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戈爾詩三首中,挑出一首你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它有什么特點
孩子,你在哪里啊?這句話體現(xiàn)了媽媽對孩子的擔心和思念
以下兩句詩摘自泰戈爾的《飛鳥集》,請分別說說這兩句詩所蘊涵的哲理。
(1)人應該清楚地認識事物,不應因為事物美好的外表所蒙蔽自己的雙眼,應從本質上去認識。
(2)你不能只迷戀一個事物,你應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不要只因為一個事物而喪失信心,那你終將錯過更美好的東西。
說說你喜歡泰戈爾的原因
泰戈爾是以為 思想,熱愛國家的印度愛國詩人
人們常說:紅花漂亮,因為有綠葉陪襯 泰戈爾說的名言
完整句句子是: 果實的事業(yè)是尊貴的,花的事業(yè)是甜美的,但是讓我們做葉的事業(yè)罷,葉是謙遜地專心地垂著綠蔭的。
意思是 雖然果實是尊貴的,但是沒有花哪會有果實呢
雖然花是美麗的,但是沒有葉哪會有花呢
讓我們做葉的事業(yè)吧,因為葉的事業(yè)是平凡而謙遜的總的來說就是謙虛的做好本職工作,就是現(xiàn)在說的當什么站在路邊鼓掌的人這一類的人
說說你對泰戈爾有怎樣的認識
泰戈爾是以為思想,熱愛國家的印度愛國詩人
泰戈爾曾說過:“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chuàng)造天堂的力量???
泰戈爾曾說過:“只有過地的磨練,才能煉出創(chuàng)造天堂的力量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間的絕唱。
”雖然付出并不一定有回報,但不付出連回報的希望都沒有。
人都是靠逼出來的,你不逼自己一把,怎能知道自己有多優(yōu)秀呢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
要想取得成績,必須敢放手一搏。
要相信自己,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要有不到最后不罷休的精神,要有逐鹿中原、舍我其誰的信念。
泰戈爾《金色花》的好句摘抄,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讀了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你會沉浸在金色花彌漫的花香中,感覺美不勝收,心靈沐浴著愛的光輝,被洗滌得圣潔崇高。
文中的“我”天真活波,機靈“詭譎”,天生善良,媽媽呢
沉靜虔誠,善良慈愛。
我們真切的感受到母子情深,那么一種親昵,那么一種親熱。
我們會意識到為什么孩子那么快樂
那么天真
那么活潑
那么可愛
因為他承受著母愛,也想著怎么回報母愛。
金色花又譯作“瞻波伽”或“占波”,是印度圣樹,木蘭花屬植物,開金黃色碎花。
泰戈爾用它來比喻孩子,贊美了孩子的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折射著愛的光輝,想象何等的新奇美妙。
孩子看著媽媽工作,讓媽媽嗅到花香,投影到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卻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因為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夸獎,但求媽媽生活更加溫馨。
“我”失蹤了一天,卻始終與媽媽在一起,細味之,“我”的奇特行為深藏著對媽媽的依戀。
找到泰戈爾寫的圖書館這一篇課文說說第九段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泰戈爾的散文像他擅長的詩歌一樣美麗,一樣深邃。
泰戈爾《圖書館》的最大的成功在于對圖書館的出人意料的描述和對祖國的摯愛真情的強烈抒寫。
圖書館,單一的情調,寂靜的情態(tài)。
怎么寫
泰戈爾奇想出奇招,奇招出奇語。
在他的筆下,圖書館的存在有兩大功用: 一是儲存與傳播知識,接受與創(chuàng)造知識。
不過,這個意思不是直白、抽象地表述的,而是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技巧形象地描述的。
文本中,圖書館是“靜默的海浪”,是用語言與紙頁“圍堵著的人心的江河”,包容著人們心中的希冀、清醒的靈魂的歡呼和神奇的天籟。
是“一座壯麗的橋梁”,架在昔日與今日這“深不可測的歲月的海面上”。
這里是知識的集散地,先哲的聲音飄過千年與萬里,在這里回響。
而我們則可以在這里任意馳騁,可以穿越時空,隨意地與每一位偉人、每一位智者交流。
可以像先哲一樣自由地在這里“演奏著光的生辰之歌”;更可以從這里出發(fā),走向新的輝煌。
這些新奇的想象、巧妙的設喻和生動的描述,使原本枯燥單調的圖書館變成了“仙境閬苑”,怎能不令人神往? 二是讓人獲得一種自由的、寬松的心境。
“在這小小的地方,軟禁著人的自我解放。
”走進圖書館,“不管你朝哪個方向奔跑,都不會遇到障礙”,你可以自由馳騁。
在這里,你可以平等地與先哲們交流,“辯護與反駁形影不離”,“猜忌與堅信,探索與發(fā)現(xiàn),身子挨著身子”,“誰也不歧視誰”。
在圖書館里,面對知識,面對真理,人與人的地位是平等的,人與人的心智是自由的。
這是泰戈爾對圖書館,也就是對知識與真理,對人性與人格,對國家、民族,對人類社會的一種深刻獨到的體認。
泰戈爾為什么寫圖書館
讓每一位世界公民走進圖書館,傳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大膽創(chuàng)造更加燦爛的人類文明,這是很顯然的答案。
但是還有一點更重要:作者清醒地看到,“在世界大合唱里,唯獨孟加拉保持沉默”,他深感遺憾,他極其氣憤。
為什么“其他國家在無限時空的背景下鐫刻自己的名字,孟加拉人的姓名只配寫在申請書的副本上
”為什么“人的靈魂同可憎的命運展開搏斗,世界各地吹響的號角呼喚著戰(zhàn)士,我們卻成天為菜園里竹架上懸吊的葫蘆打官司、上訴
”他痛恨殖民經治,他不滿意國人的麻木與愚昧。
他呼喚國人起來,走進圖書館,獲得知識,覺悟起來,用自己的筆,用孟加拉燦爛的文字,描繪孟加拉的原野,描繪自己頭上無垠的藍天,向腳邊的蒼海盡情傾訴。
他希望孟加拉加入世界大合唱,為人類送去喜訊。
他呼喚國人走進圖書館,去尋找真理,尋找個人的自尊與自信,也去找回民族的自尊與自信。
他相信:“孟加拉大地的生命已經充實了”,“融會了孟加拉人的心聲,世界之歌將更加動聽。
”這是一位為民族贏得了世界聲譽的大文豪的深沉的憂患意識和昂揚的民族精神的充分體現(xiàn)。
在泰戈爾心中,祖國是至高無上的,祖國的美好,人民的覺醒是他所追求的最高目標。
你自己在總結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