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guān)旅游
#隨手拍# 從北戴河游到山海關(guān) 背包客限定2日自助輕松游【出游日期】2015年5月【出游人數(shù)】2人【旅游性質(zhì)】背包客全自助。
行程慵懶無追求,有規(guī)劃的旅程,沒目的的漫行【交通方式】火車+公交+步行【行程大綱】DAY 1:抵達北戴河火車站---鴿子窩公園---夜宿公園內(nèi)民宿D(zhuǎn)AY 2:鴿子窩公園出發(fā)---老龍頭---山海關(guān)---山海關(guān)火車站,返回北京【行前注意事項】1. 多準備一些零錢好搭車,單程都是2元不找零。
2. 百度地圖可善用,幫助找到搭公交的位置。
但是地圖提供的行車時間不太準,實際不需要花費這么長時間3. 沿途多的是招客人的出租車,小車,旅店的熱情當(dāng)?shù)厝恕?/p>
如果沒需要不用太理會,但人都還算挺好,至少我們遇到的幾個都是。
有人戲稱這里是離文明最遠的地方,其實還好,小弟幸運,沒這么嚴重...【行前說說】促成這趟短短的二日游,主要原因是到河北滄州參加朋友婚禮,趁著有點時間,就順道往北戴河和山海關(guān)一帶走走,兩天時間玩完就回北京。
時間點是5月份,算是北戴河的淡季時間,人潮之少,品質(zhì)之高。
如果是6-8月來玩,就應(yīng)該是另一種萬頭鉆洞的風(fēng)景吧
而我小倆口其實純粹追求渡假休閑,并沒有趕著要玩太多景點,所以就索性當(dāng)個全自助的背包客,搭車時間就當(dāng)體驗當(dāng)?shù)厣罴嫘蕾p風(fēng)景了。
所以,如果你也喜歡這樣花個1-2天時間到這走走,純渡假純休閑,那就跟著我一起玩,希望這篇能對朋友們有些幫助
【行程走起】第一天第一站:北戴河火車站我們是從滄州到北戴河,搭動車單程約2小時。
如果從北京過來也是一樣的,同樣是動車2小時就到。
出站后,我們直接往【鴿子窩公園】去,出北戴河車站后,公交車站就在右前方步行約2分鐘,很容易找。
穿越了無限個現(xiàn)場拉客拼車住旅館的熱情當(dāng)?shù)厝撕?,終于到了公交車站。
搭乘37路公交就可抵達,直接毫不猶豫坐到最末站單莊即可。
如果是旺季,公交車會直接開到鴿子窩公園前面,但我們不是,所以還是要自己多走幾步路。
搭公交值得注意的是,記得準備多個1元的紙鈔或硬幣。
因為單程是2元不找零,所以多準備著好搭車。
另外,百度地圖的車程時間顯示1小時20分有點略長,我們實際40分鐘左右就到站了。
抵達單莊站后,就沿著聯(lián)峰路直行(路面略有上坡,剛開始會走得有點累,你沒搞錯
),走到一個三叉路口后,左前方有個『河北省北戴河管理局』以及很多會議中心,賓館,別墅的指標,放心沿著那車道往內(nèi)走就是了,那是直達鴿子窩公園的捷徑。
不得不說,這些所謂的會議中心,訓(xùn)練中心還真是舒適愜意,沿路的環(huán)境挺好,讓我們雖然只是不行,卻好像來到另一個景點似的,或許這就是毫無目的漫行的意外收獲吧
這條道路如果直走到底,會通往鴿子窩公園的售票處方向。
因為我們的民宿在鴿子窩浴場,所以過了東山賓館后就右轉(zhuǎn)了。
從車站到目的地的步行時間約20分鐘。
如果背包承載較重,確實有點辛苦啊><,建議邊走邊看到處晃,也不枉費我們愜意出游的精神
第一天第二站:鴿子窩公園由于我們的民宿在鴿子窩公園內(nèi),是集裝箱民宿,所以從浴場的地方電話聯(lián)系老板,就可以領(lǐng)著我們?nèi)雸@免門票,挺劃算
備注:這不是廣告文,而是這民宿確實特別,入住可以省去門票費用,而且就直接住在沙灘正前方,真的很爽。
但經(jīng)過我們比較過后,其實他們家的住宿費用確實比較高,并不會因為免門票而特別劃算。
但如果喜歡住個海灘小屋,YY一下美劇和電影里的beach house,那這間的性價比就真是高得不行。
補一兩張房間看出去的景色,確實沒話說
鴿子窩公園內(nèi)范圍還算大,浴場這邊除了岸邊的民宿,沙灘上也有坐船出海打魚的活動,也看得到正在增建一些房屋建筑,估計是準備迎接今年夏天的龐大人潮(錢潮
)吧
沿著石山有木棧道,感覺十分好,而石山上的涼亭據(jù)說還是毛叔叔當(dāng)年寫下浪淘沙的靈感所在地。
因為我們是約下午兩點才到北戴河火車站,再到鴿子窩公園也大約要3點鐘了,所以并沒有安排其他行程,就只是放縱的在海邊逛逛,甚至都懶得出去,迎接明日的日出
在這提個醒,如果住在鴿子窩,附近到?jīng)]有太多用餐選擇,就是售票處對面的幾間餐廳,而因為我們是淡季來玩,很多餐廳也都沒開。
但有個不錯的地方,就是可以叫外賣,直接讓人送餐進來,還挺不錯的。
第二天:往老龍頭從北戴河【鴿子窩公園】到【老龍頭】的全自助搭車攻略:鴿子窩公園售票處出口右轉(zhuǎn),沿鴿赤路步行到濱海大道左轉(zhuǎn),路邊就有公交站牌,可搭乘34路公交前往秦皇島,單程約30分鐘。
到站下車后,就接著在原處換乘25路公交可直接到老龍頭,單程約40分鐘。
別忘記都得把零錢給準備好了,以及百度地圖提供的乘車時間依舊錯誤(他說2.5小時,其實大概只要一半的時間,可能是太謹慎了...)(上圖就是鴿子窩公園前面的鴿赤路,沒啥人潮的感覺真好...)第二天第二站:老龍頭公交車抵達老龍頭站后,記得往返方向走個約100米左右左轉(zhuǎn),就能到售票口。
個人推薦用攜程預(yù)先買票,可以多省5元。
(記得攜程提供的購票信息,當(dāng)天15:00前買票都可以,所以我們想著并不用急著買,到了再買也行)個人認為老龍頭景區(qū)確實很棒
雖然這些城墻遺跡多數(shù)都被當(dāng)年該死的八國聯(lián)軍給毀壞的差不多了,現(xiàn)在都是1987年當(dāng)時逐漸修復(fù)的,不過確實有很多有趣的看點。
像是描述明朝時代軍隊派駐筑城和守城的故事,很有意思的八卦陣:雖然你會看到很多人走不出去,索性失去耐性爬上墻找捷徑(其實還真是每個人對于人生挑戰(zhàn)的縮影...)以及萬里長城之頭端---老龍頭
第三站:山海關(guān)(天下第一關(guān))基于輕松游,重點玩的立場,我們并沒有到老龍頭旁邊其他付費的景區(qū)再玩,而是再搭車到山海關(guān)火車站附近,去遠觀號稱天下第一關(guān)的山海關(guān)
從老龍頭搭車到山海關(guān)的位置,同樣是在稍早下車的位置。
山海關(guān)的牌樓景區(qū),位置就在山海關(guān)火車站附近,所以還挺好找的。
山海關(guān)火車站前的道路叫站前路,而我們是在和站前路相交的關(guān)城南路下車,站名叫做天下第一關(guān)南站。
入口處就在關(guān)城南路的左側(cè)(右側(cè)是個公園),沿路有個長城博物館,值得一看。
可能是我們遇到5.18號稱國際博物館日,獲得了免費的門票參觀,所以更覺得超值吧
無論如何,這也是讓我們第一次記得有這種特別的節(jié)日
因為看網(wǎng)上許多人并不推薦多買張門票進去看牌樓,沒啥特別意思。
而我們現(xiàn)場看過以后,也深有同感。
個人推薦路線是:沿著長城博物館這條路前行(第一關(guān)路),直走到有個售票口處看似已經(jīng)沒有地方可走時,注意左前方有條小路,就放心轉(zhuǎn)進去,沿路還會有些攤販,走進去后再右轉(zhuǎn),就可以沿著景區(qū)的城墻范圍步行,最終走到老街,就能正面遠觀牌樓,完全免費
(沿途會有很多開車小車要拉你玩,什么5元10元的搭車免門票,其實也就是走這條路線遠遠的看而已,沒啥區(qū)別。
如果覺得不想走路,就跟他們談個價錢搭車,如果覺得步行也方便,就順著走吧
)回程還可以去吃吃當(dāng)?shù)赜忻摹核臈l包子店』,挺好
繞著山海關(guān)步行走走看看,也大概花個1小時的時間慢慢玩,最終就回到山海關(guān)車站,可以順利返家
9月份,到秦皇島旅游2天,請秦皇島或熟悉秦皇島的朋友介紹幾個比較好的旅游景點
喜歡刺激的到南戴河娛樂中心和山海關(guān)樂島;九月祖山的風(fēng)景不錯;來秦一定要到山海關(guān)的天下第一關(guān)、老龍頭、角山長城;野生動物園建議不要去了;北戴河的集發(fā)觀光園值得一看
描寫嘉峪關(guān)的句子
第1句】落日灼紅了整壁灘,天像一塊藍布,沒有一絲云彩。
夕陽下,關(guān)一身色,生生擺出一副威武剛猛鐵壁銅關(guān)的氣勢。
我平生第一次直面這大漠落日,第一次真切體驗這塞外風(fēng)光。
當(dāng)我踩著夕陽登上嘉峪關(guān)城樓,一種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天地悠悠、愴然涕下的感慨油然而生。
嘉峪關(guān)頭,內(nèi)城外墻勾連環(huán)接,箭樓角樓相倚相望。
萬里黃沙間漢長城似游龍浮動,烽燧遺墩、斷壁殘垣若隱若現(xiàn),猶如一幅凝聚著邊塞滄桑的歷史畫卷。
【第2句】天下第一”似乎是我們這個民族古往今來永恒的不懈追求。
文有狀元,武必盟主,山稱第一山,泉賜第一泉。
長城萬里,關(guān)隘千余,自然也得爭雄“天下第一”。
于是東邊山海關(guān)掛起“天下第一關(guān)”的招牌,西邊嘉峪關(guān)打出“天下第一雄關(guān)”的旗號,各領(lǐng)風(fēng)騷,遙相對峙。
就我來看,山海關(guān)與嘉峪關(guān)各有千秋:都處在萬里長城的頂端,都是據(jù)險而設(shè),扼守戰(zhàn)略咽喉。
山海關(guān)關(guān)城一體,嘉峪關(guān)關(guān)隘自成體系。
從關(guān)隘自身的角度講,嘉峪關(guān)似乎更完整、更宏偉一些。
【第3句】一切往事在時光的流逝中早已褪去了原有的色澤,但遙想絲綢古道當(dāng)年的繁華勝景,眼前依然縈繞著河西走廊古老文明的熱息。
南面是堆瓊壘玉的祁連雪山,山體凌空萬仞,巍峨入云,綿亙千里,如同一條游動的玉龍,銀甲猙獰,摩肩而至;北面是凝華積素的黑山,山體崢嶸萬疊,懸壁逶迤,險峻奇絕,好似一只昂然的蟾蜍,嶙峋如鐵,壓云而來。
兩山遙峙,不怒而威,嘉峪關(guān)就雄踞其間。
【第4句】嘉峪關(guān)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好,周圍的風(fēng)景非常優(yōu)美,周圍有著高大巍峨的山峰,還有這清可見底的小溪,真可謂依山傍水。
而嘉峪關(guān)又是這樣一個軍事攻防重地,地勢天成,真不愧為天下第一雄關(guān)。
站在長城上,頓時覺得視野廣闊,看下面的風(fēng)景,美不勝收,心中的豪情頓時涌現(xiàn),這祖國的大好江山真是太美了,太壯觀了,愛國之情涌現(xiàn)心中。
【第5句】嘉峪關(guān)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聽大人說,以前這里的環(huán)境非常惡劣,一年四季都在刮風(fēng),尤其一到春季,到處飛沙走石,都能把人吹走。
現(xiàn)在環(huán)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建成了迎賓湖、東湖、森林公園,所有的道路都種上了行道樹,現(xiàn)在的嘉峪關(guān)市,到處郁郁蔥蔥,鮮花盛開。
尤其是走進東湖,滿眼望去都是綠樹紅花,高聳的氣象塔猶如一只海豚躍出水面,蜿蜒曲折的飄帶河緩緩流入碧波蕩漾的湖水中。
大人、小孩或在草坪里追逐玩耍,或在水中嬉戲打鬧,在這里盡情的享受著美麗的風(fēng)景。
祖國風(fēng)景名勝
萬里 世界的萬里長城,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蜒曲折,蟠伏在中地上。
萬里長城,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奇跡,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建筑工程,是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
萬里長城東起河北省的山海關(guān),西到甘肅省的嘉峪關(guān)。
它縱橫河北、北京、山西、內(nèi)蒙古、寧夏、陜西、甘肅等七個省市自治區(qū),曲折綿延長達6700公里,約有1.3萬華里,所以被稱為“萬里長城”。
人們提到長城時,往往會把它同秦始皇聯(lián)系起來,其實在秦以前的戰(zhàn)國時代,有許多諸侯國,像燕、趙、魏、秦、韓等,都在修筑長城,以便相互防御。
后來,自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以后,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把各諸侯國修筑的長城連接起來,并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才成為長達萬里的、雄偉壯觀的長城,也可以說是秦始皇統(tǒng)一后的一項重大的軍事防御措施。
不過,在秦以后的許多朝代,對長城又不斷地進行修建,直至明代。
可以說萬里長城這項偉大的工程,到了明代后期才算最后完工的,也就形成了長城今天這樣的規(guī)模和面貌。
長城最為突出的特點是:經(jīng)跨高山峻嶺,越過沙漠,穿過草原,經(jīng)絕壁,隨著山勢曲折起伏而修筑,因地形隘口險峻崢嶸而立,宛如一條飛舞著的東方巨龍一樣。
在這長達萬里的長城間,每隔一段距離都要建立起無數(shù)的箭樓、烽墩和關(guān)隘、方城等。
在城墻上還建有許多兩層的堡壘,上層頂部為平臺,周圍有垛口、望洞,便于了望和攻擊,下層有磚砌的小房間,可居住士兵和儲備糧食和兵器等。
在長城內(nèi)外群山之間的制高點上,設(shè)有許多烽火臺。
這是為傳遞軍事情報而設(shè)立的,每當(dāng)遇到敵人來犯時,白天在烽火臺上點起狼煙,夜間點起火種,這樣一座一座地傳下去,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很快可以把消息傳到京城來。
長城還有一個特點,即是在大約每隔10余公里處建造一個關(guān)城。
關(guān)城口大小要依據(jù)地勢險要程度和軍事上的重要性來決定。
其中著名的關(guān)城有山海關(guān)、居庸關(guān)、八達嶺、雁門關(guān)、嘉峪關(guān)等。
例如,居庸關(guān)就是建筑在北京西北50公里處的地方,它是建在一條長約20公里的深山峽谷中,地勢非常險要,大有“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的氣勢,是古代北京城西北門戶,位置十分重要。
在居庸關(guān)的中心,還保存著一座漢白玉石臺,叫“云臺”。
原來云臺上建有三座石塔,是元代建造的,現(xiàn)已被毀掉了。
在云臺下面有一個六角形的門洞,門洞兩旁石壁上,雕刻著四大天王和許多造型十分精美的佛像。
那四大天王看上去個個目光炯炯有神,渾身充滿著一種力量。
在門洞里面有大量的石刻像,還有用漢文、西夏文、藏文等六種文字雕刻的佛經(jīng)。
這些雕像、石刻,也都是元代雕刻,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
八達嶺是居庸關(guān)的一部分,它海拔1000多米,居高臨下,地勢險峻。
由于八達嶺一段長城特別險峻、雄偉,距離北京較近,所以解放后對這段長城進行了修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已成為國內(nèi)外人民經(jīng)常來這里游覽的勝地。
當(dāng)你登上八達嶺長城最高的烽火臺上,放眼遠望,那蜿蜒曲折的長城,像一條巨龍在飛舞,翻山越嶺,游向遠方的天邊;再看那長城的堡壘,一個連著一個,一段城墻接著一段城墻,一望無際,蒼蒼莽莽。
看到這樣雄偉壯麗的景像,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升;那高大綿長的長城,是建造在高山峻嶺和懸崖峭壁之上,建造之艱難是無法想象的。
這時,你也許會想:我們空手攀登長城都會感到很吃力,那么在古代沒有任何建筑機械情況下,是怎么建造這樣雄偉的長城呢
難怪人們贊譽,長城是人類活動的奇跡,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也是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力量和不屈精神的象征。
因此,長城已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的保護項目。
安徽黃山 黃山位于長江下游、安徽省的南部,是我國著名的風(fēng)景旅游勝地。
黃山,千峰競秀,萬壑流云,尤以松、石、云、泉聞名于天下,被譽為中華大地上的“黃山奇觀”。
明代地理學(xué)家徐霞客,游過黃山之后曾做出過“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評價,其意是說,去游覽過泰山、華山、衡山等五大名山以后,就不去看別的山了;如果去過黃山以后,那五大名山也可以不去看了。
一位外國友人游過黃山以后,贊譽黃山風(fēng)光:“黃山風(fēng)景居世界風(fēng)光之冠。
” 黃山山區(qū)面積廣大,方圓面積約150平方公里。
這里峰巒疊嶂,峰峰相連;有名的蓮花峰、天都峰、光明頂,高聳入云,屹立于黃山中部,為黃山風(fēng)景區(qū)的三大主峰。
這幾座山峰海拔都在1800米以上,峰高險峻,氣冠群山。
在三大主峰周圍環(huán)峙著千峰萬壑,有名可指的景點130多處,著名的有兩湖、三瀑、十二泉,潭水二十個,溪水二十四處,大小山峰七十二座。
黃山風(fēng)景區(qū)內(nèi)群峰挺拔,松石百態(tài),泉潭相連,爭奇斗勝;大自然的神功奇力,造就了黃山獨具魅力的奇景,這里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為四大奇觀,被稱為“黃山四絕”。
登黃山南部的玉屏樓,順山路向上攀登,路過慈光閣,再上半山寺,經(jīng)過“一線天”就能看到玉屏樓;只見文殊洞頂、玉屏樓旁的懸崖邊上,有一棵姿態(tài)秀麗、古樸蒼勁的千年古松,它就是中外馳名的黃山迎客松,它像一位熱情好客的主人,伸出有力的“胳膊”歡迎四方來客,這是黃山美好的象征。
像黃山這樣的奇松,其他名山中是不多見的,但在黃山這樣奇特的古松也還不少。
黃山有十大名松,如牛鼻山下的蒲團松,團團稠密,尤如和尚參禪的坐墊,可在上面盤腿習(xí)靜;始信峰邊的黑虎松,軀干挺拔,枝繁葉茂,傲立山間,儼然是一只黑虎的化身;石筍峰旁的臥龍松,橫臥石壁,角嶄須張,活像一條將要游飛的青龍……還有許多有名的奇松,如象征著團結(jié)友好的姊妹松、陪客松、送客松、團結(jié)松;象征剛毅勇敢的探海松、霸王松;以珍禽異獸為名的鳳凰松、麒麟松、龍爪松等等。
這些奇松不僅形態(tài)奇美,而大多懸附、屹立于奇峰怪石之上。
每當(dāng)陣風(fēng)一吹,搖樹動影,“迎聽風(fēng)聲如笛,遠聞松濤似海,”給黃山風(fēng)景區(qū)帶來一種獨特的聲色之美。
黃山除了奇松就是怪石,有人說黃山是一個奇峰怪石的世界。
由半山寺向東攀登,就可見到天都峰,這是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10米,陡峭壁立,高聳入云,高峰上有一巨石,開頭好像一只大公雞,據(jù)說它叫“金雞叫天門”。
如繼續(xù)向前攀登,到了蟠龍坡上,回頭再看,天都峰上的“大公雞”已經(jīng)不見了,它卻變成了五位扶肩攜手的老人,叫做“五老上天都”。
原來黃山的怪石是隨不同方位而變化,就是說旅游者站在不同角度去看這些巨石,都會發(fā)生不同的變化,因此“怪石”被稱為一絕。
黃山的怪石、奇石、巧石,遍布各峰頂、山腰、峽谷。
由于黃山巖石久經(jīng)風(fēng)化,巖石形狀各異,或圓曲方直,或斷裂縱橫,其形態(tài)多樣,如筆、如筍、如刀、如林等,形似人物、鳥獸,如雕如塑,妙趣橫生。
登上海拔1700多米的玉屏樓,站在文殊臺上,四面望去,東面是天都峰和耕云峰,北面是蓮花峰、蓮芯峰,周圍大小峰對峙輝映,山間云霧飄浮,峰巒時隱時現(xiàn),景色奇美壯觀。
去黃山必到天都峰,常有人說,“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場空”。
登天都峰最為驚險的一段,叫“鯽魚背”,是絕壁上一段豁口,寬度只有一米左右,是一段長達10多米純石向上隆起的峰崗。
像大鯽魚露出水面的脊背,脊背的兩側(cè)為萬丈深淵。
登天都峰走過這段石脊,不免會有些膽戰(zhàn)心驚的。
登上天都峰極目遠眺,只見那上山的小路,就像一條繩梯懸掛在懸崖絕壁上;俯瞰群山,千峰競秀,云山相接,江河一線,確為奇景。
蓮花峰矗立于天都峰的北面,為黃山最高峰,海拔1873米,它主峰突起,周圍山峰簇擁,若從遠處看它就像一朵初開的蓮花,仰天怒放。
蓮花峰北面是光明頂,海拔1841米,為黃山三大主峰之一,這里是看日出、觀云海的勝地。
從峰頂望去,只見云霧彌漫,整個山區(qū)就像一片茫茫大海,唯有一些高山之頂露出云海之上,宛如大海中的小島,這里就是天海。
如果在早上到峰頂觀日出,景色十分壯觀,只見那天壁上顯現(xiàn)出一片玫瑰色的晨曦,一會兒就會金光四射,一輪紅日從群峰中徐徐升起,染紅了茫茫云海,重重秀峰也變?yōu)榧t色。
云海茫茫,無邊無際,綺麗多姿,變幻無窮,這種景象是黃山特有的云海奇觀。
黃山云海廣大,它“五?!毕噙B,遍布前后山群之中。
白鵝嶺以東為東海,可在東海門觀看;丹霞峰與飛來峰以西為西海,可在北海賓館的排云亭上觀看;天都峰、蓮花峰以南為南海,可在玉屏樓觀看;丹霞峰、獅子峰與始信峰以北為北海,可在清涼臺觀看;光明頂前東南為天海,觀看的最好地方當(dāng)然是光明頂了。
黃山的松奇、石奇,不算奇,主要是泉、瀑、潭、溪之美點綴其間。
只要進入黃山的懷抱,隨處可見泉、溪涓涓細流,叮咚動聽;有的泉水則是從高山巖壁之間驟然流出,形成一落千丈的瀑布。
著名瀑布有百丈瀑、九龍瀑、人字瀑等。
山泉從紫云峰、天都峰流出,奔騰于百丈懸崖,形成百丈瀑;在香爐峰與羅漢峰之間,飛瀑九折而下,每折必落一潭,瀑折為九,如九條白龍,氣勢雄偉,所以叫九龍瀑;在紫云峰與朱砂峰之間,清泉分左右兩邊沿壁下瀉,形成“人”字形流下,故稱為人字瀑。
黃山山美景奇,稱為“四絕”,有人把它概括為:山峰峻峭摩天,云凝碧漢,氣象萬千;青峰蒼郁稠密,千姿百態(tài);煙云翻飛縹緲,波瀾起伏,浩瀚似海;巧石星羅棋布,維妙維肖;流泉終年噴涌,無色無味,可飲可浴。
也有人說黃山之美,具有名山之優(yōu)。
它兼有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云,廬山之飛瀑,雁蕩山之怪石,又有桂林山水之美,是我國特點最多的名山,聞名于天下的風(fēng)景旅游勝地。
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又稱熱河行宮,位于河北省承德市。
這里地勢高峻,群山環(huán)抱,氣候宜人,是清代皇帝夏季避暑和處理政務(wù)的行宮。
承德南部距北京城較近,北面又靠近蒙古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地理位置具有特殊意義。
這里還兼?zhèn)洳菰⒑哟?、峽谷、溫泉等有利的地理條件,這是清代皇朝聯(lián)系北部蒙古等少數(shù)民族各部盟主,鞏固北部邊防,以及皇室北巡出獵活動最為理想之地。
因而,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開始在此地興建熱河行宮,直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才全部峻工。
熱河行宮占地面積約564萬平方米,各種建筑物110多處,宮墻蜿蜒起伏長達10公里,是我國現(xiàn)存占地面積最大的古代皇家宮苑。
熱河行宮背山面水,山巒起伏,草木蔥郁,宮殿亭閣掩映,湖沼洲島錯落,風(fēng)光十分旖旎。
行宮建筑規(guī)模之大,占地面積之廣,工匠工藝之巧,都是堪稱我國最為著名的、面積最大的皇家園林,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的最大皇家園林。
由于這里六月無暑,九月生風(fēng),清康熙帝在正宮主殿前的午朝門題寫了“避暑山莊”的名號。
避暑山莊整個建筑群,分為宮殿區(qū)、苑景區(qū)和外八廟三部分。
宮殿區(qū)主要包括東南部的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fēng)和東宮等四組宮殿。
正宮是清代皇帝舉行盛典之地,頗有北京故宮的模式;此殿全部采用楠木建造,不用彩繪,芳香濃郁,殿前庭院有參天古松,更顯得威嚴。
清代皇帝留駐山莊時,接迎少數(shù)民族王公、各國使節(jié),以及其他重大典禮等,都在這里進行。
正宮后廷為皇帝的寢宮,其主樓為“煙波致爽樓”,樓殿有七間,寬闊敞亮,室內(nèi)布置精巧富麗。
每當(dāng)春夏之交或雨過天晴時,煙波浩渺,令人心曠神怡;所以康熙贊許山莊“四周秀麗,十里平湖,致有爽氣”。
松鶴齋在正宮的東側(cè),是皇太后和嬪妃們的寢宮;這里的宮殿主要有門殿、松鶴齋、綏成殿、樂壽堂、暢遠樓等,自成格局,但與正宮相比其規(guī)模要小些。
松鶴齋的后面是萬壑松風(fēng),在正宮的北側(cè),主要由萬壑松風(fēng)、鑒始齋、靜佳室、頤和書房等組成,為宮殿區(qū)中最早的一級建筑;這里建筑布局靈活,頗有南方園林的特點,周圍古松很多,故有此題名。
萬壑松風(fēng)為正殿,風(fēng)景優(yōu)美,康熙、乾隆有時在這里批閱奏章,召見文武百官,或欣賞湖光山色、風(fēng)光美景。
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是由長江垂直切穿南北走向的巫山山脈,形成的高山峽谷,從四川奉節(jié)縣白帝城開始,至湖北宜昌市南津關(guān)止,全長約200多公里,成為中國著名的長江峽谷景觀。
自西向東分為三段峽谷: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因而得名“三峽”。
長江三峽兩岸高山對峙,山高谷深,崖壁陡峭,江水湍急,群峰競秀,云雨變幻多姿,成為中外馳名的峽谷風(fēng)景區(qū)。
長江三峽可以說是大自然對江山創(chuàng)建出的奇特美景,它兼有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又有黃山之神奇,廬山之變幻等多方面景觀,并以山河雄奇壯美、峰石林澗幽深而聞名于華夏。
長江三峽之首瞿塘峽,西起奉節(jié)白帝城,東到巫山大溪鎮(zhèn),峽長約8公里,峽谷深而狹窄,最窄處僅有幾十米,是長江航道中最為狹窄、形勢最為險峻的一段。
奉節(jié)古稱夔州,這里有諸葛孔明的“八陣圖”、劉備托孤的永安宮、公孫述稱帝的白帝城等古跡。
在峽口山崖絕壁上刻有“夔門天下雄”五個大字,赫然醒目,說明這里的奇觀。
當(dāng)航船隨江水推波涌浪沖出奉節(jié)時,船上的人們好像行立于水上,大有“峰與天關(guān)相接,舟從地窟而行”之感。
瞿塘峽中主要景觀有:粉壁石刻、倒吊和尚、孟良梯等。
“粉壁石刻”在孟良梯旁,橫延100多米,上下高數(shù)十米,為宋代以來名人題刻,行、楷、隸、篆一應(yīng)俱全,風(fēng)格各異;其中南宋趙公碩書寫的“宋中興圣德頌”,行草端莊凝重,距今已有800多年,具有文物價值。
“倒吊和尚”在孟良梯以東,是一塊倒懸的鐘乳石,石上長滿青滕、小樹、雜草,遠遠看去好像一條繩索捆著一個光頭和尚,相傳他是奸臣潘仁美派去看守楊繼業(yè)遺骨的,被孟良捉住吊起來懲罰示眾。
孟良梯在峽南岸白鹽山陡壁上,直通到山腰,經(jīng)考證,它是宋以后瞿塘峽鐵索橋的遺址。
從瞿塘峽下行便是巫峽,它西起巫山大寧河口,向東至湖北巴東官渡口,橫跨四川、湖北邊界,綿延40多公里,是三峽中最長、最整齊、最為幽深秀麗的一段峽谷,又稱為“大峽”。
峽谷兩岸高峰突起,怪石嶙峋,峭壁屏列,峽谷幽深,朝云暮雨,變幻多姿,是三峽中最為壯美秀麗的一段,如果說瞿塘峽像一座“險關(guān)”的話,那么巫峽就好像一條曲折幽深的自然山水畫廊。
巫峽兩岸青山不斷,群峰如屏,時而大山當(dāng)前,“石出疑無路”,時而又峰回路轉(zhuǎn),“云開別有山”。
這段峽谷最為有名的景觀,就是巫山十二峰。
巫山十二峰都是石灰?guī)r組成的,高出江面千米以上,屹立在峽江南北兩岸,千姿百態(tài),引人入勝。
石灰?guī)r被溶解蝕侵以后,人們根據(jù)山峰的形態(tài),分別給它們?nèi)×藗€形象化的名稱,如江北岸的望霞峰、集仙峰、圣泉峰和南岸的翠屏峰、飛鳳峰、聚鶴峰等,其中望霞峰是十二峰中最為挺拔秀麗的,仰望峰頂,上面突出的石柱好似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這就是“神女峰”。
關(guān)于神女峰,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曾想象出巫山有朝行為云,暮行而雨的女神;這方面?zhèn)髡f神話也很多,相傳有關(guān)于“神女導(dǎo)航”的故事。
故事中說:古時候王母娘娘的小女兒瑤姬,騰云來到巫山上空,只見一群惡龍在天空毆斗,騷擾百姓;于是她停下來用寶劍斬殺惡龍,為民除了害。
后來她又派人幫助大禹鑿開三峽,疏通河道,并親來這里為行船導(dǎo)航,最后留在三峽,化成了神女峰;她日月俯視江面,總是第一個來迎接朝霞,最后一個目送晚霞歸去。
所以神女峰又叫望霞峰。
巫峽的景觀中,還有集山峰下的孔明碑,金子山下的秋風(fēng)亭等,每一景觀都有一段民間流傳的故事。
從巫峽往下就是西陵峽,它西起秭歸的香溪口,東到宜昌的南津關(guān),全長75公里,是三峽中最后一段峽谷。
西陵峽可分為東西兩段,西段主要有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崆嶺峽等,東段有燈影峽(明月峽)、黃貓峽(宜昌峽)等。
西陵峽從西到東峽谷寬窄不一,往往是一段寬峽,一段窄峽,幾乎各占一半;峽江中礁灘很多,水勢急涌,以灘多水急而著稱。
青灘、泄灘、崆嶺灘連綿相接,這些險灘有的是兩岸崩落的山巖,有的是山洪沖下來的砂石,險灘之處,水流如沸,驚險萬分,因而就有“西陵灘多節(jié)節(jié)稠,灘灘都是鬼見愁”之說。
行人經(jīng)過此處大多貪圖有別巫峽幽深秀麗的驚心動魄的壯美,為三峽的壯麗風(fēng)光增添了不少奇險景觀,但對于船的航行也會造成不少的障礙,更需倍加小心,保證航行安全。
西陵峽中景觀傳說也不少,比如峽中香溪據(jù)說是王昭君故鄉(xiāng)之水,說“昭君臨水而居,恒于溪中洗手,溪水盡香”。
在三斗坪南岸黃牛巖前有黃陵廟(原名黃牛廟),始建于春秋時代,據(jù)說這是為紀念神牛幫助大禹開河治水有功而修建的;廟內(nèi)雕梁畫柱,黃瓦龍柱,為三峽中罕見而壯麗的景觀。
在西陵峽口的下牢溪入江處北岸的西陵山上,有歷史悠久的“三游洞”,是峽中著名的溶洞之一。
唐代詩人白居易同他的弟弟三人曾到此游覽過,隨后每人寫詩一首,寫在洞中的石壁上,白居易為此還寫了“三洞游序”,后來人們叫做“前三游”。
北宋時蘇軾父子三人也曾到這里暢游,三人也各賦詩一首,寫在洞內(nèi)石壁上,人們把他們父子之游叫做“后三游”。
“三游洞”屬石灰?guī)r洞,洞內(nèi)有許多天然的石筍、石柱、石床等,有的用石擊打,發(fā)出鐘聲或鼓聲,因而有“天鐘、地鼓、旁磬”三絕景觀,明代曾有人將白居易的“三游洞序”刻在石碑上,至今仍留存在那里。
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將在西陵峽中部的三斗坪動工建設(shè),設(shè)計大壩高為185米,預(yù)計正常蓄水水位高175米,上游沿岸各段水位提高35~95米;大壩建成后將會出現(xiàn)一個寬為1公里,庫長600公里,總水面面積約600平方公里的高峽平湖,成為中國中心地帶的人造“地中海”。
屆時以往的礁石、險灘、泡漩、急流,都將消失,而出現(xiàn)的是高峽平湖,煙波浩森,山峰屹立,湖光山色,更加壯觀的景色。
杭州西湖 西湖位于杭州市西部而得名。
西湖舊稱西子湖、錢塘湖,自宋代以來一直通稱為西湖。
杭州西湖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市,風(fēng)景區(qū)面積可達50平方公里,但西湖水面只有6平方公里,湖岸的周長約15公里,由蘇堤與白堤將湖面分成了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個湖區(qū)。
西湖中有孤山、湖心亭、小瀛洲、阮公墩等四個島嶼。
于是常有人用“一山、二堤、四島、五湖”來概括西湖的風(fēng)景。
其實,西湖的名勝古跡很多,約有40多處,光是重點古跡也有30余處。
西湖的景區(qū)大致可分為四個景區(qū),即西湖區(qū)、北山區(qū)、南山區(qū)和錢塘區(qū)。
西湖區(qū)自古以來就有傳統(tǒng)著名景觀為“西湖十景”:蘇堤春曉、柳浪聞鶯、曲院風(fēng)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鐘、斷橋殘雪、雙峰插云,花港觀魚等。
蘇堤,俗稱蘇公堤,南起南屏路,北接曲院風(fēng)荷,橫貫湖區(qū)南北,全長2.8公里;漫步堤上看春曉,霧中西湖蘇醒,鳥語花香,意境動人,因而這里被稱“蘇堤春曉”,為西湖之首。
在西湖的東南岸涌金門與清波門之間的湖濱地帶,為南宋時期的御花園,園中有柳浪橋,沿湖植柳甚多,柳枝好像綠色的幔帳,春風(fēng)吹動,如碧浪翻飛,柳蔭深處時時傳來黃鶯的叫聲,故名曰“柳浪聞鶯”。
現(xiàn)在這已擴建成公園,全園植垂柳、花木,中心地帶還有一片櫻花和海棠,景致別有特色。
位于蘇堤虹橋西北、洪春橋南有一座造酒的曲院,院中種植荷藕,春末夏初荷花盛開,香風(fēng)四起,“映日荷花別樣紅”,因而取名“曲院風(fēng)荷”;水靜風(fēng)來,游人猶如進入了一個清涼的世界。
位于白堤西端,三面臨水,背靠孤山,在皓月當(dāng)空的秋夜里,湖水平靜如鏡,清輝如瀉,故名“平湖秋月”;有古詩云:“萬頃湖平長似境,四時月好最宜秋”。
在小瀛洲島南湖的水面上,有三座造型別致的小石塔,塔高約2米,塔身中空,周圍有洞孔,月夜如在塔內(nèi)點上蠟燭,燭光從塔洞口內(nèi)透出,倒映在水中,構(gòu)成了“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的景象,取名“三潭印月”,景色十分奇麗。
雷峰塔又叫黃妃塔,在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上,舊有七級雷峰塔,每當(dāng)夕陽西照,寶塔金碧與山光輝映,別具風(fēng)韻,所以叫“雷峰夕照”;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的白娘子,被法海和尚鎮(zhèn)壓在此塔下面,此塔于1924年9月25日倒塌。
南屏山下凈慈寺,為西湖四大叢林寺院之一,每當(dāng)晚禱時,寺鐘響徹四方,“南屏晚鐘”由此得名,余音悅耳,啟人禪心。
斷橋又叫段橋,此橋在里西湖與外西湖的分水點上,一端連環(huán)湖北路,另一端通接白堤;每當(dāng)瑞雪初下,橋上拱頂處的積雪先融化了,遠遠看去橋好像斷了一節(jié),又像似橋與堤斷開了,這就是“斷橋殘雪”;相傳白娘子與許仙曾在此橋相會過。
環(huán)繞西湖南北的有南高峰與北高峰,兩峰遙相對峙,在茫茫云海中,山峰隱約可見,好像山峰插在云海之中,名曰“雙峰插云”。
在西湖蘇堤映波橋與鎖瀾橋之間的綠洲上,為湖區(qū)最大的公園,園內(nèi)有紅魚池、牡丹園、大草坪、花港等景點,園內(nèi)植物種類繁多,四季都有應(yīng)時的花卉,成為花、港、魚連為一體的名勝特色景觀,
紀昀奇聞趣事
紀曉嵐軼聞趣事一、巧解“老頭子” 紀曉嵐才思過人,辦事練達,但卻不修邊幅,熱天里辦公時常常衣冠不整。
一日,紀曉嵐正在軍機處里光著膀子辦公,忽聽手下人通報“皇上駕到”。
紀曉嵐惟恐光著膀子有褻瀆萬歲之罪,可要穿衣服又來不及了,情急之中,只得鉆到桌子底下。
乾隆皇帝早將一切看在眼里。
他不動聲色,故意在椅子上坐了下來。
紀曉嵐躲在桌子底下,氣喘吁吁,大汗淋漓。
過了一個時辰,他聽不見什么動靜了,才壯起膽子問:“老頭子走了沒有
”乾隆皇帝一聽此話,板起面孔厲聲問道:“好你個紀曉嵐,你不接駕,還叫我老頭子,是何用意
” 紀曉嵐連忙叩頭解釋:“萬壽無疆稱為老,頂天立地稱為頭,至于子嘛,皇上為紫微星,天之子也,這就是老頭子的意思。
” 乾隆皇帝轉(zhuǎn)怒為喜,得意地笑了,赦紀曉嵐無罪。
二、紀曉嵐妙語討球 少年時期,紀曉嵐就聰穎過人。
一次,他和小伙伴們在街上玩球。
恰好府官乘轎經(jīng)過。
一不小心,球被擲進轎內(nèi)。
孩子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紀曉嵐壯起膽子上前討球。
府官戲弄地出了個上聯(lián),“童子六七人,惟汝狡。
”讓紀曉嵐對下聯(lián)。
對得出,就還球給他。
紀曉嵐一尋思,“太守二千擔(dān),獨公……” “怎么不說完
”府官問。
“你要是還我球,就是獨公廉,不然就是獨公貪。
”府官一楞,只得把球還給了紀曉嵐。
小伙伴們都從心里佩服這個機敏聰慧的孩子。
三、個個草包 清朝時,大臣和坤貪婪成性。
一次他新修了一座竹園,知道紀曉嵐墨跡珍貴,便要他題個亭額。
紀曉嵐略加思索,揮筆在紙上寫了“竹苞”兩個大字。
和坤趕快讓工匠刻成匾額,懸掛在亭臺上。
一天,乾隆皇帝來游園子,見到亭臺上“竹苞”的匾額,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和坤在一旁陪著笑,誰料皇帝說道:“好一個紀曉嵐。
這竹苞二字,拆開來不就是個草包嘛
” 四、紀曉嵐楹聯(lián)趣聞 紀曉嵐幼時讀私塾,聰敏過人,過目成育,強記不忘,有小神童美譽。
其師石先生甚愛之,只因功課對他毫無壓力,他便偷閑喂家雀塞進墻洞里,再用磚頭把洞堵上,石先生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怪其不務(wù)正業(yè),便偷偷將家雀摔死又放入洞中,然后在堵洞口的磚上戲題一上聯(lián): “細羽家禽磚后死,” 紀曉嵐下課又去喂家雀,見磚上對聯(lián)言明家雀已死,知是石先生所為,便在旁邊續(xù)對下聯(lián): “ 粗毛野獸石先生。
” 石先生看到續(xù)聯(lián)大為惱火,手持教鞭責(zé)問紀曉嵐,為何辱罵先生
紀曉嵐,為何辱罵先生
紀曉嵐不慌不忙答辨說: “我是按先生的上聯(lián)續(xù)對的下聯(lián)。
請看,粗對細,毛對羽,野對家,獸對禽,石對磚,先對后,生對死。
是還這樣對,請先生指教。
” 石先生無言對答,指袖而去。
不幾天紀曉嵐去見石先生,石先生怒氣未消,面沉似水,穩(wěn)坐太師椅,不迎不送。
紀曉嵐又出了怪招,從先生屋走而復(fù)返,又請教“鬮”字的念法和寫法。
石先生并無介意,等紀昀走后才醒過味來。
原來“鬮”即“門內(nèi)龜”,是罵自己不出門送客的,但又不好加責(zé),暗罵:“豎生,歪才也
” 五、紀大煙袋 抽煙是紀曉嵐平生三大嗜好之一,且吸煙成癖,煙癮奇大,所用的旱煙袋是訂做的,容量很大,有人說一次能裝三四兩煙絲,這雖有夸張之嫌,但在京中是獨一無二的,在全國也屬罕見。
因此就有了“紀大煙袋”的綽號。
紀曉嵐煙癮大,旱煙袋常攥手中,口里不停噴云吐霧,倍感舒心愜意。
但也有忍痛割愛的時候,那就是吃飯、睡覺和見皇上這三個時段。
有一天,乾隆皇帝駕臨圓明園巡視《四庫全書》的編纂情況。
紀曉嵐正一邊吸煙一邊手不停揮地忙碌,碩大的一鍋煙剛吸到一半,忽聽“萬歲爺駕到”的喊聲,匆忙間把沒磕去煙火的煙袋隨手自己插入靴筒里,跪地給萬歲爺請安。
起身后覺得腳踝上火辣辣地疼,但皇上正說著話,又不好打斷,他只好咬牙忍著,疼的他腿直打顫。
乾隆看他滿臉焦灼難耐的樣子,吃驚地問:“紀愛卿,怎么了
”“臣......臣靴子里失......失火啦。
”話都成顫音了。
乾隆急忙揮手,“快點出去
”紀曉嵐急跑殿外,顧不得有失體面,坐在石階上一下子扒掉了鞋襪,靴筒里即刻冒出一股黑煙,腳上皮肉已燒焦一大塊。
乾隆皇上出來看時,煙袋鍋還探在靴筒里冒著煙,人們一時被逗得笑彎了腰。
此后一段時間里,紀曉嵐成了地道的“鐵拐李”了。
紀曉嵐在當(dāng)朝才高人緣好,在家養(yǎng)傷期間同僚們多去探望,看他手握大煙袋依然如故,勸他說:“既然深受其害何不戒掉。
”“諸君只見我身受其累,卻不知道我深得起利啊
每天捉管之時,吸上幾口便思如泉涌,揮灑自如。
缺少它便文思枯竭,寂寞難耐埃”紀曉嵐大言吸煙之利,頗有一番宏論。
“我之吸咽實出有癖,不若那些趨附時尚之士為的是顯示高雅。
” 六、紀曉嵐與老太監(jiān) 一老太監(jiān)在冬天看見紀曉嵐穿著皮衣,手執(zhí)一把扇子(文人的習(xí)慣),感到十分好笑,遂說:“小翰林,穿冬裝,執(zhí)夏扇,一部春秋可讀否
” 紀曉嵐聽老太監(jiān)南方口音,對道:“老總管,生南方,來北地,那個東西還在嗎
” 七、酒席的賭約 清朝名士紀曉嵐,有一天和朋友一起上街。
走在街上,看見前面有一家小店,店里的老板娘正忙著。
紀曉嵐就和他的朋友打賭,“我會一句話讓老板娘笑,再一句話讓老板娘鬧。
” 朋友們不相信,決定以一桌酒席為賭。
只見紀曉嵐走向小店,向店門前的看門狗鞠了一躬,叫道“爹
”,老板娘“噗”地一聲樂了。
紀曉嵐轉(zhuǎn)過身又沖老板娘叫了一聲“娘
”。
頓時,老板娘勃然大怒,直罵紀曉嵐。
于是,紀曉嵐贏得了一桌酒席。
八、紀曉嵐題聯(lián)諷庸醫(yī) 相傳,有一個庸醫(yī),醫(yī)道拙劣,常出事故,曾把紀曉嵐耽誤了好幾次,紀曉嵐對他十分不滿。
這醫(yī)生偏偏再三來請求紀曉嵐的“墨寶”,其用意當(dāng)然是相借紀曉嵐的名望地位來抬高自己的身價。
紀曉嵐一時卻不過情面,只好替他寫了一塊匾額:“明遠堂”。
醫(yī)生看這字面很漂亮,就高高興興而去。
旁人不解紀曉嵐題這三字究竟什么用意,他解釋說:“經(jīng)書上不是有‘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和‘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的句子嗎
象這樣的醫(yī)生,只好說他‘不行’。
”聽的人為之啞然。
于是又問他:“假如這醫(yī)生再來糾纏不休,定要配幅對聯(lián),你打算怎樣
” 紀曉嵐回答說,早已想好了兩幅對聯(lián),一幅五言的,是把孟浩然一首五言律詩里的“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兩句變換兩個字,成為:“不明財主棄,多故病人疏”(上聯(lián)中的“不明”是指醫(yī)道不高明,“財主”就是借求醫(yī)的病家,下聯(lián)中的“故”字解釋為“事故”);另一幅七言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用杜甫《兵車行》詩里的現(xiàn)成句子:“新鬼煩冤舊鬼哭,”下聯(lián)是用李商隱《馬嵬》詩里的現(xiàn)成句子:“他生未卜此生休。
” 想來這兩幅對聯(lián)后來是不會寫出去的,但就其對仗而言,就可以說是天衣無縫,而且引人發(fā)笑。
九、巧言釋褒貶 紀曉嵐常在皇帝面前揭和珅的短兒,弄得和珅好不尷尬。
乾隆也是有意偏袒和珅,總是找個機會捉弄紀曉嵐。
一天,乾隆在批閱奏章時,忽然發(fā)現(xiàn)一件參劾紀曉嵐的奏折。
奏折上說,紀曉嵐寬于治民之說是有意收買人心,博取虛名,不如和珅嚴刑峻法,斂財富以利國家,堪稱治世能臣。
乾隆看罷,眼前一亮,心想,待我逗一逗紀曉嵐,看他如何分解
次日早朝,議罷政事散朝時皇帝把紀曉嵐與和珅這對兒逗口冤家留下。
他先對紀曉嵐說:“紀愛卿,你天天說和珅如何*詐,如何貪婪,群臣如何憤恨,敢怒而不敢言,還說天下皆曰可殺,可是你看看這個奏折,有人稱和珅是治世之能臣,而你紀曉嵐只不過是好圖虛名罷了。
” 紀曉嵐接過奏折,用眼一溜就放在龍書案上,和珅連忙抓到手里,一邊看,一邊得意洋洋。
“紀曉嵐,你還有什么話說
”乾隆故意敲山震虎。
和珅在一旁笑:“皇上,其實臣也沒有奏折上說的那么好,只不過為皇上盡職盡責(zé),盡心盡力而已。
至于紀曉嵐嘛,嘻嘻,雖然不是什么好東西,可也不至于罪大惡極。
我看皇上就開恩留下他這條小命,料他一條小泥鰍也翻不了大船,把他削職為民也就算了。
” 紀曉嵐微微一笑:“啟稟皇上,臣有話要說。
” “說吧
”乾隆把臉一黑。
“臣雖下愚,亦知世間萬物,紛繁復(fù)雜。
凡事不可一概而論。
有人奏稱和大人為能臣,并詆毀臣下,不足為怪。
譬如春雨如油,農(nóng)夫喜其潤澤,而行旅之人則惡其道路泥濘;月光皎潔,佳人悅其舒朗,而盜賊則惡其光亮。
上天尚且不能盡如人意,何況臣乎
至于和大人之能,臣亦明了其中道理。
大糞臭污,其質(zhì)倒可肥田;烏龜丑陋,皮肉卻能延壽。
” 和珅聽了,自然氣得咬牙跺腳,指著紀曉嵐的鼻子:“你,你,你——”乾隆哈哈大笑,心中暗想,這個紀曉嵐,言語雖然尖刻。
釋辯倒也得體,舉例妥帖,終是機智敏捷,于是趕緊圓場:“兩位愛卿,不要鬧了,你倆都是朕的股肱之臣,朕需要你,也需要他,一個也不能少,望你們能攜起手來,共保大清江山。
” 十、明玕的慨嘆 沈氏,字明玕,自幼神思朗徹,這位立志“不為田家婦、寧當(dāng)貴家媵”的姑蘇女子,如愿做了紀曉嵐的一個小妾。
她的芳名明美如玉,在紀曉嵐的一妻三妾中,也大概是頂有才氣的。
可惜,三十歲的她竟過早地受到閻君的召見,給紀曉嵐留下了“可是香魂月下歸”的傷感。
明玕的名字遠遠不及她留下的一個曾難倒紀大學(xué)士的聯(lián)語響亮。
那是一個暑日,她用一種很薄的類似于紗布的夏布糊窗,陽光透過橫豎相間的窗欞,自然讓每個欞格里都很亮堂,她偶得一句:“夏布糊窗,個個孔明諸格亮。
”句中,巧妙地鑲嵌三國人物諸葛亮字孔明,切“葛”與“格”又為諧音,明白如話,自然有趣,可謂妙手偶得,精巧之致,難怪聯(lián)壇不倒翁紀曉嵐為之卻步。
后世文人對此絕聯(lián)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似乎能對出下聯(lián),就可才超紀學(xué)士。
有人干脆把紀曉嵐拽進聯(lián)里,曰“山神望天,片片石云霽曉嵐”。
霽與紀諧音,石云又是紀曉嵐的晚號。
聯(lián)意為山神看天,見片片繞石的云彩攪著雨后山里的霧氣。
聯(lián)以紀曉嵐對諸葛亮,一個蜀漢的丞相,一個大清的協(xié)辦學(xué)士,正不相上下。
十一、君臣下江南 自康熙至乾隆,是整個清朝的鼎盛時期,史稱康乾盛世。
乾隆在位六十年,不僅治國有方,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可以說乾隆一生既日理萬機,又風(fēng)流倜儻。
紀曉嵐能在清朝眾多才子里面脫穎而出,絕非偶然,只有在那樣的年代,有了那樣的皇帝,才能造就出紀曉嵐這樣的人物。
乾隆一生多次去江南巡游。
乾隆下江南的真正意義除實地考察一些民情外,更主要的便是游山玩水。
因此在扈從官員中,少不了紀曉嵐、劉墉、袁枚等文人雅士們開心湊趣,開心解悶,而每次下江南都能給后世留下一些可資談笑的風(fēng)流佳話。
說話這年,乾隆皇帝在宮里住得煩悶,又想出來走走,決定再次下江南,隨行人員中依舊有紀曉嵐、袁枚、和珅等人。
出得紫禁城,拋卻宮中的繁雜事務(wù),立刻覺得神清氣爽,格外舒暢。
不多時間即到了通州。
乾隆打起轎簾一看,通州道路寬暢,行人來來往往,車水馬龍,一片熱鬧景象。
立刻來了興致,召紀曉嵐至轎前說:“紀愛卿,通州乃京門首驛,一派繁華,你可知江蘇也有一通州,也是交通要道,這真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 紀曉嵐一聽,知道乾隆無意中出了一個上聯(lián),要自己對下聯(lián)。
剛出京,可千萬不能掃了皇帝的雅性。
可這個上聯(lián)說的巧,下聯(lián)很難對。
紀曉嵐往路左右一瞅,看到有好多當(dāng)鋪,便有了主意,說:“萬歲,你瞧這路東西兩側(cè),東當(dāng)鋪、西當(dāng)鋪,東西當(dāng)鋪當(dāng)東西。
” 乾隆一聽,說:“紀愛卿果然名不虛傳,此聯(lián)對得即景生辭,自然天成”。
隨后君臣一行棄馬登舟,沿著京杭運河興致勃勃地繼續(xù)南行。
來至滄州地界,遠遠看到運河?xùn)|岸有一寺院,飛檐斗拱,亭臺樓閣,氣派宏大。
乾隆說:“紀愛卿,到了你老家滄州了,這是什么寺院如此恢弘
” 紀曉嵐馬上回答:“啟稟萬歲
此乃滄州名剎的水月寺。
” 乾隆說:“水月寺,好啊
紀愛卿,我有一聯(lián),你何不對來
” 紀曉嵐說:“請皇上賜聯(lián)
” 乾隆吟道:“水月寺魚游兔走。
”這個上聯(lián)看似平常無奇,實則構(gòu)思巧妙,水中有魚,月中有兔,月映水中,兔伴魚動。
又是本地風(fēng)光,現(xiàn)成之景。
紀曉嵐聽后,略加思索,便說:“山海關(guān)虎躍龍飛。
”山海關(guān)對水月寺,虎躍龍飛對魚游兔走,而且山中有虎,海中有龍,山海關(guān)本身又依山傍海,上下呼應(yīng),自然貼切,乾隆聽后拍手稱妙。
君臣一行過了長江,大自然也換了個天地,一改江北遼闊粗獷的面貌,處處山青水秀,景色怡人,乾隆不住稱好。
這時江南大才子袁枚上前說:“萬歲,我們南方是多山多水多才子。
”乾隆稱是。
紀曉嵐上前說:“袁大人,你們南方雖是多山多水多才子,但我們北方有一天一地一圣人。
” 乾隆聽后說:“紀愛卿真是厲害,連開玩笑也不讓過。
”說完三人哈哈大笑,繼續(xù)前行。
到了杭州,已是黃昏時分,君臣一行下榻行宮。
第二天一早,暢游西湖。
西湖的早晨別有一番景致:四周裊裊的炊煙,湖面上一層薄霧,水中的紅鯉成群結(jié)隊地游來游去。
遠處有一艄公頭戴斗笠,身披蓑衣,劃著小船,唱著漁歌,悠哉游哉,自得其樂。
見此情景,乾隆興致大增,問到:“眾位愛卿,誰能就眼前景象用十個‘一’字做一首詩
”話音落后,沉默了很長時間,無人答話。
乾隆說:“論文才,有‘南袁北紀’之說,袁愛卿先說說看。
”只見袁枚搜腸刮肚,一臉的木訥,說:“萬歲,微臣愚鈍,一時想不起來。
” 乾隆說:“那紀愛卿呢
” 其實紀曉嵐早就想好了,只是一路上出盡了風(fēng)頭,這次不愿占先罷了。
聽到皇上欽點,才輕輕吟道:“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艄公一釣鉤;一拍一呼還一笑,一人獨占一江秋。
”吟罷,大家一數(shù)不多不少,正好十個“一”字,乾隆贊嘆到:“論才華還是紀愛卿勝大家一籌啊
” 到了湖心,但見紅蓮映日,綠葉接天。
船兒輕輕劃過,一只青蛙從水中跳到一個荷葉上。
這時一直悶悶不樂的和珅詭秘一笑,心想紀曉嵐一路上算是風(fēng)光夠了,這次我也要在皇上面前露一手,捉弄捉弄他。
于是指著剛剛跳起的青蛙對紀曉嵐說:“出水蛤蟆穿綠襖。
”紀曉嵐時任侍郎,著綠色官服,和珅此句是把紀曉嵐比作蛤蟆加以戲弄。
紀曉嵐聽后,立刻面帶微笑地說:“和大人,落湯螃蟹罩紅袍啊
”和珅當(dāng)時為尚書,著紅色官服。
紅曉嵐回敬的這一句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把和珅比作橫行霸道的螃蟹,暗含譏諷。
眾人聽后都忍俊不禁,大笑不止,弄得和珅面紅耳赤。
君臣等人一唱眾和,妙語連珠,氣氛高漲,時不時地傳出一陣笑聲。
不覺已到傍晚,艷紅的晚霞照在湖上,波光鱗鱗,樹影倒立,給美麗的西湖增加了一層誘人的光環(huán)。
突然,一只白鶴長嘯一聲飄然飛過。
乾隆本來興猶未盡,見此情景,臉上更是流光溢彩,起身道:“紀愛卿,朕要你以此鶴為題,做詩一首助興。
” 紀曉嵐哪敢怠慢,上前吟到:“萬里長空一鶴飛,朱砂為頂玉為衣。
” 剛吟到這兒,乾隆靈機一動,指著遠去的黑點說:“紀愛卿,你說錯了,那鶴明明是黑色的。
” 紀曉嵐微微一笑,接著吟到:“只因覓食歸來晚,誤入羲之洗硯池。
” 乾隆和眾大臣一聽,都為紀曉嵐的靈活機智贊嘆不已。
后來,乾隆游錢塘江邊之六合塔時,又出一聯(lián):“寶塔六七層,四面東西南北。
”紀曉嵐以“憲書十二月,一年春夏秋冬”對之,再次博得了乾隆的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