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生命從容》的讀后感
看完《愿生命從容》,我此時想的不是書的內(nèi)容,而是那個河北懷來的寄信人,那句“生命本來沒有名字吧,我是,你是。
” 我們都是如此的渺小,生命本來沒有名字,一句話叩問了周國平先生,也震響了我的內(nèi)心。
我們從哭啼而來,卻在最單純的年歲里,越加沉溺于俗世,頭銜、身份、名利、財產(chǎn)等等,這些攀附的欲望,漸漸把無名變得虛榮,在這個幸運的星球里,比比皆是名利交換,甚至是爭權(quán)奪勢,我偏偏遇見你,遇見了你的讀者。
我們沒有名字,我們都該是那個性情中人。
她點撥了周先生的性靈,我何嘗不是? 人活著都該有一個姿態(tài),或慵懶,或隨和,而我卻喜歡他的人生觀,那就是真性情,他說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人生。
而沒有虛度的人,必然有自己真正的愛好,能活出個味兒來,我們不是要買一個人能稱為思想家、科學(xué)家,不用長篇大論去探討人生,可能只是靜靜的品一杯茶,聊一聊人生,碰一杯小酒,去唯有杜康。
“我惟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夠安靜聆聽別的生命也使別的生命愿意安靜聆聽純真,此中的快樂遠(yuǎn)非浮華功名可比。
”其實我很怕看勵志書,抑或者是作者的人生觀,其一是他的成功不屬于我,其二,他已爬至高處,他的人生早已浮沉許久,那種云淡風(fēng)輕不是常人可以借鑒。
故,我很敏感,但我卻喜歡這樣真性情的周國平。
想想這世間,很少有人能做到簡單,從殷紂王的酒池肉林,到秦始皇的阿房宮,甚至是毫無節(jié)制的隋煬帝,其實很多人都可以過得很好,從溫飽到肉體,從精神到物質(zhì),一個人要比富裕,一定有比你更富的人,舍取是一個大學(xué)問,而我卻很喜歡他的態(tài)度,因為看清了物質(zhì)的快樂是有限的,對于一個滿足過簡單生活的人,什么的疆域是更寬闊的。
當(dāng)然理想是靈魂生活的寄托,我們需要的不是麻木的簡單,而是內(nèi)心存有靈魂,能對美有所憧憬且去愛自己,去做一個真實平凡的自己,去獨立,去和自己做朋友,因為這樣才是更高的自我。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依附在別人生活上的寄居者,如果沒有被承認(rèn),他們就像行尸走肉,可我喜歡靠自己的本事去行走的人,因為可以不必去經(jīng)營這樣繁瑣的人際關(guān)系,但這樣的人在職場里,容易被淘汰,所以,周先生的態(tài)度適合去深山,也林野,卻不適宜都市,他的處事態(tài)度,有好有劣,但我依舊喜歡這等隨性。
我記得有問卷調(diào)查說,一半以上的父母是反對孩子去戀愛的,而周國平先生卻是反其道而行的人,他支持大學(xué)生戀愛,因為他認(rèn)為,這樣可以相互促進,互相激勵,激勵精神的向上、求知的努力和創(chuàng)造的沖動。
我記得這樣態(tài)度文筆的人,除了周先生,還有馮唐和王朔,他們都很隨意,是一匹放蕩不羈的野馬,我喜歡他坦承在上大學(xué)里,看到美女就覺得世界很美好,一個六十年代的人,多少在過去是封死的,不許戀愛,連握個手都不行。
我想,可能越是得不到,越對那種美超越了渴望,但我支持這種渴望,戀愛沒有錯,錯的是自己選擇了超前。
我尚未做母親,我也不知道如何去感受那種愛,從出生,到初為人父,從孩子突然的離世等等,“沒有孩子的時候這個本能是睡著的,一旦有了孩子,這個本能就蘇醒了。
”那個時候他們幸福了,而這種人性根底的東西,支撐了每一個富有抑或者貧窮人的快樂。
你瞧,幸福多簡單。
幸福有的時候很抽象,就像他說,幸福屬于天國,而快樂才屬于人間。
我們改變不了命運,可這個世界沒有人拒絕幸福,哪怕它平凡,微小。
“我愛人世的不幸勝過愛天堂的幸福。
我愛我的不幸勝過愛他人的幸福。
” 我想這抑或許就是歲月淘洗出的真諦吧,幸福的遠(yuǎn)近都是自我的衡量,成功不是人世價值的標(biāo)準(zhǔn),更重要的是真性情,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這是一本處世之道,一本尋真之書,我們要做的不是多成功,而是怎么去做一個人,懂得去自尊自愛,懂得承受壓力負(fù)累,甚至是能配得上命運賜予的人。
孤獨是愛最意味深長的贈品,是黑暗中并肩行走,我們安靜的行走于喧囂,我們相互去尋找愛的呼喚,我們都是自由人,我們不被束縛... ... 故,在一個失去了記憶的城市了,并不存在真正的主人,每一個居民都只是無家可歸的外鄉(xiāng)人,我們都在找尋靈魂的棲息地,找尋那一抹從容。
《從容的底氣》讀后感
輕狂是在林清玄讀初一的時候,他與7個同學(xué)一起在戲院看一部叫做《羅馬假日》的英國電影,里面的一個女主角奧黛麗·赫本,長得俊美無雙,氣質(zhì)高雅脫俗。
看完電影以后,八個人站在戲院前面,手牽手發(fā)誓,長大以后一定要娶一個奧黛麗·赫本做妻子,如果娶不到奧黛麗·赫本就誓不為人。
估計這次輕狂的暢想沒有被父親知曉,否則的話,他又要挨巴掌。
輕狂暢想是要有底氣的,否則只能是癡心妄想,白日囈語。
正如林清玄所說:“幸運通常都是給準(zhǔn)備好的人,你要做很多準(zhǔn)備,很多的努力,受過很多挫折,最后才會有那個幸運……養(yǎng)活自己的夢想。
”不難看出,林清玄的三個輕狂暢想,第一個是基礎(chǔ),也是關(guān)鍵;第一個實現(xiàn)了,其他兩個便會迎刃而解,很容易夢想成真。
也許他早就明白這一點,并朝著這個初級目標(biāo)奮進著,從那時候開始,林清玄便廣泛閱讀古今中外經(jīng)典名著,有的熟讀好幾遍,還堅持每天練筆,增加底氣,儲備正能量,小學(xué)的時候每天寫500字,中學(xué)的時候每天寫1000字,大學(xué)的時候每天寫2000字,畢業(yè)后每天寫3000字,這樣一直不斷地為理想而寫作,幾十年如一日從未放棄。
底氣十足的林清玄終于成功了,30歲拿遍了臺灣所有的文學(xué)獎項,連續(xù)10年榮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榜,40歲時,已經(jīng)出版文集近百部。
成名之后的他,第一個去的國家便是埃及,當(dāng)他在埃及金字塔前給遠(yuǎn)方的父親寫信的時候,眼淚止不地流下來——是父親一巴掌把他打成了作家,又一巴掌打到了埃及;成名之后的他,在鄉(xiāng)下舉辦了一個同學(xué)會,大家與他一樣都帶著太太去參加,飯吃到一半,林清玄站起身放眼望去,只有一個人的太太長得像奧黛麗·赫本,那就是他太太。
林清玄的“輕狂暢想”沒有一個落空,全部夢想成真,這源于他對自己能力的清醒認(rèn)識,源于他對備足底氣的不懈努力,正如他總結(jié)的十二字:“大其愿,堅其志,虛其心,柔其氣。
”他說:“一個人年輕時的愿望往往決定他的人生。
你出生在怎樣的家庭,擁有怎樣的物質(zhì)條件,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內(nèi)心有沒有強大的愿望和為實現(xiàn)它而努力的決心,來支撐你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從容的底氣》是林清玄首部以“從容”為主題的經(jīng)典散文集。
共精選林清玄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60篇文章。
在林清玄看來,不怕跌倒,不畏失敗,就能生起一些從容。
從容是老天送給內(nèi)心有空間的人最好的禮物。
一個從容自在的人,就是一個懂得“快樂活在當(dāng)下,盡心就是完美”的人。
讀到這本書的感覺猶如鳥兒翱翔在藍天、魚兒游弋于大海、思想徜徉在宇宙中,從容、安寧猶如春風(fēng)撲面而來。
林清玄的從容語錄:1. 一個人戰(zhàn)勝一千個敵人一千次,遠(yuǎn)不及他戰(zhàn)勝自己一次
2. 一個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只是突破自己習(xí)慣領(lǐng)域的人。
3. 不怕跌倒、不畏失敗,就能生起一些從容。
從容,是老天送給內(nèi)心有空間的人最好的禮物。
4. 要為重活的高興,不要為死去的憂傷。
5. 能聞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6. 致富之道無它,惜緣、布施而已。
惜緣使我們無憾,布施使我們成為真正富有的人。
7. 貪心、嗔恨、愚癡與汗、屁、嚏是一樣的東西,所以放掉貪心、流失嗔恨、打掉愚癡,是我們心靈上的三樣寶貝。
8. 寄情,不是在外面尋找寄托與慰藉。
寄情,是在轉(zhuǎn)動的世界中,有自己不變的內(nèi)在風(fēng)格;是在俗世的花草中,有自己一片清朗的天地。
9. 使人生不能自在的,是由于過去習(xí)氣的繩子拉著我們團團轉(zhuǎn);使我們不能自由的,是情絲無法斬斷。
如果能回到腳下,一念不生,就自由自在了。
10. 只有永遠(yuǎn)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發(fā)芽的人,才能勇敢地過冬,才能在流血之后還能滿樹繁葉,然后結(jié)出比剪枝以前更好的果實。
無疑,林清玄是從容的,是有底氣的從容,甚至從小就有輕狂的底氣的。
林清玄剛剛八歲的時候,父親問他長大以后做什么。
他不假思索地說,長大以后當(dāng)作家,寫文章給人家看,人家就會把錢寄給你。
這個輕狂的少年,終于惹怒了父親,父親也是不假思索地給他狠狠的一巴掌。
在他父親的眼里,那簡直是癡人說夢,輕狂囈語,父親說:“如果有那么好的事情,我自己就先去干了,不會輪到你。
”父親沒有那個底氣,源于沒有那個才氣,父親只會拼命勞作,撫養(yǎng)18個孩子。
但林清玄是有那個底氣的,他想,將來不當(dāng)作家誓不為人。
后來的林清玄又輕狂了一回。
當(dāng)他努力讀書得了第一名的時候,老師獎勵給他一本地圖冊。
他邊燒水邊看地圖冊,憧憬著埃及的美好。
父親過來問他在干嗎,林清玄說他在看埃及,父親又是狠狠地打他一巴掌,踢他一腳,說可以用生命作擔(dān)保,他一生根本去不了那么遠(yuǎn)的地方。
幼小的心靈受到嚴(yán)重打擊的林清玄又狂傲起來,心想,長大以后不去一次埃及誓不為人。
水滸傳每回讀后感(200字 前20篇)
當(dāng)你仰望蔚藍的晴空,俯視腳下如茵的綠草;看那小橋流水;聽那悠揚的歌聲……這是生命的多姿與愛戀的溫馨造就的繁華而美好的世界。
人類,經(jīng)過戰(zhàn)斗與病魔的洗禮,邁進了小康社會,但同時,這個和平的世界又給我們敲起了警鐘——珍愛生命,注意安全。
如今,社會不斷進步,科技不斷發(fā)展,很多人都擁有了自己的私家車,然而,因汽車發(fā)生的交通事故也越來越多。
據(jù)國家統(tǒng)計:2003年共發(fā)生車禍66。
75萬起,共死亡10。
4萬人,傷49。
4萬人,直接經(jīng)濟損失33。
69億萬元;2004年上半年就發(fā)生車禍24。
46萬起,死亡4。
95萬人,傷21。
16萬人,直接經(jīng)濟損失13。
14億元;我國每分鐘就因車禍死傷3人。
這一個個冰冷的數(shù)字充分反映了現(xiàn)在汽車的“瘋狂”。
交通事故以它極有的“殺傷力”被稱為:“世界第一殺手”,而灑后駕車,超載、違章行駛、過度疲勞、無駕駛證駕駛則是它的五大衛(wèi)前將軍。
事實上,發(fā)生車禍主要有兩大原因:一、如今,人們的生活節(jié)湊加快了,上班下班都忽忽忙忙的,特別是中小學(xué)生,上學(xué)前一看不,呀
沒時間了,便急忙騎上自行車,飛一般地跑走了,等到了十字路口,看到快紅燈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便沖了過去,甚至就算是紅燈,也要去闖一闖,像這樣,要是萬一發(fā)生了什么意外,那可不得了。
二、現(xiàn)在,有些人總懷著饒幸心理,總想到自己不會那么倒霉,沒有那么巧的事,所以就一味地放縱自己的汽車,讓它全速前進,或是為了多拿幾個錢,超載那七八個人,雖然報紙上常常登到某某地方發(fā)生車禍,電視里常??吹揭晃晃卉嚨湹氖芎φ?,手中的宣傳單常常宣傳要注意安全,珍愛生命,但是他們還是不吸取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事例,不相信自己會變成車禍?zhǔn)芎φ摺?/p>
雖說,凡事要往好處想……每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同時也是多彩的,它像花一樣多彩,像炎焰一樣燦爛。
為了自己,也為了關(guān)心和愛護我們的人,請不要讓生命搭上死神的列車,因為,守望生命和愛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好詞好句主要內(nèi)容及讀后感
泰戈爾的詩歌優(yōu)美動人,讀起來心會為之撥動,時而快,時,在他的世界里,永遠(yuǎn)著心靈、生命的歌。
“我愿我能在橫過孩子心中的道路上游行,解脫了一切的束縛; 在那兒,使者奉了無所謂的使命奔走于無史的諸王的王國間; 在那兒,理智以她的法律造為紙鳶而飛放,真理也使事實從桎梏中自由了。
” 若《新月集》是一片湖泊,那它無疑是最清澈明亮的,因為它倒映作家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是啊,童真的心靈難道不是最彌足珍貴的嗎
當(dāng)你得到五顏六色的玩具而激動狂喜,當(dāng)你盡情地唱歌和跳舞,當(dāng)你吃著水果糖蹦蹦跳跳,你記得嗎
你還記得那些美好的時光嗎
自由,快樂,無所畏懼的幸福。
童年就是最美好的,那是因為,你還擁有一顆純凈潔白的心。
你可以站在大海邊,輕輕捧起海螺傾聽,感受海岸的樂聲,你相信圣誕老人從煙囪里來送禮物,你還相信仙鄉(xiāng)里的夢婆會從朦朧的天空向你飛來…… 心靈的鏡子便是另一個你自己,這個鏡子一直是透明而清晰的,可以看到一個一模一樣的你。
可如果你的內(nèi)心變得混濁,被灰塵籠罩,你就只能看到漆黑黑的一片了,其實,只要你相信,這面鏡子永遠(yuǎn)是一塵不染,前提是你的心純潔無暇。
那才是人的本性。
保持一顆童心吧。
“就是這同一的生命,從大地的塵土里快樂地伸放出無數(shù)片的芳草,迸發(fā)出繁花密葉的波紋。
就是這同一的生命,在潮汐里搖動著生與死的大海的搖籃。
” 生命是什么
泰戈爾說它是永恒的,它是自由的,它是絢爛的。
我說,生命是一個奇跡。
當(dāng)時間不斷地流逝,世界不斷地變化……終于,我誕生在這個世界上。
這便是一個奇跡。
“我的存在,是一個永久的驚奇,而這,就是人生。
”我終于明白,生命是永恒的創(chuàng)造,它付出了自身內(nèi)部蘊含過剩的精力,不斷越過時間,空間,永恒地追求,奉獻。
世界上的每個生命便都是世界上最美的藝術(shù)作品。
我是誰
從哪里來,似乎已經(jīng)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屬于這個世界,我們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是世界所創(chuàng)造的我們。
這才是生命最本質(zhì),最永恒的意義。
我們應(yīng)熱愛這個世界,不斷奉獻。
“永恒的獻身是生命的真理。
它的完美就是我們生命的完美。
” 只有當(dāng)我們的思想更加成熟,才能以從容的心面對這個龐大卻又渺小的世界。
當(dāng)心靈如水般平靜清亮,生命如夏花般燦爛之時,精神世界才會真正的豐滿,就如泰戈爾所說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