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去桂林旅游了、想發(fā)個朋友圈、怎么說呢
你就說我要去桂林旅游了,有沒有同伴的桂林是個不錯的地方啊。
山水相依天韻桂林,說說桂林山水?
山水相依天韻桂 漓江:漓江發(fā)源于廣西桂林興安縣貓兒山,流經(jīng)桂林、陽朔,在梧州匯江,全長170公里。
山峰奇特,秀水迂洄,青峰浴水,山水相依,真是一江流水千幅畫,無限優(yōu)美。
象鼻山:象鼻山又名象山,位于市內(nèi)桃花江與漓江匯流處,山前漓水澄碧,山下涌泉明凈,是桂林名山之一,有桂林城徽之譽。
象鼻山大象神態(tài)逼真,主要景點有水月洞、象眼巖、普賢塔、云峰寺及寺內(nèi)的太平天國革命遺址陳列館等。
附近還有隋唐開元寺僅存的舍利塔。
水月洞緊靠江邊,漓水流貫其間,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飲水漓江,景致極佳,唐宋以來即為游覽勝地。
宋薊北處士《和水月洞韻》詩: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
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
形象地描繪了這一景致。
七星巖:七星巖又名棲霞洞、碧虛巖,在桂林市東普陀山西側(cè)山腰,原是地下河,現(xiàn)為以洞景制勝的風(fēng)景游覽點。
解放后經(jīng)全面修整,鋪設(shè)道路,裝置燈光,洞口新建碧虛 、棲霞兩亭,面貌一新。
蘆笛巖:蘆笛巖在桂林市西北郊光明山,距市區(qū)6公里。
因附近生長蘆草,用以做笛而行名。
歷史上蘆笛巖從來就是一個令游人神往的地方,其景其名堪稱中國溶洞之最。
陽朔大榕樹:陽朔位于桂林東南65公里,建縣已有1400多年,素有陽朔山水甲桂林之稱。
著名景點有興坪、福利、西街、碧蓮峰、書童山、大榕樹、月亮山等。
大榕樹傳說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如今仍枝繁葉茂,當(dāng)年電影《劉三姐》曾在此拍攝外景。
景區(qū)樹木蔥蘢,阡陌如織,以山水田園風(fēng)光著稱于世。
貓兒山:貓兒山位于興安縣西北部,距興安縣55公里路程,離桂林市區(qū)81公里路程,跨興安、資源、龍勝三縣,面積5.3萬公頃,系五嶺之一的越城嶺的主峰,最高海拔2142米,為華南第一峰,因山頂峰形似蹲伏的貓兒而得名。
貓兒山為省級自然保護區(qū)。
貓兒山為高山風(fēng)景地,有112種珍稀動物,1436種野生植物,其中杜鵑花達36種,著名的鐵杉樹是冰河時期孑遺下來的珍貴樹種,與水杉、銀杏一道被稱為植物王國的活化石。
貓兒山的漓江、資江、潯江的發(fā)源地,四季旅游,各有特色,春天賞花,夏天避暑,秋天登高,冬天賞雪,是游覽、觀光、獵奇、避暑的好地方。
希望采納
描寫桂林山水的優(yōu)美語句
云中的神呵,霧中的仙,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呵,夢一樣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水幾重呵,山幾重?水繞山環(huán)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都在青山綠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懷,此時此身何處來? 黃河的浪濤塞外的風(fēng),此來關(guān)山千萬重。
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夢境呵,是仙境?此時身在獨秀峰! 心是醉呵,還是醒?水迎山接入畫屏! 畫中畫——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應(yīng)我響回聲。
招手相問老人山,云罩江山幾萬年? 伏波山下還珠洞,室珠久等叩門聲。
雞籠山一唱屏風(fēng)開,綠水白帆紅旗來!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請看穿山明鏡里。
呵!桂林的山來漓江的水。
祖國的笑容這樣美!
描寫桂林山水美景的句子
1.這樣的繞著這水,這樣的水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
3.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4.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5.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供參考。
說說你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
桂林的山既有泰山的雄偉,又有香山的魅力,還有黃山的.桂林的山高大,似乎要刺朵觸摸藍天;桂林的山獨特,集聚了 泰山 香山 黃山 共同的美. 再說那水:清澈見底,一抹朝陽射在水面上,這一如同一潭誘人的陳酒,如女遺落的飄帶,如同一枚發(fā)夾別在這青山綠水間.
桂林山水的景色描寫
桂林 人們都說:“桂水甲天下。
”乘著木漾在漓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到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桂林城徽的象征—象鼻山 象鼻山之所以成為桂林城徽的象征,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獨特的地理位置,像象鼻子一樣的孤零零的一座山靜靜的站在漓江與桃花江的交匯處。
二、面對漓江、山上刻有唐、宋、明、清等各個時期的優(yōu)秀作品、山洞內(nèi)是桂林市著名的三寶之一桂林三花酒的酒窖藏地,據(jù)說存放最久的三花酒已達百年以上,桂林三花酒酒藏博物館馬上在象鼻山旁開業(yè)了。
三、象山公園依然是桂林市民和游客向往的地方。
象鼻山:在桃花江與漓江匯流處,西距文昌橋200米。
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5米,長108米,寬100米,山體面積1.3公頃。
由3.6億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guī)r組成,酷似一頭巨象伸長鼻子吸飲江水。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名宜山、儀山、沉水山,簡稱象山。
象山以神奇著稱。
其神奇,首先是形神畢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間造就一輪臨水皓月,構(gòu)成“象山水月”奇景。
因此,象山成了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廣西地方產(chǎn)品多以象山作為標記。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
距今1.2萬年前,地殼抬升,漓江縮小,加速了水月洞的發(fā)育,形成一個東西通透的圓洞。
長17米,寬9.5米,高12米,面積約150平方米。
水月洞洞口朝陽,亦名朝陽洞。
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與南望的穿山月巖相對,一懸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雙月”的奇特景觀。
象鼻巖:與水月洞相鄰,因在象鼻山的象算稍后處而得名。
巖高1.9米,寬3.3米,長約13.5米,面積44.5平方米。
巖品面江,東向,呈條形封閉狀,是納涼、眺望江景佳處。
云峰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于市區(qū)象鼻山西南麓。
相傳唐代這里曾建有溫靈廟。
宋嘉定七年(1214年)方信孺在此建一書齋,取名“云崖軒”。
明代這里又建“范方祠”,祀范成大、方信孺。
清代改為寺,名“云峰寺”。
普賢塔: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市區(qū)象鼻山頂。
是一座喇嘛式實心磚塔。
建于明代初期。
塔身第二層正北面嵌有青石線刻“南無普賢菩薩”。
遠看此塔,像插在象背一支劍柄或置于象背一只寶瓶,故亦有劍柄塔、寶瓶塔之稱。
塔通高13.6米。
塔座為雙層八角形。
塔身為寶瓶形,上覆傘形蓋,頂冠兩圈相輪。
此塔造型與周圍山水相映成趣,頗為和諧壯美。
桂林山水,桂林山水圖片,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風(fēng)景圖片,廣西桂林山水資料 桂林山水的美是多方面的,有些很難用語言描繪: 桂林山水風(fēng)景里,漓江的清秀脫俗,陽朔的悠閑自在,龍勝資源的萬種風(fēng)情,靖江王陵與靈渠的輝煌神秘…… 黃昏漫步在榕杉湖的林蔭道上,會被桂林的嫵媚所震撼,就像桂林米粉一樣令人回味無窮。
享受桂林應(yīng)當(dāng)是從容不迫的,如果匆匆而過,留下的可能不僅僅是遺憾。
在品嘗不同的米粉后,可以加入正陽街從容的時尚人群中; 也喜歡找一個清新的雨后細細品味愚自樂園那些觸及心靈深處的雕塑 或者干脆到陽朔小住,在朋友中“失蹤”幾天,把自己融入咖啡音樂山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