一種款款惜別的天然姿勢。
正是鑒于它在字音上和體形上的這些特征,柳不僅成為送別時約定俗成的贈物,更成為別離主題賴以生發(fā)的主要意象:《詩經(jīng) 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這是出現(xiàn)最早的以楊柳表惜別之情的詩句,因為有了裊裊的柳枝為意象,離別的傷感仿佛更多了些春意與詩情。
(二)芳草惜別
唐宋兩代是詩詞高度繁榮的時期,而“芳草”意象的內(nèi)蘊也在這一時期得到最為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在唐宋詩詞中,漫漫無邊際的離離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別情離緒、思舊念舊之情。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綿延不絕的連天碧草,不正應合了詩人心中無限的別思嗎?
(播放背景音樂李叔同《送別》,情真意切,激發(fā)學生情感)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陽光下翠綠的野草一路蔓延連接著荒城。又要送走了那出門遠行的友人,萋萋的芳草不也象極了我們此時依依不絕的別情?
(三)長亭餞別
古人長途遠行,由于道路崎嶇,水陸交通都不發(fā)達,山河阻礙,跋涉艱難,且風餐露宿,路上有各種危險,親故分別,再見難期,因此各地都有自己的送別之地。當時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餞行送別是古人悵惋興悲、觸動心靈之事?!伴L亭”成為一個蘊涵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
如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崩畎住镀兴_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寫離人望著短亭長亭而不見人歸來的傷心情景??梢?,在中國古典詩歌里“長亭”已成為送別之地。
(四)飲酒勸別
飲酒送別是一種起源更早、且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覆蓋面的習俗。正因為這樣,酒也就與別離文學結下不解之緣,成為別離主題賴以生發(fā)的又一意象。
借酒抒離情的詩句中,傳誦最廣、影響最大的當推王維構思精巧、語言新鮮的七絕《送元二使安西》(又作《陽關曲》、《渭城曲》、《陽關三疊》):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兩句看似脫口而出的勸酒之辭,卻是作者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映現(xiàn)。作者“勸君更進一杯酒”,用意是極為深長的,其中既有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也有對友人處境與心態(tài)的深刻體察,同時還寓有前途珍重的懇切祝愿。在作者想來,友人多飲一杯美酒,就多帶走自己的一份情誼——這酒,可是浸透著自己的相思、關切與祝愿的感情的瓊漿??!不僅如此,多飲一杯美酒,還可以使相聚的時間多延長一刻。這普普通通的一句勸酒之辭,意蘊是多么豐富、多么深厚!似乎可以說,酒之所以被后代作家一再襲用為別離詩詞的意象之一,王維此句功莫大焉!
(五)揮淚泣別
在中國古典別離詩中流動著兩種液體,一是酒水,一是淚水。酒的味道又辛又辣,淚的味道又咸又苦,可以說是五味俱全。這種純感性的特色幾乎構成了別離作品的全部。而酒與淚的飛灑,于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意義,它們也因此成了常寫常新的題材。
在別離的場合,淚總是適時地揮灑而出,以致“揮淚而別”幾乎成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常用語。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元·王實甫《西廂記》)。牐
在以淚為意象的別離詩詞中,有唐代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二:
牐牰嗲槿此譜芪耷椋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牐
既然“蠟燭有心”,那就難免為“多情”所感,而主動加入“惜別”者的行列。于是,在作者眼里,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也就帶有惜別的意味了。較之正面描寫離人自己通宵垂淚,這樣著筆自然更加紆曲有致。
顯然,淚的介入,往往不僅使別離的氛圍變得更加慘淡,也使別離曲的旋律變得更為哀婉。別離,之所以為“黯然銷魂者”,不就是因為它能催人淚下嗎?作為內(nèi)心苦水的結晶,淚的揮灑,說明離人已傷心到極點。而古往今來,有多少這樣的傷心人??!
(六)以水喻別
水,是別離主題賴以生發(fā)的又一意象。水的纖柔,象征著離情的纏綿;水的悠長,象征著離思的綿邈。(此處插播歌曲李之儀《卜算子》,在悠揚樂曲中品味離情的纏綿)
李之儀《卜算子》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析讀]詞寫得言短意長。全詞圍繞著長江水,展現(xiàn)一個女子的思念與離恨,表達了她“定不負相思意”的決心,感情由低向高層層發(fā)展,起伏跌宕。上片重復長江而有變化,下片又緊扣江水寫思念而不得的怨恨。語言明白如話,質(zhì)樸自然,既體現(xiàn)了民歌的藝術特色,又極好 地傳達出相思情深的意味,是一首充滿民歌風味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
如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抒寫別情,但仍“不及”汪倫送我時的情誼。再如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那送別之情就如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向東流去,連綿不斷。
(七)借月詠別
借月詠別,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段幾乎家喻戶曉的名言以月之圓缺比喻人之離合,兼具詩情與哲理,曾激起古往今來多少離人的強烈共鳴!
六、總結
全班有感情的讀一遍
同學們剛才讀得很有感情,面對舊日時光以及朋友的別離,我們應該怎么面對呢?是相互哭泣,還是相互勉勵,笑著分別?
對了,我們不能總流連在傷痛之中。友情不但是相聚時的歡樂,更是離別后的相互勉勵。我們不需要“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式的孤獨與惆悵,不需要“斜陽落盡天山外,望斷天涯路”式的.癡迷與等待,豁達一點,開朗一點,要知道只要心意相通,友誼常存,即使身在天涯,兩心仍是“若比鄰”。
古人分別了不知什么時候見面,但是,我們現(xiàn)在通訊那么發(fā)達,想念了,可以打電話、上網(wǎng)聊聊天;想見面了,又有四通八達的交通。所以,當我們再次面對離別時,讓我們微笑吧,樂觀的看待,彼此祝福,因為相聚就在不久的明天。
七、板書設計
贈別 唐.杜牧
大李杜:李白和杜甫
小李杜: 李商隱和杜牧
想笑——“多情”,“笑不成”——太多情
篇三: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
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
01.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李白
02.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
03. 日幕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孟浩然
04.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
05. 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王勃
06.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
07.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
08.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王維
09.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 ——柳宗元
10.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李商隱
11.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
12. 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李益
1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 悠悠兮離別,無因兮敘懷。 ——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樹,何意人別似花離。 ——蕭子顯
16.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
17.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李白
18.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晏殊
19. 別后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 ——歐陽修
20.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周紫芝
21. 惆悵曉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 ——韋莊
22.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柳永
23. 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柳永
24. 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瀠瀠。 ——張先
25.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歐陽修
26. 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 ——周邦彥
27.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李清照
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2、《歸家》【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3、《鄉(xiāng)思》【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4、《京師得家書》【明】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xiāng)。
5、《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
6、《聞雁》【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茨锨镉暌梗啐S聞雁來。
7、《雜詩》【唐】王維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8、《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9、《渡荊門送別》【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10、《月夜億舍弟》【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11、《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唐】劉長卿
古臺搖落后,秋日望鄉(xiāng)心。野寺來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
12、《竹枝》【唐】劉禹錫
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xiāng)情。
13《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隋】江總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故鄉(xiāng)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14、《示兒》【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5、《漁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16、《思江南》【唐】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羈人又動故鄉(xiāng)情。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桐廬已及明。
17、《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8、《渡江漢》【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jīng)冬復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19、《滯雨》【唐】李商隱
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故鄉(xiāng)云水地,歸夢不宜秋。
20、《送吳十九往沅陵》【唐】王昌齡
沅江流水到辰陽,溪口逢君驛路長。
遠謫誰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還鄉(xiāng)。
詩中鄉(xiāng)情
1.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3.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立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劉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篇四:離別詩的詩句及意象
離別送別的詩句
1. 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
2.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4.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5.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
6.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7.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8.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9.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10.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11.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綠楊三月時.春風余幾日.兩鬢各成絲.
13.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5.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17.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18.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19.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20.南浦凄凄別.西風襲襲秋.一看腸一斷.好云莫回頭.
------------------------------------
1.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把意思寫出來就是咯
9.輪臺東門送君去.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送別>)
--------------------------------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jīng).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游子吟>
5.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6.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維<雜詩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唐.李白<靜夜思>
8.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薩蠻>
9.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0.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漸覺鄉(xiāng)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12.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二首>
1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唐.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1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別離--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18.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李煜<清平樂>
19.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20.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
2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渭城曲>
23.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1.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9.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李叔同《送別》
詩中鄉(xiāng)情
1.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3.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立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端沃摹抖蓾h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 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劉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別離詩鑒賞之意象
詩歌鑒賞題在高考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近年來的考察也越來越靈活,同學們在做這類題時也會力不從心,不知從何下手,所以我們就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去鑒賞古代的詩仙文豪給我們留下的經(jīng)典之作。
在中國古代詩壇上,別離詩一直是詩家的重要題材……或為拜師游學,或為求取功名,或為仕途奔走,或為生活所迫,不得不遠走異域而別離親人、戀人、友人。而這時,別離無論作為人生遭際還是作為創(chuàng)作題材,都會顯得更為重要,更為深刻,更為壯烈,更為精彩。古時沒有火車飛機,沒有隧道輕軌,沒有手機電腦,在交通通訊落后、路途艱險的情況下,只能“一別心知兩地秋”“中間消息兩茫然”。
就反映的別離形式來看,有送別、留別、贈別、酬別、話別、宴別、餞別、寄別諸多種類。而別離主題賴以生發(fā)的意象則更多,可以數(shù)出來的有楊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淚、殘陽、孤云、遠帆、歧路等。我們用近代藝術大師也就是后來出家當了和尚,法號為弘一法師的李叔同著名的《送別》開篇,來講解別離詩的意象問題?!伴L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边@首詩總結了古代經(jīng)典離別詩所用的種種意象,“柳”、“長亭”、“芳草”、“夕陽”、“濁酒”等等意象概括了離別詩的“離愁別緒”。
一、 折柳贈別
古典文學別離意象之:柳
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這一古老的風俗最早出現(xiàn)于漢代,漢樂府有古曲《折楊柳
歌》:“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p>
此習俗產(chǎn)生的原因大體有三:
1、“柳”者,“留”也,二者諧音,因而折柳送別有挽留、惜別、不舍之意。
2、纖柔細軟的柳絲則象征著綿綿的情意,能夠傳達出親友離別時那種“依依不舍”之情。
3、柳枝有隨地而生的習性,折柳相贈還有祝愿友人在異地他鄉(xiāng)生活順利、欣欣向榮之意。 《詩經(jīng)〃小雅》中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柳永在《雨霖鈴》中寫過: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王之渙有名氣的《送別》是這樣的: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二、芳草惜別
古典文學別離(來自:WWw.SmhaiDa.com :表達離別之情的詩句,葉葉聲聲是別離)意象之:芳草 還有一種植物,也是別離詩中常常出現(xiàn)的意象。
在唐宋詩詞中,漫漫無邊際的離離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別情離緒、思舊念舊之情。其中有一首大家都熟悉的詩歌: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一年一度春草綠”,草隨時序而流轉(zhuǎn),最易于觸動久別的憂思。
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喻離別的愁緒,讓人看到離情的生生不息。
在空間的分布上,碧草連天,好像在將人的思念引向遠方,遙無涯際。
古樂府《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狈疾菹窭w柔的柳絲一樣,纏纏綿綿,給人以依依不舍之情。
三、長亭餞別
古典文學別離意象之:長亭
中國古典詩歌中有許多地方表示送別,此后就成為專有的送別之地。
古時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別。后來“長亭”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
除“長亭”之外,還有南浦也是離別詩中常常出現(xiàn)的地名,“南浦”即南面的水濱,是著名的水濱送別地。當然,古人水邊送別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和長亭一樣已成為送別之地的一個專有名詞了。
同學們試著想一下,能夠想出哪些關于“長亭”的詩句呢?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馈队炅剽彙?/p>
何處是歸程? 長亭更短亭?!畎住镀兴_蠻》
四、 飲酒泣別
古典文學別離意象之:酒
除折柳送別外,把酒壯行也是一種源遠流長的送別形式。辛棄疾《滿江紅》:“問人間,誰管別離愁?杯中物。”杯中物所指的就是酒。許是因為以酒送行更宜于被人接受,也更易于盡抒胸臆,因此就數(shù)量而言,以酒送別的詩在別離詩中也是最多的。而就表情達意而言,那種悲壯激烈之情,恰好與以柳送別的纏綿悱惻形成鮮明對照?!白聿怀蓺g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王維的《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痹谶@種情況下,送者或被送者,誰也很難生出什么興致來,真是“愁顏”難慰,別恨又添所謂“借酒澆愁愁更愁。”
除了壯行之外,借酒還可以表達當事人的交情,并寄以某種企盼和祝愿。溫庭筠《送人南游》所謂“唯以一杯酒,相思隔遠天”。這就是“酒”這個意象所具有的奇特內(nèi)涵。
五、日暮傷別
古典文學別離意象之:夕陽 。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
日暮 送別詩中常出現(xiàn)“日暮”、“斜陽”、“夕陽”、“暮雪”、“暮鐘”等表
明傍晚時分的詞語。
送別詩中常出現(xiàn)傍晚月夜等時間意象。是古人喜歡在傍晚時分送別嗎?
并非詩人喜歡傍晚時分送別,而是別離這種憂傷的情感與暮色朦朧中的蒼茫感相協(xié)調(diào)。并且,傍晚時分會伴隨著飛鳥歸林、魚沉潭底,對于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征夫來說,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離情別緒。李白寫了很多關于別離的詩,其中《送友人》便是很成功的一首:“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币粋€落日便給我們描繪出一副夕陽西下,詩人與友人執(zhí)手不忍分離的圖畫。
除了這些意象之外,還有很多意象也是古代經(jīng)典別離詩常常使用的,比如,江水、孤帆、云朵等等。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在《別賦》中如是說?!皠e”愁、“別”思、“別”戀在眾意象中被表達的淋漓盡致,我們在鑒賞古詩的時候要深刻理解意象的意義和功能,還要從意象中分析出詩人的感情和詩詞的思想。
附:《長亭送別》讀后感
崔鶯鶯并不叛逆
華德陽
《長亭送別》是《西廂記》里的一支奇葩,有人說在這一折戲里突出刻畫了崔鶯鶯的叛逆性格,描寫了她對功名利祿視如糞土和對愛情的大膽執(zhí)著的追求。其實,崔鶯鶯并不叛逆,她的言行只是一個自然人的本能反應,還談不上反抗封建禮教。
有人說,崔鶯鶯的唱詞里有句“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等表明了她輕視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顯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如果以此類推,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彪y道也是寫了一個輕視功名利祿的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子?顯然牽強附會。
那么,此時此刻崔鶯鶯是怎樣一種心情呢?
首先,崔鶯鶯之所以不讓張生赴京趕考,不是輕視功名利祿,也不是叛逆。只要是一個正常的熱戀中的女子都會這樣做。相思折磨人啊!什么“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什么“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一朝擁有”!什么“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每個熱戀中的男女都會視功名如糞土的,都會有叛逆精神的。現(xiàn)在的一些中學生早戀,在我們成人看來是浪費青春,耽誤前程;但熱戀中的學生們毅然、決然地投入,寧愿不考大學,也要卿卿我我。難道他們也如崔鶯鶯般偉大?也是在反抗“封建禮教”?
其次,崔鶯鶯不舍得張生去取功名,是因為“夜長夢多”。崔鶯鶯有深深的憂慮,明確地說就是怕張生“停妻再娶妻”。一旦張生金榜題名,他將成為高門望族的擇婿對象,這個巨大的陰影折磨著崔鶯鶯。并且,戀愛中的人兒宜小別忌久別,張生這一走,回來的可能性就小了,因為外界的誘惑太大了,休怪他走累了“偏那綠楊堪系馬”。也很難說張生不是陳世美,說不定又多了一個張世美,因為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這樣的事情時有發(fā)生,不是沒有歷史根據(jù)的。
所以,崔鶯鶯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熱戀中的女子,在送別的時候所表現(xiàn)出的只是離愁別恨,只是對愛情潛在的危機的一種無奈和擔憂,而不是“革命女青年”般的叛逆,也不是反抗“封建禮教的斗士”,只是一個真實人性的本能反應罷了。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此詩是送別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diào)承之,以實轉(zhuǎn)虛,文情跌宕。第三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diào)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是一首極負盛名的送別之作。它曾被譜入樂曲,稱為《渭城曲》或《陽關曲》(《陽關三疊》),在唐、盛時代廣泛流傳。安西指唐代的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庫車境內(nèi)。渭城在長安附近。陽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南,為自中原赴西北必由之路。當時行人到西北去,都要經(jīng)渭城,出陽關(或玉門關)。此詩所寫,即詩人送別友人的情景。在唐代,西北地區(qū)與中原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十分頻繁,各民族之間也經(jīng)常有政治上的交涉,軍事上的沖突,因此,往來道途的人很多,而在當時,兩地的生活水平、風俗習慣,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當親友到這種遼遠艱苦的地方去工作,人們自然會更多更深地表示自己的殷勤惜別之情,如這首詩所寫的。
從詩中可以看出,元二并非離家作客,而是已經(jīng)游宦長安,這一次,又奉使到更遠的西安去。王維也是在游宦之中,并非居家,這一次,乃是客中送客。元二從長安出發(fā),王維送到渭城,置酒餞別,詩即從渭城風物寫起。
前兩句布景。地是渭城,時是早上,細雨濛濛,沾濕了微細的城土。天氣不好,增加了旅途的困難,當然也就增加了別離的悵惋??蜕釋懨骺椭兴涂?,并顯示遠送渭城,暫留復別的情況。古人送別,都要折柳為贈,所以柳色青青,見之不免觸目驚心。朝雨畫出凄清之景,新柳勾起離別之情,只寫景物,而別情已有豐富的暗示。
后兩句抒情。使命在身,分手在即,雖然遠送,勢難再留,這時,也沒有其它的辦法,只能勸元二再飲一杯,再待一會而已。用一“更”字,則此前之殷勤勸酒,此刻之留戀不舍,此后之關切懷念,都體現(xiàn)了出來。所以這一個字的容量是很大的。為什么如此地殷勤、留戀、關切呢?因為元二一出陽關,就再也沒有象自己這樣的知心朋友了,何況他還越走越遠,要到安西呢?從此以后舉目無親,還是在故人面前多飲一杯吧。只這廖廖十四個字,就將好友之間的真摯情誼,抒寫無余。言簡意賅,語淺情深,正是這首詩的成功之處。
3、《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天寶十四載(755),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游桃花潭,當?shù)厝送魝惓a劽谰瓶畲?。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fā)之時。這句使我們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首先送行者是誰不得而知,次句卻不象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jié)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唐詩別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這首小詩,深為后人贊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后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由于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yōu)美的傳說和供旅游訪問的遺跡,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等。
非常普通的一首小詩,卻是對友情的最好詮釋,此詩更是被后人所傳誦。
4、《別董大》二首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馀年。
丈夫貧踐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涂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便是后一種風格的佳篇。
關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認為可能是唐玄宗時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脫略名與利”的音樂圣手。高適在寫此詩時,應在不得意的浪游時期。他的《別董大》之二說:“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可見他當時也還處于“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這首早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但詩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
前兩句,直寫目前景物,純用白描。以其內(nèi)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敘眼前景色,故能悲壯。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時的昏黃景色。
落日黃云,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高適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于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云,使人難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頭兩句以敘景而見內(nèi)心之郁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zhuǎn)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zhuǎn),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凄酸。后兩句于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因為是知音,說話才樸質(zhì)而豪爽。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這首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岳英靈集》)、“以氣質(zhì)自高”(《唐詩紀事》),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游子拭淚!如果不是詩人內(nèi)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樸素無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4、《西廂記·長亭送別》
【元】王實甫
碧云天,黃葉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長亭送別》這折戲充分表現(xiàn)了一對戀人被迫分離時內(nèi)心的痛苦和怨恨。在凄涼的氣氛和痛苦的內(nèi)心獨白中表現(xiàn)了兩種不同思想的對立,戲劇沖突在一種獨特的形式中巧妙地得到發(fā)展。
鶯鶯的唱詞,體現(xiàn)了她大膽反抗而又溫順柔弱的性格特征,同時深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矛盾,反映出封建社會婦女的地位和命運。作為一個相國小姐,她的反抗和怨恨表現(xiàn)得含蓄深沉,她不僅不能有越禮的行為,同時在情人離別時因有母親在身邊也不能暢抒情懷,這就顯示出她性格中溫順柔弱的另一面。她的痛苦中,不僅有離愁別恨,而且包含著怕將來被遺棄的隱憂。
《長亭送別》充分表現(xiàn)出《西廂記》作為一部抒情詩劇的藝術特色。開頭化用范仲淹《蘇幕遮》中的詞句和意境,運用具有特征性的景物寫情,情景交融,構成凄清哀婉的詩的藝術境界。下面《滾繡球》一曲,則以主觀的情感去驅(qū)遣客觀的景物,既富于詩情畫意,又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語言亦雅亦俗,既華美典麗又通俗生動??鋸垺Ρ?、烘托等藝術手法的運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是極夸張的句子,充分揭示出人物內(nèi)心的痛苦和怨恨,真實動人?!度贰分袕男涂?、喜和悲、暖和寒構成的鮮明對比里,強烈地表現(xiàn)出人物孤寂難耐的離愁別恨。而整折戲里,從頭到尾處處點染的西風黃葉、衰柳長堤等種種凄清的物象,使整個環(huán)境和背景彌漫著一種悲涼的氣氛,與人物的感情心境融化為一體,增強了戲劇語言的抒情性和藝術感染力。
5、《雨霖鈴》
【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雨霖鈴》這首詞是作者離開汴京(當時為北宋首都),與情人話別之作。從上片的描寫,我們可以這樣想象:一個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郊外,一個臨時搭起的帳篷內(nèi),一對男女飲酒話別。帳外,寒蟬凄慘地哀鳴,好象在為他倆傷別而哭泣。那不遠處的長亭,已經(jīng)隱隱約約,可見天色將晚,一場大雨也剛剛停歇。天將晚,雨已停,河邊不時傳來艄公的喊聲:“快上船吧,要開船了!”兩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帳外,萬般依戀之際,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你看他們雙手相擁,淚眼相看,竟然一句話也說不出。船開了,人去了,漸行漸遠。情人岸邊佇立,含著淚,舉著手,一直目送那蘭舟消失在無邊無際的暮靄里。
這首詞主要以冷落凄涼的秋景來襯托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離京遠行,這種抑郁的心情和失去愛情慰藉的痛苦交織在一起,便譜成了這首詞的主旋律。其成功之處在于寫出了他的真情實感,但格調(diào)較低沉,情調(diào)未免太傷感了些。另外在表現(xiàn)手法上,這首詞以鋪敘為主,白描見長,勾勒環(huán)境,描摹情態(tài),惟妙惟肖。寫景則近景遠景相連,虛景實景結合;寫情則極盡渲染襯托,層層推進。情隨景生,景隨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6、《贈別》
【唐】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這一首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留戀惜別的心情。
齊、梁之間的江淹曾經(jīng)把離別的感情概括為“黯然銷魂”四字。但這種感情的表現(xiàn),卻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萬別,這種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詩不用“悲”、“愁”等字,卻寫得坦率、真摯,道出了離別時的真情實感。
詩人同所愛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分別,感情是千頭萬緒的?!岸嗲閰s似總無情”,明明多情,偏從“無情”著筆,著一“總”字,又加強了語氣,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詩人愛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覺得,無論用怎樣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多情。別筵上,凄然相對,象是彼此無情似的。越是多情,越顯得無情,這種情人離別時最真切的感受,詩人把它寫出來了?!拔ㄓX樽前笑不成”,要寫離別的悲苦,他又從“笑”字入手。一個“唯”字表明,詩人是多么想面對情人,舉樽道別,強顏歡笑,使所愛歡欣!但因為感傷離別,卻擠不出一絲笑容來。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離別而事與愿違。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態(tài)描寫,把詩人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說得委婉盡致,極有情味。
題為“贈別”,當然是要表現(xiàn)人的惜別之情。然而詩人又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上那燃燒的蠟燭,借物抒情。詩人帶著極度感傷的'心情去看周圍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帶上了感傷色彩。這就是劉勰所說的:“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文心雕龍。物色》)。“蠟燭”本是有燭芯的,所以說“蠟燭有心”;而在詩人的眼里燭芯卻變成了“惜別”之心,把蠟燭擬人化了。在詩人的眼里,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的離別而傷心了?!疤嫒舜箿I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層?!暗教烀鳌庇贮c出了告別宴飲時間之長,這也是詩人不忍分離的一種表現(xiàn)。
詩人用精煉流暢、清爽俊逸的語言,表達了悱惻纏綿的情思,風流蘊藉,意境深遠,余韻不盡。就詩而論,表現(xiàn)的感情還是很深沉、很真摯的。杜牧為人剛直有節(jié),敢論列大事,卻也不拘小節(jié),好歌舞,風情頗張,本詩亦可見此意。
7、《鷓鴣天》
【宋】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又是精美的玉杯,又是佳人彩袖下的纖手捧來,這份殷勤,公子便是不勝酒力,也無以推卻了。為了佳人的良情柔意,今宵一準拚他個醉顏酡紅。
佳人自然也有以相報:只見她翩翩起舞于楊柳樓頭,只聞她的清歌起于桃花扇底、縹緲于晚風之中,公子的杯中始終不空,她也舞到月下樓頭、直歌至風兒消歇!
若不是佳人這番多情、風流的公子又怎來得這般佳句:月兒不是自落,倒似是在低窺她的舞姿;風兒不是自散,倒似是在屏息靜聽她的嬌音。
不過,畢竟是家道中落后感傷的晏小山,如此佳人悅公子,公子憐佳人的旖旎情事,他卻總愛放在漫長的別后去追憶,在一盞孤悄的以內(nèi)燈之下、在相對如夢寐的驚疑惝恍之中……
8、《生查子》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這首詞中描寫了作者昔日一段纏綿悱惻、難以忘懷的愛情,抒發(fā)了舊日戀情破滅后的失落感與孤獨感。
上片寫去年元夜情事。頭兩句寫元霄之夜的繁華熱鬧,為下文情人的出場渲染出一種柔情的氛圍。后兩句情景交融,寫出了戀人在月光柳影下兩情依依、情話綿綿的景象,制造出朦朧清幽、婉約柔美的意境。
下片寫今年元夜相思之苦?!霸屡c燈依舊”與 “不見去年人”相對照,引出“淚滿春衫袖”這一舊情難續(xù)的沉重哀傷,表達出詞人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
此詞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在寫法上,它采用了去年與今年的對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間形成哀樂迥異的鮮明對比,從而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苦痛體驗。這種文義并列的分片結構,形成回旋詠嘆的重疊,讀來一詠三嘆,令人感慨。
9、《送別》
【近代】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悲歡離合乃古往今來、蕓蕓眾生的永恒主題?!敖裣菩押翁?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對分離的凄迷,“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對朋友的勸慰,“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對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是對別離的傷感,“金陵弟子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是別離時的苦悶……在中國古典詩歌的送別曲中,“離情別怨”是永恒的旋律?!拔逅摹边\動以后,抒寫離情別怨的詩文依舊蓬勃,佳作如潮。其中,李叔同先生創(chuàng)作的校園歌曲《送別》,尤其膾炙人口,風行天下,歷久不衰。
10、《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是一首情意綿綿、感人肺腑的送別詩。作者通過對送別環(huán)境的刻畫及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意。
首聯(lián)以對偶句寫景,未見“送別”二字,但細細品味,那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你看,送別已至城外,主客兩人卻仍難舍難分。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巒橫臥于城北,潔白的河水從城東緩緩繞過。山清水秀,如此美景,怎不令人流連忘返。可是現(xiàn)在,兩人卻不得不分手了,又怎不留戀萬分?“橫”字寫青山的靜,“繞”字寫白水的動,用詞準確而傳神。
頷聯(lián)是詩人對友人遠行的看法。蓬草枯后根斷,常隨風飄飛,古人常用以比喻飄流無定的游子?!耙粸閯e”就成“孤蓬”,實為感傷;而“孤蓬”之“征”遙遙“萬里”,連明確的目的地也沒有。可見朋友此去,并不是有了什么歸宿,而只是去尋找歸宿。如此別離,怎不令人心酸?詩人對朋友的惜別之情油然而生?!芭睢敝坝谩肮隆眮硐拗?,準確而生動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單無依,行跡無定。
頸聯(lián)由眼前之景道心中之意。通過“浮云”與“落日”表現(xiàn)“為別”時雙方的心理活動。朋友即將告別遠游他方,行蹤如浮云飄游一般,看到浮云就能體會到游子的心境。而詩人看到那逐漸下落的夕陽,想到同友人的分別已是不可再拖,更是萬分留戀!“游子”之“意”及“故人”之“情”雖未明言,卻可由特定景物“浮云”、“落日”引發(fā)聯(lián)想,手法委實高明。
尾聯(lián)寫離別時的場景。惜別已到“落日”,萬般無奈,這才“揮手自茲去”?!皳]手”既指分別雙方各自揮手,珍重道別,也指詩人佇立原地,深情凝望,長久揮手,以示難舍之情。“茲”近接“落日”,指“此時”;遙承首聯(lián),指“此地”?!笆捠挵囫R鳴”一句,實際是借離群之馬的鳴聲來寄托他和友人的離情。表面上是寫馬,實際上是寫離情。
這首詩是送別詩中的佳作。詩中出現(xiàn)的青山白水,使人聯(lián)想到朋友間深厚而純潔的友誼,構思極為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