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先擇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擇。
2、清正儉素,門無私謁。
3、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shí),實(shí)則物欲不入。
4、清能律貪夫,淡可教君子。
5、至清廉平。路遺不受,請(qǐng)謁不聽,據(jù)法聽訟,無有所阿。
6、罰一人,則千恐;濫一罪,則百夫愁。
7、流水離開河道,定會(huì)泛濫成災(zāi);欲望失去控制,勢(shì)必釀造悲劇。
8、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
9、心無私欲,自然會(huì)剛;人無邪念,自然公正。
10、治官事則不營私家,在公家則不言利。
11、礪操行以修德業(yè),當(dāng)自重;甘淡泊以守清貧,當(dāng)自?。恢\善舉以澤眾生,當(dāng)自勵(lì)。
12、志不強(qiáng)者智不達(dá)。
13、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
14、惟廉者能約己而愛人。
15、為人要勤奮,為民要服務(wù),為黨要貢獻(xiàn),為官要廉政。
16、愿竭力以守義兮,雖貧窮而不改。
17、家庭應(yīng)該是廉政的港灣,而不應(yīng)該成為腐敗的漩渦。
18、小利,大利之蛀;貪小利,則大利必亡。
19、花以芳香而美,官以清廉而貴。
20、賞善罰惡,不可偏廢。
21、見金錢財(cái)帛不懼刑網(wǎng),徑自受納,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博財(cái)物耶?
22、不作大官做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
2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表。
24、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25、其身正,不令而行。
26、鋤一害而眾苗成,刑一惡而萬民悅。
27、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
28、惟儉可以惜福,惟儉可以養(yǎng)廉。
29、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30、民之治亂在于吏,國之安危在于政。
31、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
32、流水不腐,戶樞不螻。
33、從來天下之患,無過官冗,人人能言其弊,而不能去其害。
34、清者蒞職之本,儉者持身之基。
35、欲心難厭如溪壑,財(cái)物易盡若漏卮。
36、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37、為人善處事,常懷律己之心;為官慎用權(quán),勤修為政之德。
38、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39、尋丈之繆,實(shí)始毫厘;君子畜德,無忽細(xì)微。
40、愛餌銜鉤,悔在鸞刀。
41、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zhǎng)草,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惡。
42、巧詐不如拙誠。
43、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
44、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45、根本是理想信念問題,而總開關(guān)是世界觀、人生觀、價(jià)值觀。
46、官階有大小可大亦可小,人品有高低求高不就低。
47、貪利者害己,縱欲者戕生。
48、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9、奮起廉政雙刃劍,外拒腐蝕,內(nèi)防蛻變,上忠國家,下慰妻兒。
50、明事理而不妄取,尚名節(jié)而不茍取,畏法律而不敢取。
51、廉者常樂無求,貪者常憂不足。
52、廉潔愛人者厚其祿。
53、為主貪,必喪其國;為臣貪,必亡其身。
54、非其路而行之,雖勞不至;非其有而求之,雖強(qiáng)不得。知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遠(yuǎn)害而名彰也。故君子行廉以全其身,守清以保其身。
55、兩心不可以得一人(next88),一心不得百人。
56、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
57、正以處心,廉心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長(zhǎng),信以接物,寬以待下,敬了處事,此居官之七要也。
58、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則為善者日進(jìn),為惡者日少。
59、知足而不貪,知節(jié)而不淫。
6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61、無私無偏,王道蕩蕩。
62、人臣之欺君誤國,必自其貪于貨賂也。
63、國計(jì)已推肝膽許,家財(cái)不為子孫謀。
64、位高者事不可以煩,民眾者教不可以苛。夫事碎難治也,法煩難行也。
65、處事要公,公生明;律己要廉,廉生威;待人要誠,誠生信;工作要勤,勤生效。
66、弱水三江,取一瓢足飲,多則無益;米粟萬種,僅三餐裹腹,無欲為高。
67、大節(jié)不可失,小節(jié)不可縱。
68、天下為公,無私于物。
69、君子憂道不憂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