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讀后感 1500字
《中國精神》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是邢軍紀(jì)先生的長篇報告文學(xué)。
這是一部直書精神文明的大書。
作者以47個城市、近百個村莊和累以萬計的采訪者,歷三年之艱辛創(chuàng)作,排除了我們與“精神文明”之間的屏障和阻隔,讓我們懷著一種很溫暖的心情,走近并觸摸了這個叫做“精神文明”的龐大事體。
全方位的展現(xiàn),是這本書的氣勢所在。
我們從書中幾乎可以找到全國絕大多數(shù)省份和難以計數(shù)的城市、村莊,其涉及的地域之廣,是迄今報告文學(xué)作品中罕見的;在上至省部級領(lǐng)導(dǎo)、下至基層群眾的人物走廊上,長長的隊列使人目不暇接;在年代的跨度上,我們的目光被引向千年之前的歷史,又回歸到今天眼前的時刻……精神文明建設(shè),自身如龐大無涯的山體,可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作者談及自己的采訪,說是如在崇山峻嶺中穿行和攀越。
當(dāng)山體的巍峨和層疊,在作者的感受中變成一種巨大的律動,而帶動了作者的脈搏時,惟有選擇全方位的表現(xiàn)手法,才能描繪出大山的本來面目、大山的氣勢和它不可阻遏的走向。
人們從全方位中感受到一個真實的存在,沒有什么比這真實所傳遞的力量,更動人心魄。
全書以脈絡(luò)化的形式,結(jié)構(gòu)了龐雜的材料,深化了看似平凡的人物和事物。
他們潛在價值的被表現(xiàn),使“精神文明”從人們誤解的抽象,變得生動、形象,并觸手可及,從而展現(xiàn)了它熠熠的光彩。
脈絡(luò)的結(jié)構(gòu),以其縱橫交錯,顯示了作者組織龐雜材料的功力。
材料的繁多,在脈絡(luò)化的組合中,避免了平面化的堆砌,這并不僅僅是一種對材料的排列分類的方法和技巧。
它的根基,應(yīng)當(dāng)在于作者對材料中人或事間的脈絡(luò)聯(lián)系的尋找、認識和判定。
判定越準(zhǔn)確,脈絡(luò)也才會越分明。
作者面對的是上千及萬個人物,他們之間,是沒有太多關(guān)系而各自獨立的,于是,尋找和認識他們內(nèi)在的潛質(zhì),從而解讀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成為作者動筆前的艱難思考。
作者把人物自身帶有的時代特質(zhì),串連起來,著力表現(xiàn)了這些特質(zhì)在精神的承襲和發(fā)揚上的關(guān)系。
于是,人物、事物的表象上的獨立,讓位于內(nèi)在的組合,而不可分割地打造成本書的整體。
我們在讀到書中許多人物的動人事跡時,都會感到隱于筆墨之中的代代相承的精神境界,它自然而頑強地蔓延著,聯(lián)系了書中千百個人和事。
它們多而不散,雖然源自四面八方,卻不游離。
在脈絡(luò)相承的人物關(guān)系中,我們看到了精神的力量,它不僅源遠流長,且更是前途無量。
中國精神頌讀后感
讀章節(jié)有感 是作家邢軍紀(jì)歷時三年完成的一部長篇報告文學(xué),所采寫的模范人物和先進事跡如此的感人至深,是多年來少見的。
這里,我僅就其中的一節(jié)寫下這篇讀后感。
事跡在一書中只是一個小事例,但他的精神卻很有代表性。
他從另外一個角度告訴我們,作為一個農(nóng)村干部尚且能如此公而忘私,盡職盡責(zé),那么我們公務(wù)員干部又應(yīng)該如何做。
先來看一看李連成的吃苦精神。
李連成所在的村子是河南濮陽最貧窮的西辛莊,168戶人家生活在900多畝的鹽堿地上,靠熬鹽為生。
直到20世紀(jì)70 年代中期,用“朝不飽夕、衣不蔽體”來描述也不算夸張。
有一年,李連成的兒子拉肚子不止,奄奄一息,才決定去醫(yī)院看病,可是搜遍所有的積蓄只有兩元多的硬幣。
花光了仍不見兒子病情好轉(zhuǎn),李連成跑遍全村借到兩元錢,又將兩只僅有的下蛋母雞賣了,才湊足四元多錢給兒子打針吃藥。
為了找錢給兒子治病,李連成不得不去拉駕子車,90斤的身體,每天拉著上千斤的煤跑幾十公里。
一路上帶著鋪蓋卷,晚了睡路邊,餓了啃干饃。
1983 年,李連成從內(nèi)蒙打工歸來,靠著積攢的幾百元錢干起了,在大棚里一呆就是7年。
進入20世紀(jì)90 年代,李連成被推選為黨支部書記。
為創(chuàng)辦再生紙廠,他買來一臺即將淘汰的鍋爐。
價值十幾萬元的鍋爐之所以五千元就賣了出來,是因為沒人相信世上還有誰能將鍋爐里成噸的水垢清理出來。
那時正是七月天,鍋爐里的溫度高得嚇人,他硬是鉆了進去,用汗水、用血 ( 被鐵銹和水泥劃傷 ) 鑿了半個月,用壞了鎮(zhèn)里商店所有的鋼鑿,讓鍋爐運轉(zhuǎn)投入生產(chǎn)。
后來,成了幾千萬資產(chǎn)股東的李連成,可以拿著幾十萬元去聘請技術(shù)員,但出差卻決不住賓館,不上食館,自帶干糧,候車室經(jīng)常成為李連成的免費旅社。
他是這樣向村民保證的: “ 我要是喝村里一口酒,就割我的舌頭;要是亂花村里一分錢 ,就剁我的手指頭。
”他拿著村民的集資款,心里既高興又沉重 。
他想:“這些錢是村民的汗珠子啊,他們把這些汗珠子匯聚起來,就像把兒女交到我手里,是想讓我指揮他們的兒女打贏一場致富仗啊 !”他的高尚品質(zhì)很值得國有企業(yè)的法人和父母官們深思。
有多少條件不錯的國有企業(yè),就是敗在法人手上,敗在法人的貪婪上。
有一個小廠,廠長到各縣市出差,每天報的出差費在 1500 元,吃喝玩樂全報銷;私分貸款幾百萬元,一拍屁股走了,開起了私人工廠。
有些人當(dāng)了父母官,不坐幾十萬的高檔車,就覺得沒面子影響了形象,好象工作都無法開展。
與李連成對照一下吧,怎樣做才是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才是真正的父母官,才是“三個代表”忠實的實踐者 ? 再來看一看李連成是怎樣舍得吃虧的。
如前所說,即使為公出差辦事,他也是苛刻自己的。
為了規(guī)劃新村,他決定扒了自家的平頂樓房,搬到村南頭那兩米多深的臭水塘。
書中有這樣一段敘述非常感人:“向來對李連成百依百順的妻子終于生氣了:為了這個村子,李連成把兩個無償送給村民她沒生氣;把家里幾十萬元全投入工廠里作為啟動資金時她不生氣;李連成讓村里人都到工廠上班,自己和媳婦在家里無所事事,全靠李連成620 元工資過活她不生氣;自己近80歲的父親為了給閑在家里的孫子在工廠里找個工作,來回跑了幾趟求李連成,李連成硬是不答應(yīng),把父親氣病了她也沒生氣;可是她今天再也忍不住了,這是家呀,這里的一草一木一點一滴都是兩個人建起來的家呀,你說搬就搬
你李連成為了村子還有什么不能舍得的 ?”用李連成的話說,只要干部能吃虧,群眾就會擁護你,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李連成開始創(chuàng)辦再生紙廠時,很多村民不敢吃這只螃蟹,不愿入股。
一年后工廠效益猛增,村民后悔了。
于是李連成提出將工廠劃歸村辦,全村人入股跟著受益。
就他個人而言,這一決定使他每年就損失十多萬元。
最后來看一看李連成怎樣為民辦實事。
先富起來的李連成想到的首先是要如何帶動全村人致富。
他不僅將自己的兩個大棚無償送給全村最困難的兩戶村民,而且無償為全村提供的技術(shù)、資金等全方位的指導(dǎo)、服務(wù)。
更可貴的是,李連成富而思進,接著創(chuàng)辦再生紙廠,1997 年又把目光投向科技含量較高的工業(yè)用呢,用高薪聘請了技術(shù)員,投資3個月,就實現(xiàn)產(chǎn)值100多萬元,利稅30多萬元,之后又以2000萬元股金辦起了5個股份制企業(yè)。
這就是李連成,是我們黨員干部學(xué)習(xí)的榜樣。
文章的最后,還是借同志接見李連成時說的一段話來結(jié)束這篇讀后感:“李連成同志的事跡告訴我們很多道理,敢于自己吃虧,不能讓老百姓吃虧,這是他做好工作的秘訣。
他的秘訣還有,堅持民主集中制,把黨員放在關(guān)鍵崗位上,,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使西辛莊什么壞現(xiàn)象也沒有,全是好現(xiàn)象,全是正氣。
”我說,還有一點就是他的,試想,如果那些腐敗分子像李連成一樣,身上帶著這么多錢,能不揮霍嗎
能不“動心”嗎
是的,我們面對李連成這樣一個農(nóng)民榜樣,會作何想ne?
少年中國的精神讀后感
我從紀(jì)念碑的銘文中尋找你的起點; 我從人民大會堂的臺階上走出你的現(xiàn)在; 我從博物館的滄桑中描摹你的航線; 我從天安門的巍峨中眺望你的未來。
前不久,相繼觀看了幾部電影電視《李小龍》、《亮劍》、《葉問》,部部精彩緊張。
可他們都表現(xiàn)了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中國人民的堅強勇敢。
李小龍在美國展現(xiàn)中華武術(shù)的浩然正氣,最后憑借真功夫,成功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更改變了外國人心中對“東亞病夫”的印象;李云龍有膽有謀,敢打敢拼,在戰(zhàn)火硝煙中表現(xiàn)了中國人不畏強敵的大智大勇和逢敵必亮劍的剛烈;葉問能夠在腥風(fēng)血雨的年代,抱著一顆報效中華的雄心壯志而發(fā)揚中華武術(shù),展示了不屈不饒的民族精神,喚醒沉睡于國人心底的自豪。
許多年后的今天,當(dāng)我的目光穿越歷史的峰巒,我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呼吸。
我又看見,我又看見了一群又一群的青年,那掛滿汗水的面孔。
我又聽見了,他們嘹亮的歌聲,在荒蕪的土地上回蕩。
他們用無怨無悔的青春,在悠悠歲月中,寫著一首愛的詩篇。
是的,歲月悠悠,人生漫漫,那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詩篇;那是一片開滿鮮花的風(fēng)景;那是一曲氣勢磅礴的交響;那是一座壯志凌云的豐碑。
哦,國徽,是齒輪中生長的麥穗,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是不屈民族的標(biāo)志
贊美,有時不需要歌唱,而應(yīng)該用心聆聽。
國旗,是我晝夜難眠的情感,他使每個生命都莊嚴(yán)起來、神圣起來,沿著國旗下的路前進、前進、前進進。
國歌,是容納了神州大地百分之百的樂感,他的每一個音節(jié)都凝聚著東方民族的骨氣,他的每一個音符都能夠滋生咆哮的力量
我是中國人,更是二十一世紀(jì)的接班人。
重慶直轄以來的光輝成就激勵著我忘我學(xué)習(xí),刻苦鍛煉。
去年我作為學(xué)校的代表之一參加區(qū)健康校園運動會的經(jīng)歷和這次慶祝五四當(dāng)主持人的精彩,都值得我自豪地銘記。
但這也是我更加努力奮斗的起點和通往成功的階梯。
中國精神是我心中永遠的燈塔,它將照亮我追求卓越的一生,是我永遠的精神支柱。
來吧,90后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把腳步加快,因為中國精神永傳揚 !
中國精神頌的讀后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就是敘事),急急急急
《中國精神頌》讀后感前幾天,余老師給我們發(fā)了一本名叫《中國精神頌》的書。
什么是中國精神呢
帶著疑問,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看了起來。
書中的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告訴我: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jié)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描寫吉鴻昌的《我是中國人》這篇文章。
吉鴻昌是我國著名的愛國抗日將領(lǐng)。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吉鴻昌被派到美國考察。
那時中國正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掠奪,中華民族,在許多西方人的眼里,就是“劣等民族”的同義詞,國家不富強,人民也直不起腰。
許多海外華人,因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卑。
而吉鴻昌卻以自己的行動喚醒了中華兒女的自信。
有一天,吉鴻昌穿著軍裝走在街上。
突然,有人攔住他,故意問道:“你是日本人吧
”吉鴻昌卻說:“不,我是中國人
”又一天,吉鴻昌到郵局郵寄包裹。
郵局的人問他:“你是哪國人
”吉鴻昌驕傲地回答:“我是中國人
”對方帶著奚落的口氣說:“地圖上已經(jīng)找不到中國了。
”隨行的工作人員也埋怨他不該說自己是中國人。
吉鴻昌聽了怒不可遏,大聲斥責(zé)說:“你覺得當(dāng)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dāng)中國人光榮
”接連受到的侮辱,讓吉鴻昌很氣憤。
他嚴(yán)肅地說:“侮辱我吉鴻昌本人,我并不在乎,但是我們是代表中國到美國來考察的,受侮辱的是我們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啊
”他做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我是中國人”幾個大字,并注上英文。
他戴著這塊牌子,挺著胸膛,昂首闊步地穿過圍觀的人群,顯示出中華民族的驕傲。
這篇文章中的吉鴻昌無論走到哪里,都忘不了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他的行動感染了許多中國人,他們放棄了國外優(yōu)越的生活,回來報效自己多災(zāi)多難的祖國。
他們不為別的,只是因為吉鴻昌說的那句話“我是中國人”。
我們原來的祖國是一個貧窮、落后、科技不發(fā)達的國家,而現(xiàn)在的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科技越來越發(fā)達。
現(xiàn)在我們無論走到哪兒,都會驕傲地說:“我是中國人
”我們是中國的新一代,肩負著建設(shè)祖國的重任,應(yīng)該用實際行動為中國精神喝彩,并將中國精神發(fā)揚光大,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少年中國的精神讀后感
圍繞少年強則中國強,去寫,自然而然就可以把文章寫得很豐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