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老師的演講分為四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二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三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四是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自立、自強、自信。
《感恩教育》
今天我觀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于丹老師演講風格語氣平和、神閑氣定,常常用小故事比喻一個道理,一下子吸引住了我。
于丹老師的演講分為四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二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三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四是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自立、自強、自信。其中第一個主題是我最有感觸。
在講第一個主題的時候于丹老師首先講了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卻再一次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從前有一顆粗壯的大樹和一個調(diào)皮的小男孩,每天小男孩都來找大樹玩,摘幾個果子吃、摘幾片樹葉玩,大樹都不生氣,每天都盼著小男孩來和它玩,大樹一天一天的盼著,但是有一天小男孩不再來找大樹了,又過了很久他已經(jīng)是個初中的孩子了,小男孩很苦惱的嘆著氣,大樹說:“孩子啊,你怎么了?”小男孩說:“別人都有錢買新玩具我都沒有?!贝髽湔f:“你把我的果子都摘了去賣錢吧?!庇谑切∧泻⒚磕昵锾於紒硎展?。后來,小男孩于是好久都不來看它,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大樹底下嘆氣,大樹問:“你又怎么了?”“別人都有錢蓋新房子、娶新娘,我卻沒有?!薄澳悄惆盐掖蟮臉渲Χ伎聪聛碣u錢吧?!毙∧泻⒕驼兆隽恕P∧泻⒂质呛镁貌粊砜创髽?,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樹下嘆氣,“你學業(yè)也成了,房子也蓋了,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呀?”大樹問,“別人都去海外了,我卻在家里待著?!贝髽湔f:“你把我的樹干砍了做船吧!它能帶你去你想去的地方?!庇谑?,小男孩就把樹干砍了坐船了。有一天小男孩回來了,他已經(jīng)是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了,大樹問:“我什么也沒有了,只是一個大樹樁,你肯定我不愿理我了,哎。”“不,我回來,是因為想和你一起曬太陽,這是我的心愿,一生的心愿?!?/p>
父母無私地給予我們這么多,我們應該懂得珍惜和回報。目前我能回報父母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學習,不讓父母操心。于丹老師還講了周總理每次回家都給老父親喂飯,然后才自己吃,父親去世后好長時間都爺爺流淚。臺灣一個大老板都習慣跪著給父母喂飯。
名人尚且如此,作為普通人我們也要孝敬父母,讓她們覺得幸福!
《感恩教育》觀后感_第2篇
周六的上午,迎著光輝,接受了太陽的洗禮,我收看了導師于丹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的專題講座。
這個講座加強了我的'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了我的社會價值觀與人生觀。 首先講的是培養(yǎng)人的孝心,最讓我感動的是田世國,一個捐腎救母的兒子,是201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他說:“母親給了我生命,捐腎救母是我應該做的?!边@就是一種責任!而我們孩子就應該背起這種責任,盡孝道。 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講究一個“仁”字,于丹老師講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際關(guān)系的扭動,需要靠行動上的態(tài)度來獲取。人的成長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學業(yè)、閱歷、人格。其中閱歷與人格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夠得到。要有信心,有恒心與毅力,將來才會走向社會的最高峰。只要自強不息,成功就屬于你。社會就好比是一鍋沸騰、滾燙的水,它不會因為可憐你,就會降低它自己的溫度。所以,我們應像那把干茶葉一樣,尋找自己的方式,成全社會。教育只是人生的起點,而我們的終點,應是我們自己尋求的方式來升華自己,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
看了這個講座,我樹立起了正確價值觀與人生觀。讓我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懂得感恩。知道了抵抗挫折、自立、自強、自信的重要意義,使我受益匪淺。
《感恩教育》觀后感_第3篇
今天,我在湖南電視臺公共頻道觀看了于丹老師主講的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
于丹老師主要講了三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正確引導在人際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自立、自強、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個主題中講到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孩喜歡在一棵大樹下玩,他每天都來,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滿面地對大樹說:“你看別的孩子都上學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沒有”。大樹說:“你把我結(jié)的果子摘了去賣,你就有玩具了?!币院?,孩子只有秋天才會來大樹下。過了幾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沒有?!贝髽湔f:“你可以把的樹枝砍了做房子?!庇诌^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漂洋過海了,可我沒有?!贝髽湔f:“你可以把我的樹干砍了做獨木舟?!敝心臧血毮局弁七M海里走了。漸漸的中年長出了一根根白發(fā),他來到樹樁前,樹樁問他:“我已經(jīng)是一個沒有用的樹樁了,你也不會理我了!”這個人說:“不,我會一直陪你曬太陽?!?/p>
這正是父母完成了對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們的一生中無私而又不求回報的養(yǎng)育著我們。孝為德之本,我們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擔愛與責任。
要想成就別樣的人生,就要點亮自信的明燈,對自身的力量懷抱堅定的信念。
看完講座,我對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感恩教育》觀后感_第4篇
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淺,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質(zhì),提升了自己的修養(yǎng),完美的自己的人生!
節(jié)目中主要講了四個方面:一、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二、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三、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自立、自強和自信?四、如何培養(yǎng)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于丹教授的講話極富感染力,所說的話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她精練的語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使人嘆為觀止。
于丹教授的字字句句引起了我無限的思考:孝,是一句溫馨的話語,揉搓父母疲憊的心;是一把親切的嘮叨,分擔父母的痛楚;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釋父母的情懷。讓我們做一個會孝的人吧!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fā)展》于丹講座
周六孩子上興趣班,錯過了于丹老師的演講,特地上網(wǎng)搜了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老師主講的《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講座,學習之后感受頗深。
于丹老師用三個主題串起了整個演講:第一個主題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第二個主題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第三個主題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自立、自強。
其中,第一個主題我感觸最深,于丹老師講了一個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樹和孩子》,這個故事以前看過多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動,但也令我深深的反思:我們這一代的家長是否還要延續(xù)這種“只知付出不求回報”的深情套路,這樣做,就一定能等到孩子真正長大的那一天?
我的個人觀點是,要讓孩子從小就懂得付出,懂得如何去愛與被愛,即使是父母的愛也不是無條件的,你在享受愛的同時也要理所當然的付出。在生活中,我常常適當?shù)氖救酰簨寢屢粋€人做家務太累了,孩子們輪流分擔洗碗的工作,我就在旁邊指導,偶爾也會搭把手;掃地、洗抹布、洗襪子的事情也漸漸做的比較上手了。記得有一次放假我病了,早上起來掙扎著給孩子們做了飯就躺下了,孩子們乖乖吃完飯不但把碗給洗了,老二還給我端來了自己兌的鹽糖水(就是孩子有時候拉肚子我來不及去醫(yī)院買口服補鹽液,自己用點鹽和糖加水兌一兌,喝了治療或預防體內(nèi)脫水很有效的。),看我起不來就拿勺喂我喝,老大落后了一步,就拿紙巾在旁邊幫忙擦流到嘴邊的水,還自作主張幫我量體溫……孩子在被關(guān)愛中長大,在關(guān)愛別人中成長。
現(xiàn)在的孩子自我意識非常強,尊老愛幼意識薄弱,作為00后家長的我們,即為人子又為人母,我們要隨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只要我們做父母的有心、用心,我相信,我們的孩子將來都是最棒的。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fā)展》于丹講座觀后感第2篇
今天早上8點觀我看了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老師主講的《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講座,感受頗深。
第一個主題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于丹教授講了一個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樹和孩子》,我深受感動,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培養(yǎng)孩子孝心的故事?,F(xiàn)在的孩子自我意識非常強,尊老愛幼意識薄弱,作為00后家長的我們,即為人子又為人母,我們要隨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怎樣對待孩子的爺爺奶奶的方面,要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第二個主題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孝是基本的,有了孝還要有仁愛心。有了這兩顆心,你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于丹教授說:“仁”字拆開來看就是兩個人,就是說兩個人相處好了才能體現(xiàn)仁的含義。所以說我們要適當?shù)墓膭詈⒆踊驇Ш⒆映鋈ネ妫嘟慌笥?,自己處理好和小伙伴之間的關(guān)系。
第三個主題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自立、自強。孩子自信、自立、自強的.習慣,要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才能培養(yǎng)出來。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經(jīng)常鼓勵孩子,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獨立完成。有時候家長的事情還可以問問孩子的建議,不管對錯,都要鼓勵。不要讓孩子養(yǎng)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過度依賴性。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幫助別人。一個有愛心、自立、自信的孩子更能融入社會。
第四個主題如何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提倡的行為。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nèi)在的一種責任。
?
《論語》讀書沙龍活動方案1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ň瞎┙酉聛碚堊屛覀冏哌M《論語》解讀你我的理想。
《論語》所記載的是孔老先生從生活中演繹出來的為人處世的經(jīng)驗和他對弟子的教導。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經(jīng)標榜說,自己是用“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古人對論語的推崇之極。今天,我們來用《論語》自身。
《論語》中有許多經(jīng)典的詞句,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智而不惑,仁而不憂,勇而不懼?!钡鹊龋俏覀冊S多人耳熟能詳?shù)?,但是我們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含義嗎?
這部被古人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于我們沂南的每位教育工作者來說,還具有什么實際的現(xiàn)實意義呢?
《論語》不論是從文字,還是從寓含的道理上來說,讓人很難去理解和感悟。我想,登高才能望遠。與其自己慢慢咀嚼,還不如先站在別人的肩膀上來品讀《論語》,再去細讀。
北京大學的于丹教授,一位充滿智慧且有思想的女性典范。她是我們走進《論語》的領路人,借著于丹教授為我們打開的《論語》的這扇小窗,它讓我有機緣去領悟兩千多年前孔老先生的天地之人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交友、人生之道。
《論語》囊括了做人的方方面面,它向我們傳遞的是一些樸素的真理,一種平和的態(tài)度,一份淡定的心態(tài)。此刻就讓我們幾位本著自己讀《論語》的收獲,結(jié)合我們自身的教育實踐,來詮釋我們自己的教育理想。
首先有請張老師來談談你對人生之理想的解讀。
過渡語:是的,一位真正的謙謙君子,必定是“智而不惑,仁而不憂,勇而不懼”的,我們以之為楷模??鬃佑械?,“六十而耳順”耳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個人能夠從容的面對自己所所看到,聽到的事,事情之所以會如此發(fā)展,自有其內(nèi)在的原因和道理。也就是說,人到了六十歲,聽到不好聽的話,看到不公平的事,都能夠比較坦然的接受。如果,我們能以耳順之心去對待學生,我們又怎么會輕易的批評、斥責學生呢?
接下來請高老師說說你對《論語》之理想的一些感悟。 過渡語:“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多么樸實、簡單的一句話,您做到了嗎?早晨上班之前,請您把這句話在心里說一遍吧!我還要把“厚積薄發(fā)”這幾個字送給在座的每一位,記住這四個字,它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有用的。
走進《論語》,走進孔子,為我們今天的教育尋求一片理想之地?!捌シ虿豢蓨Z志也”一個有理想有志向的人,才會有奮斗的動力和前進的方向。其實,我們不去宏圖偉志,我們?nèi)狈Φ氖峭ㄏ蚶硐胫畮p的那條篤定、堅實的道路。
《論語.先進》侍坐中寫道:孔子跟學生一起隨意暢談理想?!坝^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边@是孔子的學生曾皙的理想。在一個春深似海的季節(jié),穿上整齊干凈的新衣裳,帶上幾位好朋友,再邀上一批學生、弟子,到鼓樂臺、舞雩臺之上,沐浴春風,把自己融入春天,然后大家高高興興地唱著歌回去。
孔子是這樣點評:吾與點也!我的理想也就和曾點是一樣的。這是多么樸素、自然的理想,是來自心靈深處的聲音。它和我們的生活是那么的接近,我由此想到了自己的課堂,想到了我的.學生,促使我認真去思索自己的教育之理想。
理想是什么?金錢,名利,不,都不是。它是你我來自心靈底部的呼喚、寄托。其實我們做教師需要的不是一種生活的奢侈,而是一種心靈悠游的奢侈。用自己的一雙慧眼看外界物質(zhì)少些,看內(nèi)心多些。
想走在語文課堂上,我用心地和學生一起讀書,一起成長、發(fā)展。每日的教師寄語,是我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學生真誠的關(guān)心和勸學。心有多高,地就有多寬廣。每天我和學生品著讀書帶給我們的快樂,那是因為我一直在追求著,努力地探索著:希望我的孩子們能真正的喜歡上讀書,喜歡上語文這門學科。
語文的快樂學習,是我孜孜追求的教育理想。我愿通過我的引領,讓孩子們暢游在知識海洋里,幸福地享受著自己的讀書生活。用我的一言一行來感染學生,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如何做人,做一個充滿智慧、有思想的人。《論語》留給我們的思想和理念還有很多,很多,
但愿我們xx小學的讀書沙龍,能給喜歡《論語》的大家鋪一塊過河的搭石,讓我們遨游于古代圣賢孔子的思想長河中,做他身前一名弟子,用心去感悟教育的真諦。
感謝大家的聆聽。最后祝愿各位,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行走在讀書的林蔭大道上,享受幸福的教育讀書生活!
龍灣區(qū)第一幼兒園讀書沙龍活動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讀書沙龍活動2
老師們,今天我們聚在一起,舉行我校首次教師讀書沙龍活動,這種交流座談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要大家暢所欲言,談談自己讀書的經(jīng)驗和感悟,同時也包括讀書時遇到的困惑與問題。共同切磋探討,交流讀書方法,增加讀書興趣,提高讀書效果,營造書香校園。現(xiàn)在,我就利用這次機會,就個人讀書的一些點滴來簡單談談。
南宋·陸游有詩云: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秾W記》中說:“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睂τ诶蠋煻?,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
《莊子·逍遙游》“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p>
《莊子·至樂》--顏淵東之齊,孔子有憂色。子貢下席而問曰:“小子敢問:回東之齊,夫子有憂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問。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蛉羰钦撸?以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也,夫不可損益。主要意思就是說“小箱子裝不下大東西,短繩子打不上深井水”。
教師如果沒有深深的學養(yǎng)之水,是無法承載教書育人的大船的。水深者,如“百家講壇”之易中天,樸樸素素,自自然然,可是人莫與之爭。水淺者,或玩弄教法,常以專家自居,掩耳盜鈴,比如那個叫俞敏洪的,到處演講,就一個話題“生命”,實際上是把作家冰心的散文《生命》抄來,添鹽加醋,再進行販賣;或心煩氣躁,現(xiàn)“萬金油”之象,迎合庸人口味;更有甚者,自詡才高,作懷才不遇之狀,騙去學生同情。
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因此,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所以,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教學中最大的樂趣,把讀書與“端正教風、增強素質(zhì)、提高能力”結(jié)合,使讀書應該是我們的職業(yè)習慣,在閱讀中與大師對話,在閱讀中與哲人交流,我們教師的形象就會更厚重、更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