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段話描寫一個人要寫出人物特點
他胖胖的,笑起來眼都瞇成線,臉上顯出那深深的酒窩。
這不是賈玲嗎
古詩知識
1、《論語十則》中孔子論述學與思關系的語句是( )。
2、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借助想象描寫雨后景色的語句是( )。
3、“雨”是古代詩人筆下常見的景色,如“渭誠朝雨挹輕塵”,請再寫出兩句含“雨”的詩句。
( )、( )4、根據提示寫出相應的詩句。
描寫友情的詩句。
A( )。
B( )。
5、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應樂觀曠達,就像范仲淹在《岳陽樓記》所說的那樣( )。
6、當別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是( )。
7、宋代文學家蘇軾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外,請寫出你最喜歡的連續(xù)的詩句。
( )。
8、古詩詞中有許多表現惜時或勸學內容的名句,請寫出連續(xù)的兩句。
( )。
9、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0、《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聯(lián)想美妙、以花喻雪的詩句是( )。
11、《出師表》中揭示先漢興隆的語句是( )。
12、《愛蓮說》中最能體現蓮花潔身自好的詩句是( )。
13、寫出兩句描寫自然風光的古詩句。
( )( )。
14、《送元二使安西》中直接表現對朋友真摯感情的詩句是( )。
15、《扁鵲見蔡桓公》中表現蔡桓公對醫(yī)生持有偏見的詩句是( )。
16、請你從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句與“長江”有關的詩句( )。
17、諸葛亮在劉備幾乎全軍覆沒的處境下,出任軍師,追隨劉備創(chuàng)業(yè),他在《出師表》中寫道( )。
18、縱觀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業(yè)的人士,他們在成功與挫折面前始終保持著( )的良好心態(tài)(用《岳陽樓記》中的句子填空)。
19、《愛蓮說》一文從生長環(huán)境方面描寫蓮的高潔、質樸的句子是( )。
20、古代有不少寫“雪”的詩篇,請寫出兩句含“雪”的句子。
( )。
21、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中,既暗示時令是暮春,又借景比喻二人潦倒處境的詩句是( )。
22、我們學過的古詩詞中,有不少詩句含有深刻的哲理,例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請你再寫出一句蘊含哲理的句子( )。
23、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詞中表達美好祝愿的語句是( )。
24、《沁園春-雪》中頌揚當代英雄的句子是( )。
25、《岳陽樓記》中表達作者遠大政治抱負的名句是( )。
26、《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跟“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意境相似的語句是( )。
27、《送元二使安西》中描寫送別環(huán)境的句子是( )。
28、《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寫出普天下離人心愿的句子是( )。
29、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學習他人好的東西,又要善于從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訓,我們常常要引用《論語》中孔子的那句話( )。
30、“好向濂溪稱凈植,莫隨殘葉墮寒塘”,是魯迅七律《蓮蓬人》中的詩句,其中“濂溪”及宋代的哲學家( ),“凈植”出在他的《愛蓮說》中“亭亭凈植”一句,原文是:(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
31、《出師表》中的“陛下”是指( )。
后來又輔佐了扶不起來的阿斗是指( )。
32、《天凈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3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表現目送友人遠去的兩句詩是( )。
34、全國中學生夏令營大連會場開營儀式上,主持人說:“孔子說過:‘( ),( )
’面對著遠道而來的朋友,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大連。
”(《論語十則》里的話)35、《醉翁亭記》中描寫春天景象的一句是( )。
36、寫出你最喜歡的一句名言( )。
37、欣逢母校百年校慶,一位海外歸來的老學者回顧了母校的百年滄桑之后,又對滿堂青年學子深情地說道:“( ),( )。
”(用《沁園春-雪》中的句子填寫)38、古詩文中描寫夏季景物的詩句有很多,請你寫出一句來。
( )39、古代詩歌中有很多是描寫思念家鄉(xiāng)的、眷戀親友的,請寫出至少三句來,并注明作者及出處。
( )( )( )40、程遠遠在異鄉(xiāng),面對晚霞中森林的奇異風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確實迷人,但遠離故土的滋味實在是不好受。
感慨之中,馬志遠的《天凈沙-秋思》中的名句( )不覺脫口而出。
41、治理沙塵暴
內蒙草原,陰山腳下,人們植樹種草,退耕養(yǎng)草,決心在不久的將來,重現北朝民歌《敕勒歌》中所描繪的( )的景象。
42、父親叮囑剛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兒子,今后無論事業(yè)成敗,都應擁有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說的( )的曠達胸懷,不因為外部環(huán)境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高興或者是憂傷。
43、魯迅在《故鄉(xiāng)》一文的末尾,用一幅色彩斑斕的美麗畫面表達了他對理想境界的憧憬:“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 )的沙地來,上面( )的天空掛著一輪( )的圓月。
”44、《出師表》中后漢所以傾頹的原因是( )(原文)。
45、《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語句是( )。
46、《岳陽樓記》中與“進亦憂,退亦憂”相照應的一句是( )。
47、杜牧《江南春》中寫景的句子是( )。
48、白居易《賣炭翁》中揭示賣炭翁悲苦處境和矛盾心情的詩句是( )。
49、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與崔顥的詩句“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點題的一句是( )。
50、《出師表》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名句,請寫出你最欣賞的一句。
(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3、略4、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B\\\\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7、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8、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9、這正如地上的路10、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11、親賢臣,遠小人。
1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14、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5、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16、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17、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見。
1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0、略。
21、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22、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23、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4、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6、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27、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28、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9、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0、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1、劉備,劉禪。
32、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33、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34、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35、野芳發(fā)而幽香。
36、略。
37、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38、略。
39、與之有關即可。
40、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4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4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3、碧綠、深藍、金黃。
44、親小人,遠賢臣。
45、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46、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47、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48、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49、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白居易的《買炭翁》原文
翁 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塵灰煙,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驗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重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簡析: 白居易《新樂府》組詩一共五十首。
這一組詩,絕大部分是唐憲宗元和四年(809)他擔任左拾遺時作的。
《賣炭翁》是這組詩當中的一首。
它通過一個賣炭翁的不幸遭遇,揭露唐代“宮市”的罪惡,反映勞動人民的痛苦。
所謂“宮市”,就是官吏強買人民的貨物。
《賣炭翁》是通過賣炭翁這一人物形象來揭露社會現實的。
它和《輕肥》、《買花》兩詩以一批權責為描寫題材的稍有不同。
作者對這老翁的刻畫,先寫他的外貌,次寫他的思想活動,再次就寫他趕車的行動及其不幸的遭遇。
不管是對外貌的描寫,心理的刻畫,或是環(huán)境的渲染,都頗見功夫。
比如,“滿面”二句,僅僅十四個字就把賣炭老翁的外貌特征勾畫出來了,既體現了燒炭勞動的特點,又體現了人物的年齡、體質。
“夜來”二句,寫出了北方天寒地凍的景象,也體現了冰天雪地的趕車之苦。
特別是對心理矛盾的刻畫,更有其獨到之處,“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這種不愿而又不能不愿的心理矛盾有力地反襯出賣炭翁生活的極端困苦。
借助于這一矛盾來揭露封建社會生活本質,既深刻,又顯得新鮮動人,不落舊套。
至于詩的結尾,也有別于其他詩篇,作者沒有在詩末發(fā)議論,而是在敘述事實中結束,讓事實本身來說話,這就顯得更含蓄,更發(fā)人深思。
開裂的手是什么樣,怎么用語言描寫
通訊是一種報道性的新聞體,而不是寫景抒情的散文,所以如果你寫景色,是答非所問的。
誰能幫我出一套關于文學常識的題
中 考 文學常識復習 一、文體知識 文學體裁包括古代文體常識和現代文體常識兩點。
古代文體:古代文體大致上可以分為韻文、駢文、散文,包括史傳文。
韻文,即講究押韻的文體,包括詩、詞、賦、銘。
散文,包括史傳文、議論文、雜記文、應用文等。
駢文是介于詩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
下面擇其重點予以說明。
1、古體詩、近體詩 唐朝人把唐朝時盛行的格律很嚴的律詩、絕句稱為近體詩,把唐以前的格律不嚴、形式較為自由的詩稱為古體詩。
現在一般把律詩和絕句稱為近體詩,而把其他的統(tǒng)稱為古體詩。
古體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詩經》、《樂府》也屬于古體詩。
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兩種,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別。
律詩共八句,分四聯(lián):一二句為首聯(lián),三四句為頷聯(lián),五六句為頸聯(lián),七八句為尾聯(lián),偶句押平聲韻,中間兩聯(lián)的上下兩句要講究對仗。
絕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體上與律詩相同,只是上下兩句的對仗要求不是很嚴。
2、辭、賦、駢文 辭即楚辭,屬詩歌。
篇幅、句子較長,句式參差錯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為主,有濃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離騷》為其代表。
賦,源于戰(zhàn)國后期,句子大體整齊押韻,間雜散文句式,著力鋪陳事物,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
代表人物為司馬相如。
駢文,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對偶句構成,講究用典,詞藻華麗,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稱“四六文”,也是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
高中學過的《朱元思書》、《阿房宮賦》便是此種文體。
3、詞、曲 詞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詩歌的發(fā)展,故稱之為“詩余”。
它有多種詞牌,各種詞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韻等。
其句式長短不一,又稱為長短句。
按字數的多少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稱“元曲”,也是配樂的詩。
包括散曲和雜劇。
散曲是清唱曲,雜劇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為小令和套曲兩類,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組成,套曲也叫套數,由多支曲組成。
雜劇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其結構是四折(相當于四幕)加一個楔子(序幕),其構成有科(人物動作、舞臺效果的說明)賓白(人物對話、獨白等)、唱詞,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凈(花臉)、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
曲有曲牌,規(guī)定其字數,句數、平仄、押韻的固定格式。
宮調表示曲調聲音的高低。
4、史傳文 屬歷史散文,包括編年體(如《左傳》、《資治通鑒》)、國別體(如《國語》、《戰(zhàn)國策》)、紀傳體(如《史記》、《漢書》、“二十四史”)、斷代體(如《漢書》、《后漢書》)、通史體(如《史記》、《資治通鑒》)。
5、論說文 古代的論說文是從諸子論學語錄發(fā)展形成的,它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若干種:“論”議論事理;“說”申說事理。
6、雜記文 包括名勝游記、山水游記。
書畫雜物記、人事雜記四類。
雜記文范圍很廣,在部分題目有“記”字。
記載歷史掌故,遺聞軼事、科學資料、文字考證等文章均包括在內。
7、應用文 包括奏疏類、碑志類、祭文、贈序四大類。
現代文體:現代文體主要指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報告文學、兒童文學、民間文學、雜文等。
此外還有實用文,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四類。
1 、記敘文的六要素是指所寫事件的 時間 、 地點 、 人物 、 起因 、 經過 、 結果 。
2 、根據需要,記敘文可采用第一人稱( 我、我們 ),第二人稱( 你、你們 ),第三人稱(他、他們),一般的說 第一人稱 和 第三人稱 經常使用。
3 、記敘文的中心思想,是指通過 寫人 、 記事 、 寫景 、狀物所表現出來的對生活的主要看法。
中心思想必須 明確、集中 。
4 、材料是文章的骨肉,是為表現 中心思想 服務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是統(tǒng)率 材料 的。
5、 能突出中心思想的主要材料要 寫得具體些、詳細些 ;對表現中心思想起一定作用次要材料要 寫得概括些、簡略些,詳略得當,可以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 。
6、 記敘的順序一般有 順敘 、 倒敘 、 插敘 。
7 、線索,指 貫穿文章全部材料的脈絡 。
8 、說明文根據說明對象可分為 事物 說明文和 事理 說明文。
9 、說明事物必須抓住事物的 特征 。
所謂“特征”就是 該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 主要標志。
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質。
10、 說明順序主要有 時間順序 、 空間順序 、 邏輯順序 。
邏輯順序主要有六種:由 整體 到 局部 ,由 概括 到 具體 ,由 現象到 本質 ,由 一般 到 特殊 ,由 主要 到 次要 , 由 原因 到 結果 。
11、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 下定義 、 分類別 、 列數字 、 舉例子 、 作比較 、打比方 、 引用 、 配圖表 。
12 、為了說明對象的特征、本質更加鮮明突出,或者使文章更生動,更有趣味性,可以在說明中適當的 描寫 和 敘述 。
13 、議論文的三要素是 論點 、 論據 、 論證 。
論點是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所持的 見解 和 主張 ,是議論文的靈魂。
一篇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 中心 論點 ,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 分論點 ,分論點是用來 補充和證明 中心論點的。
14 、直接提出的中心論點在文中的位置,或在 開頭 ,或在 中間 ,或在 結尾 ,有的文章 標題 就是中心論點。
15 、論據是作者 闡述 或 論證 論點的根據。
要讓別人贊同自己論點,作者就得拿 事實 和 道理 作為根據來證明它的正確性。
16 、用來論據的事實,包括有代表性的確鑿的 事例 或 史實 以及 統(tǒng)計數字 等。
事實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17、 用作論據的道理,應該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包括 馬克思列寧主義、 思想 的精辟理論,名人的 名言警句 以及 人們公認的 事理等、自然科學的 原理 、 定律 、公式 等。
18 、論點和論據的關系是 被證明 和 證明 的關系。
19 、論證方法有 例證法 、 引證法 、 對比論證法 、比喻論證法。
20 、議論文的論證方式有 立論 和 駁論 。
21 、小說的三要素是指 人物 、 故事情節(jié) 、 環(huán)境 。
22 、小說是以 刻畫人物形象 為中心,通過完整的 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的 環(huán)境描寫 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23 、小說中刻畫人物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有 肖像描寫 、 語言描寫 、 動作描寫 、 心理描寫,也可以通過其他人物的反映和態(tài)度進行 側面 描寫。
24 、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有 開端 、 發(fā)展 、 高潮 、 結局 ,有時前面有 序幕 ,后面有 尾聲。
25 、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包括 自然 環(huán)境描寫和 社會 環(huán)境描寫兩類。
環(huán)境描寫是為了 交代背景 , 渲染氣氛 , 襯托人物 , 發(fā)展情節(jié) 服務的。
26 、根據篇幅的長短,小說分為 長篇小說 、 中篇小說 、 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中千字以下的叫 微型小說,也稱小小說,一分鐘小說。
27 、塑造人物形象 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說是通過 情節(jié) 來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主題的。
小說的人物形象是以 現實生活 為依據,經過 藝術加工 創(chuàng)造出來的。
他比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28 、根據表達方式的側重點和內容的不同,散文一般分為 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 說理性散文 。
29 、敘事散文以 寫人記事 為主,字里行間洋溢感情,我們學過的敘事散文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的老師》、《藤野先生》、《棗核》、《背影》、《回憶我的母親》、《記一輛紡車》、《小橘燈》 ,抒情散文以 寫景狀物 為主,著重抒發(fā)作者的情懷,學過的抒情散文有 《春》、《荔枝蜜》、《白楊禮贊》、《聽潮》 。
30 、詩歌的主要特點是: 集中性 、 精煉性 、 音樂性 。
31 、按表達方式分,詩歌可以分為 敘事詩 、 抒情詩 ;按形式分,可以分為 格律詩 、 自由詩 和 民歌體 。
我們學過的敘事詩有《賣炭翁》《木蘭詩》《 石壕吏 》 32 、詞是 舊體詩歌 的一種,原是一種按照樂曲節(jié)拍創(chuàng)造的歌詞,后來逐漸與音樂 脫離,成為一種 有固定格式 的詩歌體。
詞牌是 曲調 的名稱,它與詞的內容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如《沁園春?雪》中“ 沁園春 ”是詞牌,“ 雪 ”是題目。
33 、民歌體詩是 仿照民歌樣式所寫的 新詩。
民歌是廣大勞動人民的 口頭創(chuàng)作 ,是在口頭流傳過程中的經過不斷加工而成的詩歌。
如《 敕勒歌 》。
34 、散文詩是用 散文 的形式寫成的詩,兼有 散文 和 詩 的特點。
我們學過的散文詩是 高爾基 寫的《 海燕 》。
35 、散曲是 元 代盛行的新詩體,分為套數和小令兩種。
二、初中名著閱讀導引一覽表 篇目 作者 主要人物形象或主要內容 主要藝術特色 精彩片段 西 游 記 吳 承 恩 ?。鳌 。?①孫悟空: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動、頑皮,武藝高強,勇敢機智,疾妖如仇。
?、谪i八戒:憨厚純樸,貪吃好睡,滑稽荒唐,作戰(zhàn)勇敢,不畏妖魔,有小生產者、小市民的意識特點。
③唐僧:是個善良閔誠的苦行僧,不辭勞苦,不畏艱險,但有昏庸頑固,是非不分。
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想象超凡,夸張神奇,變形荒誕。
①孫悟空大鬧天宮 ?、谡婕倜篮锿酢 、蹖O悟空三調芭蕉扇 ?、軐O悟空三打白骨精 ?、葚i八戒高老莊招親 水 滸 施 耐 庵 ?。ㄔ┟鞒酢 。?①宋江:人民理想的忠義之士,起義軍中最有威望的領袖。
能團結兄弟,網羅人才;多謀善段,有軍事、組織才能;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協(xié)性。
?、隰斨巧睿赫睙o畏、見義勇為的豪俠。
③林沖:逼上梁山前逆來順受、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其后變得精明果敢,兇狠潑辣。
④武松:力、勇和正義的象征。
勇士的典型,復仇的代表,剛正的義士。
?、堇铄樱捍緲?、粗魯、富有反抗性和同情心,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游民的典型。
①全文結構宏偉完整,眾多人物一個引一個,每個英雄故事都像一篇英雄傳記,傳記間一環(huán)套有環(huán)。
②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形象。
?、蹟⑹孪鑼嵕?。
?、苷Z言通俗生動,充滿個性化特色。
①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②智取生辰綱 ?、畚渌纱蚧ⅰ⒍窔⑽鏖T慶 ④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大鬧五臺山 ?、菟谓}反詩 ⑥真假李逵 朝 花 夕 拾 魯 迅 《五猖會》記敘了作者少年時一次看五猖會時發(fā)生的波折,控訴了封建家長和封建教育制度對青少年身心的摧殘;《父親的病》揭露“巫醫(yī)不分”的名醫(yī)敲詐勒索、封建迷信,鞭撻了復古倒退的反動;《范愛農》通過一個愛國知識分子在辛亥革命前、中、后的不同遭遇,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和軟弱性;《瑣記》歌頌了“不滿現狀”的革命青年。
①語言優(yōu)美、流暢,生動幽默,妙趣橫生。
?、跀⑹鲁錆M奇妙藝術。
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凇栋㈤L與〈山海經〉》 ?、邸抖男D》 ④《藤野先生》 ?、荨稛o常》 駱 駝 祥 子 老 舍 ①祥子:勤勞正直、誠實善良、純潔憨厚、堅強健壯的車夫,狹隘孤立的個人奮斗思想和殘酷腐敗的黑暗社會使他墮落為吃喝嫖賭、懶惰狡猾、、骯臟猥瑣、自私麻木的行尸走獸。
②虎妞:具有二重性,一是有著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對祥子有真誠的一面,另一是剝削者的意識已滲透她的靈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①獨特的北京市民文化的表現者與批判者。
②善于描寫老北京風土習俗、民情世俗。
?、壅Z言俗白凝練 ?、塥毺氐闹S刺藝術。
①怒辭楊宅(第五節(jié)) ?、诓芗矣鲭U(第十節(jié)) ?、刍薨档牡鬲z(第十六節(jié)) ④最后的絕望(第二十二、二十三節(jié)) 繁 星 ? 春 水 冰 心 ①以歌詠自然、贊美母愛和抒發(fā)哲理的詩為最多。
?、谟性S多詩托物言志,以鮮明的形象來比喻或暗示某種人生哲理。
?、塾械慕衣秾W生時代的黑暗,同情涂炭的生靈,謳歌探索前進道路的先驅者。
①抒寫生活真實,表現率直的個性。
?、谠婏L清新明麗,俊秀含蓄,富有詩情畫意,格調自然柔和。
?、凼闱楹驼芾淼耐昝廊诤?。
①《繁星?一〇》:告誡青年人珍惜青春,勇于奉獻,給人以啟迪和鼓舞。
?、凇斗毙?一二》:“愛的哲學”,是冰心詩歌的核心和主旋律。
?、邸洞核?一〇五》:將母愛、自然、童心三者和諧地織入了詩的經緯。
魯濱孫漂流記 丹尼兒 ? 笛福 ①魯濱孫:是一個要求個性自由、勇敢冒險、艱苦創(chuàng)業(yè)、追求財富的具有積極進去精神的新興資產者的英雄形象。
?、谛瞧谖澹呼敒I孫救起的白人俘虜,是魯濱孫忠實的仆人和朋友。
①描寫具體逼真,用人物行動具體表現人物性格。
②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注重表現性格的變化和發(fā)展。
?、鄢34┎逡恍┤宋锏淖h論來補充、突出人物性格。
①挖獨木橋 ?、谥谱魍吖蕖 、坶_導“星期五” ④自封總督 格列佛游記 斯威夫特(英 ?。?全書共四個部分,寫格列佛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慧骃國的旅行經歷,諷刺了英國貴族資產階級社會的君主政體、兩黨制以及政治、法律、財政、教育、文化、藝術等個方面,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的社會現實。
①將虛構情節(jié)、幻想故事和對現實的揭露巧妙結合。
?、邳c面結合,對照寫作,四部游記一正一反地排列。
?、劢^妙的想象,生動的細節(jié)。
①游小人國時對“高跟”、“低跟”黨的斗爭 ?、谟未笕藝鴷r和國王的談話 ?、塾物w島國時參觀“拉格多科學院” ?、苡位垠S國時和馬的對話 童 年 高爾基 (前蘇聯(lián) ) ①阿遼沙:是一個卑視自私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
②外祖父卡希林:家長制手工業(yè)者的形象,兇惡殘暴,沒有親情,惟利是圖,寡情薄義。
?、弁庾婺敢练仓Z夫娜:勤勞、善良、樂觀、智慧,體現了勞人民的優(yōu)秀品質。
①交替運用兒童視角和成人視角,交替描寫的多視角描寫方法。
②語言生動活潑,描寫栩栩如生。
?、圻x材獨特,取材于作家的經歷。
①與外祖父等人聯(lián)歡(第三章) ?、谘趴路蚝推嫫娲蚣埽ǖ诙拢 、弁庾娓复蛲庾婺福ǖ谑拢 、軋髲屠蠋煟ǖ谑拢 ′撹F是怎樣煉成的 奧斯特洛夫斯基(前蘇聯(lián)) ①保爾:個性倔強,充滿青春活力,不畏困難,勇敢堅強,意志堅定。
對共產主義事業(yè)抱著堅定不移的信念,的在革命斗爭中鍛煉和黨的教育下成長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
②冬尼婭:天真、純樸,醉心于愛情,最后由小資產階級小姐完全變成時代落伍者和寄生蟲。
①以真人真事為基礎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
②寫了大量的歷史事件和群眾的英雄業(yè)績。
?、圻\用多種藝術手法,加強了藝術感染力,如格言警句、內心獨白、日記、回憶等。
①蘇聯(lián)紅軍與彼得留拉匪徒開戰(zhàn)(第一部分第七章) ?、谌坭T“鋼鐵”的過程(第二部分第二章) ?、鄞蛳詺⒛铑^(第三部分第八章) 名 人 傳 羅曼 ? 羅蘭 ?。ǚā 。?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組成 ?、儇惗喾遥菏澜缰魳反髱?,對音樂孜孜追求,在雙耳失聰、疾病纏身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了音樂史上輝煌的篇章。
?、诿组_朗琪羅: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偉大的雕刻家、畫家、建筑家,自幼喪母,勤奮好學,有藝術創(chuàng)作,制作了《酒神》、《哀悼基督》等雕像。
?、弁袪査固憾韲鴤ゴ蟮奈膶W家,用6年時間完成《戰(zhàn)爭與和平》,之后又推出了《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①語言飽合深情,富有詩意。
?、趶拇筇幝涔P。
?、埏L格多變。
①貝多芬遺囑 ?、凇睹住废戮幍谌隆肮陋殹啊 、邸锻小返谑隆皯曰诩遗c宗教狂亂” 四、中考古典名著題集萃 1、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塑造了一個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的英雄形象,這個英雄是 關羽 。
這本書有關這個英雄的傳奇故事還有許多,請用最簡潔的語言寫出其中一個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荊州。
2、我國古典名著《水滸傳》塑造了一大批血肉豐滿、性格鮮明的農民起義英雄形象,請列舉有關人物(不少于5人) “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黑旋風”李逵、“青面獸”楊志、“花和尚”魯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蟲”顧大嫂、“母夜叉”孫二娘 。
3、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中孫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節(jié)是大鬧天宮。
4、他在一座無人荒島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為奴,取名“星期五”。
在島上生活28年后,因幫助一個船長制服叛變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國,他在成為巨富后派人到島上繼續(xù)墾荒。
他的名字叫 魯賓遜這部作品叫《魯賓遜漂流記 》。
5、他在生活底層長大,后來和戰(zhàn)友們一道策馬揚刀,南征北戰(zhàn),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與惡劣的自然條件頑強斗爭,表現了極大的智慧和積極性,當他病魔纏身躺在病床上時則克服困難,開始創(chuàng)作,繼續(xù)為黨和人民工作。
這個著名的文學形象就是保爾 ,作品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6、““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等情節(jié)說的是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 武松 的故事。
7、古代的“歲寒三友”指 松 、 竹 、 梅 。
8、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經寫過一副對聯(lián),“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對聯(lián)稱贊了一位借“寫鬼寫妖”來“刺貪刺虐”的清代名家,請你寫出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 蒲松齡 。
他的一部著作 《聊齋志異》 。
9、《三國演義》中 “桃園三結義”是指哪三個人?他們各自的性格怎樣? 劉備(忠厚善良、禮賢下士)、關羽(忠肝義膽、一身正氣)、張飛(勇猛粗暴、嫉惡如仇)。
10、《三國演義》中哪兩位人物青梅煮酒論英雄,他們各自的內心是怎樣? 曹操:故意試探劉備,看他是否能成大業(yè),胸懷大志。
劉備: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綻,竭力掩蓋,內心恐慌。
11、 “群英會中計”是哪部名著中的情節(jié)
誰中誰的計
兩個人的性格怎樣
設計者:周瑜;善使謀略、聰明機智。
中計者:蔣干;自作聰明,敗事有余。
12、七擒孟獲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節(jié)
是誰擒了猛獲
為什么要七擒
是《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jié),是諸葛亮擒的孟獲。
共七擒七縱,是諸葛亮聽從馬謖的建議,心理征服,以求南方的長治久安。
13、“巧授連環(huán)計”是哪部名著中的情節(jié)
”涉及哪兩個人物
為什么要連環(huán)計
《三國演義》曹操、龐統(tǒng),龐統(tǒng)獻連環(huán)計表面上是為解決曹軍不習水戰(zhàn)暈船的難題,實際上是為周瑜火燒戰(zhàn)船作準備。
14、《三國演義》中“過五關斬六將”的是誰
斬了誰手下的六將
為何要過關斬將
關羽,斬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將,因為這六人阻擋他尋找大哥劉備的去路。
15、“草船借箭”是誰向誰借箭
這個“借”在文中具體指什么
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借來十萬支箭,完成任務。
16、你怎樣評價《三國演義》中 “劉備三顧茅廬”? 表現了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懷大志,不拘小節(jié)的寬廣胸懷。
17、《三國演義》中 “賠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誰?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誰? 周瑜;諸葛亮 。
18、《三國演義》中,你最歡地的情節(jié)是什么?為什么?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
從中可見關羽對劉備的一片忠心。
19、《三國演義》中 “三英戰(zhàn)呂布”的 “三英”指哪三個人? 劉備;關羽 ;張飛。
20、《三國演義》中有這樣兩段話: “譬猶駑馬并麒麟,寒鴉配鸞鳳耳”,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說此話者是?徐庶,被贊譽的人是諸葛亮。
21、“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
”這一肖像描寫寫的是哪部小說中的哪個人物《三國演義》;關羽。
22、曹操說:“寧教我負天下,休教天下人負我”你怎么看待他的這種觀點
反對這觀點:因為這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自私的人生觀;或贊成這觀點:要成大業(yè)就要在關鍵時刻忍痛割愛,不能有婦人之仁。
23、杜牧《赤壁》詩中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句子寫的是哪一場戰(zhàn)役?涉及到哪兩個主要人物? 赤壁之戰(zhàn);曹操、周瑜。
24、《水滸傳》中“智取生辰綱”的是哪幾位好漢
各自的綽號是什么
晁蓋:晁天王 ;陸云龍:公孫勝;吳用:智多星;阮小二:立地太歲; 阮小五:短命三郎;阮小七:活閻羅;劉塘:赤發(fā)鬼;白勝:白日暑。
25、“風雪山神廟”是哪部書的情節(jié)
涉及到哪兩個人物,性格怎樣
《水滸傳》林沖:逆來順受;陸騫:陰險狡詐出賣朋友。
26、《水滸傳》中 “大鬧野豬林”涉及到哪兩個重要人物,他們的性格怎樣? 魯智深:性格粗獷,敢作敢當為朋友兩肋插刀;林沖:逆來順受,武藝高強。
27、《水滸傳》中寫出林沖性格中忍辱含詬,逆來順受,委曲求全轉變成奮起反抗,殺人報仇,投奔梁山的情節(jié)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侯火燒草料場。
28、《水滸傳》中這樣寫道: “山頂上立一面杏黃旗,上書 ‘替天行道’四字,忠義堂前繡字紅旗后面:一書 ‘山東呼保義’一書 ‘河北玉麒麟’”。
請問,上段話中的字是哪兩位首領的稱謂? 宋江、盧俊義。
29、《水滸傳》中宋江率軍戰(zhàn)勝方臘以后,在回師途中魯智深坐化、林沖、楊志、楊雄、時遷病死,燕青、李俊、童威、童猛全身退隱。
由李俊帶頭,在太湖小結義。
30、我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小說, 《水滸傳》寫得蕩氣回腸轟轟烈烈,全書的高潮部分是 梁山英雄排座次;全書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兒洼。
31、《紅樓夢》中最熱鬧的情節(jié)是_元妃省親_,最有趣的情節(jié)是_劉姥姥進大觀園_,最凄慘的情節(jié)是_黛玉焚稿__。
32、《紅樓夢》中提到的”金陵十二釵正冊里都有誰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林黛玉、薛寶釵、史湘云、王熙鳳、李紈、秦可卿、巧姐、妙玉。
33、《紅樓夢》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環(huán)是襲人_,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環(huán)是_晴雯_,性格最剛烈的丫環(huán)是_鴛鴦_。
34、《紅樓夢》中有一個人物說: “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
”這句話是誰說的?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 _賈寶玉_;_不同意。
因為男人并不都污濁不堪。
這只是賈寶玉就自己的生活范圍內所說的比較偏激。
用于批評一部分男人可以,倘加之全體則不正確了_。
35、《紅樓夢》中 “兩彎似蹙籠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
態(tài)生兩靨之愁,妖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心較比千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這寫的是哪一位?她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_林黛玉_;_多愁善感、多才多藝。
36、世界名著的四大吝嗇鬼形象出自哪國的哪位作家的什么作品?吝嗇鬼的姓名各是什么? 法國 巴樂扎克《歐也妮 葛朗臺》 葛朗臺;英國 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 夏洛克;法國莫里哀《吝嗇鬼》阿巴貢;俄國 果戈里 《死魂靈》潑留希金。
37、《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是英國18世紀著名小家_笛福__。
_魯濱遜_是小說的主人公,他是世界文學中第一個資產階級正面典型形象。
他出身不好,文化程度也不高。
但他有較豐富的生活閱歷,有一股壓抑不住的冒險進取精神。
在他身上很好地概括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富于冒險、充滿野心、百折不回的頑強毅力和一種斗志。
38、“勉從虎穴暫棲身,說破英雄驚煞人。
巧將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這首詩說的是《三國演義》中劉備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這個故事是: 煮酒論英雄 39、“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見他;若說沒奇緣,如何心事終虛話
”這首詩揭示了《紅樓夢》中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
其中的“閬苑仙葩”指的是 林黛玉 ,“美玉無瑕”指的是 賈寶玉 。
40、請用下列兩部古典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補全下面的題目。
?、? 林教頭 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水滸傳》) ② 曹操 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三國演義》) 41、《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描寫農民革命斗爭的著名長篇章回體小說《水滸傳》中的一個故事,請你再寫出這部小說中其他英雄及其故事的名稱(例:武松打虎) 林沖風雪山神廟 、 宋江三打祝家莊 。
42、《西游記》中的孫悟空是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藝術形象。
請根據你的閱讀體會,說出他令人贊賞的一種精神,并舉例證明。
語言要簡潔。
答: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 如大鬧天宮 或與惡勢力斗爭的精神 如三打白骨精 43、《水滸》中一百零八位好漢個個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個特征鮮明的外號。
⑴請用一句話寫出《水滸》中你最熟悉的故事: 魯智深倒拔垂楊柳 或 林沖風雪山神廟 或 宋江三打祝家莊 ⑵請寫出《水滸》中你最喜歡的一位好漢的外號,并說出外號表現出的人物的特征:如鼓上蚤時遷 輕功上乘,善于偷盜 44、完成下列題目: 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國古代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開篇詞。
⑵“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說的是《水滸》中一位傳奇英雄的故事。
這位英雄是 武松 ,他的傳奇故事還有很多,請用最簡潔的語言寫出一個故事的名字:景陽崗打虎 ⑶《西游記》中孫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節(jié)是(用最簡潔的語言寫出故事的名字): 大鬧天宮 。
?、取度龂萘x》中蜀軍的軍師諸葛亮是家喻戶曉的人物。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
在四大古典名著中,還有一部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謀的軍師,這個人物
我想知道什么叫最好的作文
我們在上、中兩篇已經把寫人記敘文的基本框架搭建起來了,同學們一定急著想知道,如何寫,怎樣才可以把文章的內容充實和豐富起來,怎樣才能讓一個人物栩栩如生,我們如何寫人的外貌、性格,怎樣去表現一個人物的具體特征,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把這些訣竅一一揭示。
人物是寫人記敘文的重點,寫人記敘文的目的就是要寫出個性鮮明的人物,怎樣寫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怎樣讓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動人心弦呢
每個人有不同的面貌,不同的語言、行動,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因此寫人第一寶典就是描寫。
人物的描寫有肖像描寫、語言、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
第一、通過人物的肖像寫人。
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飾、姿態(tài)和神情等等。
肖像描寫可以寫人物的靜態(tài),也可以寫人物的動態(tài)。
進行外貌描寫有幾大技巧: 1、簡筆勾勒特征; 2、運用修辭手法; 3、寄托作者愛憎; 4、一人幾幅肖像; 肖像描寫要注意兩點: 一、肖像描寫不是說把一個人,從眼睛寫到鼻子,從鼻子寫到嘴巴,從嘴巴寫到耳朵,從耳朵寫到頭發(fā),從臉寫到身材。
通常我們只是選取這個人的外表上一個最最鮮明的部分進行特寫,比如說,寫眼睛,魯迅說要畫眼睛。
畫眼睛是寫人物肖像的關鍵。
他在《祝福》中14次寫到樣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變化,都透露出人物當時的心理和性格的變化。
我們不是說都要寫眼睛,而是說魯迅用了“畫”這個字,強調對人外貌最具有特征的部分的特寫,通常寫人的外表都是為了表現人的性格服務的。
魯迅寫祥林嫂是畫眼睛,但也寫了祥林嫂 花白的頭發(fā)(表現其悲慘的命運);寫閏土,在寫眼睛的同時,重點寫到閏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是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反映了閏土生活的艱辛和痛苦。
二、肖像描寫切忌公式化、臉譜化。
一般情況下,人如其面。
然而人的內心與外貌并不總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靈美。
通常外表和人物性格的反差可以給讀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比如說:《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傷痕。
《紅樓夢》中的王熙鳳美麗俊俏,卻心狠手辣。
第二、通過人的語言來寫人。
1.通過人物的語言寫人。
人物的語言要充分個性化的,能表現人物的出身、教養(yǎng)、經歷和性格,讓人讀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魯迅先生指出:“人物語言的描寫,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
”這就是說從人物語言的描寫中看出人物的鮮明特點。
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 人物語言的描寫要符合人物的年齡、經歷、身份、文化教養(yǎng)等特點。
如《孔乙己》當中的孔乙己總是“之乎者也”,在文章當中描寫一個農民說的道理,言語一般都是樸實的,如果你寫得文縐縐的,顯然就脫離了生活實際。
二、 人物語言的描寫,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
孔乙己說的話就處處表現出了他的酸腐氣。
第三、通過人物的行動寫人。
人物的行動要符合生活的本質,符合人物的性格發(fā)展的邏輯。
可以選擇具體的、富有特征的行動來顯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動。
人們的所作所為是其思想和性格的表現,茅盾說:“人物的性格必須通過行動來表現。
”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陽崗武松打虎,全是寫武松怎樣打,從行動上描寫出武松謀略的機智和武藝的高強 在描寫人物行動的時候,應該注意人物行動的生動性和典型性。
所謂生動性,指的是作者不僅要寫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寫出他怎樣做。
所謂典型性,則指的是作者要寫出人物為什么這樣做,而不那樣做。
第四、通過人物的心理寫人。
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很豐富的,心理描寫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樂、愛慕、思念、苦悶、痛苦、怨恨、驚恐、嫉妒等等。
常見的心理描寫方式有內心獨白、思憶聯(lián)想、夢境幻覺等。
不是每篇文章都適合出現心理活動的,我們在寫心理活動的時候應該注意: 一、應寫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才會產生的心理活動,記得《賣炭翁》中有一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本來寒冷的冬天,賣炭翁縱然身上衣衫單薄,為了賣炭只能希望天更冷一些。
二、要努力寫人物細微的感情波瀾和復雜的心理變化過程。
例如高爾基的《母親》最后一章所寫尼洛夫娜發(fā)現暗探時一剎那的動搖、害怕,以及內心沖突,直到堅定、沉著。
第五、通過人物的活動環(huán)境寫人。
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的,人物的個性的形成與他所處的環(huán)境,寫好環(huán)境對表現人物的性格極為有用。
馬克思認為:“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
” 茅盾也認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活動,因此,作品中就必須寫到環(huán)境。
作品中的環(huán)境描寫,不論是社會環(huán)境或自然環(huán)境,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密切地聯(lián)系著人物的思想行動。
”因此寫人的記敘文常常需要對環(huán)境進行描寫。
同學們都知道環(huán)境描寫分為兩類:(一)自然環(huán)境描寫 又稱景物描寫,是對人物活動的自然景物進行的描寫。
景物描寫的作用主要有:(l)寫景襯托人物心情;(2)寫景點明時令、地點;(3)寫景表現 物關系;(4)寫景表現人物性格。
? 進行景物描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l、抓住景物特征描寫。
2、要選好寫景的角度。
3、寫景應滲透人物的感情。
應該有意識地把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周圍的自物景物,在所寫的景物上直接滲透作者的感情。
4、可以采用對比方法寫景。
如《祝?!返拈_頭與結尾寫祝福時的景色氣氛,以樂景反襯祥林嫂的悲劇,更增強了作品對舊社會的批判力量。
5、自然景色可以暗喻某種社會環(huán)境,如高爾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二)社會環(huán)境描寫: 從狹義上說,社會環(huán)境是指人物活動的處所、背景、氛圍等;而從廣義上說,是指一定的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人際關系的總和。
社會環(huán)境描寫應該注意幾點: 1、必須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
我們所處的時代常常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比如很多典型的世紀新人,新新人類,都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中產生的。
2、必須具有鮮明的地方特點。
魯迅在寫《祝?!窌r,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魯鎮(zhèn)的風情,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文章我們講述了人物描寫的幾種方法,能夠善用我們的這幾種描寫方法,我們筆下的人物一定可以從干癟逐漸豐富,躍然紙上的。
編輯本段記敘文文體知識一.考綱有如下具體要求 關于記敘文閱讀考綱有如下具體要求:(記敘文、新聞、通訊) 1.能指出記敘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理解記敘文所記敘的事件、人物、景物及其所表現的思想意義。
2.理解記敘文的人稱(第一人稱、第三人稱),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的特點和作用。
3.能歸納記敘文的中心思想,理解記敘文的中心和材料的關系、理解記敘的詳略得當。
4.理解和分析記敘中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特點和作用。
5.理解和分析記敘文中常用的表現手法(象征、對照、襯托等)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等),理解記敘性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二.知識點說明 1.記敘文一般都具備六要素,但有的記敘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讀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響表達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2.記敘的人稱有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來敘述的是第一人稱,如《小桔燈》《孔乙己》等。
采用第一人稱來寫,便于直抒胸臆,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和真實感。
以第三人稱的角度來敘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場景等,如《皇帝的新裝》。
其優(yōu)點在于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能從更多的方面自由地敘述。
3.記敘文的線索形式有: (1)以時間轉移為線索 ?。?)以一人為線索 ?。?)以一事為線索 (4)以一物為線索。
?。?)以作者的情感轉變?yōu)榫€索 多數記敘文存在著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
如《藤野先生》,文章除了以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為敘事線索(明線)外,還有作者愛國主度思想感情這一暗線。
4.記敘的順序要求掌握的是順敘、倒敘、插敘三種。
順敘指記敘的時候按照事情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的順序來寫,前因后果、條理很清楚。
如《一面》;倒敘,指記敘的時候把后發(fā)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fā)生的事情寫在后面。
先把結局說出來,吸引讀者了解其起因和過程,如《背影》;插敘,指在記敘過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關的情節(jié),再接著敘述后來的事情,如《驛路梨花》。
5.記敘文常用的層次劃分方法有以下幾種: (1)按事件和發(fā)展過程來劃分《皇帝的新裝》 (2)按空間轉換來劃分,如《老山界》 (3)按內容變化來劃分,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按人物、場景變化來劃分,如《分馬》 (5)按感情變化來劃分,如《荔枝蜜》不太喜歡蜜蜂—想去看蜜蜂—贊美蜜蜂—想變成蜜蜂。
?。?)按表達方式的變換來劃分,如《一件珍貴的襯衫》,抒情—記敘—抒情、議論。
6.理解和分析記敘文中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特點和作用。
理解和分析記敘文中常用的表現手法(象征、對照、襯托等)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等),理解記敘性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7.記敘文雖然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但常常借助議論、抒情、說明來開拓意境,深化主題。
各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 1 敘述:把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過程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
它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表達方式。
2 描寫:是對人物的外形、動作、事物的性質、形態(tài)和景物的狀貌,變化所作的具體刻畫和生動描摹。
3 說明:是用簡明的語言、客觀而準確地解說事物或闡述說事理的一種表達方式。
4 抒情:是作者通過作品中心人物表達主觀感受,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兩種。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是在敘述、描寫、議論中流露出愛憎感情。
5 議論:根據作品寫出自己的見解或道理.小結: 1.記敘文的6要素 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記敘文的人稱 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
3.記敘文的線索:1以時間轉移為線索 2以一人為線索 3以一事為線索 4以一物為線索 4.記敘文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四種 5.記敘文的劃分 按事件和發(fā)展過程、空間轉換、內容變化、人物、場景變化、感情變化、表達方式的變換來劃分 6.記敘文的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語言,動作,外貌,心理,神態(tài),環(huán)境等或正面,側面)、議論、抒情、說明等 7.記敘文的語言的特點:準確,生動 8.記敘文的表現手法:白描、襯托、渲染、對比、伏筆、鋪墊等。
總結: 1.關于記敘文和文學作品閱讀題的解答主要從兩主面著手: 一是概括文章的內容,抓住以下幾個要點: (1)把握記敘文的要素,以寫事為主的應明確寫什么事,寫人為主的應明確寫什么樣的人。
(2)把握關鍵性語句,揣摩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些人,事。
(3)分析層與層之間的關系,理清文章脈絡,然后概括。
二是弄清記敘文和文學作品的結構特點及表現形式。
掌握以下劃分段落的方式: (1) 以時空變化劃分 (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來劃分 (3) 按記敘內容的變化來劃分 (4) 按描述角度的變化、事情發(fā)展的階段來劃分 2.文段在內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聯(lián)系(思想感情)來答 在結構上:總分總 文段在開頭:總起全文 文段在中間:承上啟下 文段在結尾:總結全文或照應主題或首尾呼應。
補充: 童話一般情況下是記敘文,但是也可以用議論的方式來寫作技巧。
記敘文的閱讀,要明確有關的知識點,把握其文體特征。
一、記敘文的概念: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文章。
中學階段,為了教學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訊、人物傳記、回憶錄、寓言、童話、小說等,都劃歸到記敘文教學中。
二、記敘文的分類:從寫作內容與方式看,可分為兩類:簡單的記敘文和復雜的記敘文。
從寫作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四類:1.寫人的記敘文;2.敘事的記敘文;3.寫景的記敘文(即散文);4.狀物的記敘文。
三、記敘的要素:記敘文有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四、記敘的順序:常用的有三種——順敘、倒敘、插敘。
五、記敘的線索:一般有以下幾種——人線、物線、情線、事線、時線、地線。
六、記敘的人稱:一般采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個別時候使用第二人稱。
七、記敘的中心與詳略:整體感知,準確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材料與中心的關系,理解材料的詳略安排。
八、記敘文所用的表達方式:常見的是五種——記敘、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
比較復雜的記敘文,往往幾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
解題思路和技巧: 做記敘文的閱讀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初中三年,我們在課本中學習了大量精美的記敘文。
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
”我們應該從這些例子中學到閱讀記敘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將這些方法應用到課外文段的閱讀中去。
記敘文是我們生活和學習中最常用到的文體。
所以,一定要掌握閱讀和寫作記敘文的方法。
近幾年的中考試題所透露出來的信息顯示:多讀、善思會有利于學習和應試。
比如,從1999年起,國家教委就倡導開展多讀書,讀好書的活動。
2001年頒布的國家《語文課程標準》中更是列出了中學生課外閱讀的推薦書目。
可見,開闊視野,豐富自己的閱讀生活,會使你多方面受益。
二、具體步驟如下: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明確中心。
2.看出文章各個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大體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結構,劃分文章層次。
3.感受文章的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和句義,領會詞句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的含義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深層含義。
6.欣賞文章中優(yōu)美、精辟的語句,初步欣賞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寫,體會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7.閱讀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寫的人或事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選材、組材的特點,體會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8.閱讀小說,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分析人物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的描寫,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理解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略讀,細讀,重讀, 1先大概了解意思 2帶著問題仔細讀 3多讀能更好的掌握書的思想感情 4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理清行文思路編輯本段寫作技巧記敘順序 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分敘。
表達方式 敘述,描寫,議論,說明,抒情,記敘。
人物描寫 外貌,語言,神態(tài),動作和心理描寫。
環(huán)境描寫 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描寫。
記敘文的寫法 1。
時間 2。
地點 3。
事件與事件背景 4。
反映的道理(主題) 5。
自己在這個事件中的頓悟,體會,感想。
這些都同樣重要,如果沒有其中一點,就不是記敘文了,像一個人沒有了心,或肝、肺 常用修辭 1.比喻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甲像乙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 甲是乙 出現 是、成為 如: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現 無 如: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2.擬人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如: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3.夸張對事物的性質,特征等故意地夸張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lián)想效果。
類別 特點 例句 擴大夸張 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縮小夸張 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 超前夸張 把后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后出現 她還沒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lián)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強語言氣氛,加強表達效果。
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5.對偶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強,高度概括,易于記憶,有音樂美感。
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6.反復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音重復某個詞語句子。
反復的種類:連續(xù)反復和間隔反復,連續(xù)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如:山谷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連續(xù)反復) 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間隔反復) 7.設問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8.反問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如: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9.引用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落后,我們應該記住這一真理。
10.借代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
借代種類:特征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先生,給現錢,袁世凱,不行么
11.反語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
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fā)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12對比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如: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臧克家《有的人》)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
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系,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編輯本段記敘文結尾記敘文的結尾技巧 如果把開頭比作“爆竹”,那么結尾就有如“撞鐘”。
古人說過:“好的結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嘗香 茗,令人回味再三。
”與開頭一樣,結尾也很重要。
如果一篇主題鮮明,角度新穎的文章,讀到最后,卻被 一個不妙的結尾掃了興,豈不可惜
結尾除了要服務于文章的內容和中心外,還得受“開頭”的制約,這樣 說來,結尾就更難寫了。
人們稱好的文章的結尾為“豹尾”,從中考作文來看,雖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 結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結尾簡練、生動、恰到好處。
一般說來,同學們的作文結尾易犯的毛病有: ① 畫蛇添足。
即全文已結束,本可耐人尋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幾句,把無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 待,把本可悟出的含義一語捅破。
?、诳蘸翱谔?。
在結尾處為表明自己的立場、態(tài)度,大喊著與文章內容無關的口喊,這種結尾大煞題。
?、弁夏鄮?/p>
結尾意思已經明了,卻遲遲不肯收尾,沖突了文章的主題。
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由此看來,中考作文的結尾顯得特別重要,如何寫好結尾,提高考場作文的質量呢
下面的結尾技巧, 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自然收束式。
不論哪種文體的文章,在把內容表達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設計蘊 意深刻的哲理語句,不去雕琢豐富的象征形體,這樣的結尾謂之“自然結束式”。
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畫蛇添 足、無病呻吟的結尾毛病,顯得單純明快、樸素無華,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廣泛運用。
考場作文氣氛緊張,競 爭激烈,不可能過多地講究什么“式”,什么“法”。
只要富于激情,揮灑自如,寫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 分地表情達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講究“自然”并不意味著隨心所欲,馬虎草率,而是順著文思發(fā)展的自然 趨勢結束全局。
在所學的課文中,這樣的例子較多,在此不加贅述。
2、首尾呼應式。
結尾與開頭要相呼應,寫出既呼應開頭,又不簡單重復的語句,這種結尾方式是各類 文章極常見的收束方法。
這種收束方法能喚起讀者心理上的美感,產生一種首尾圓合,渾然一體的感覺。
如 《一件珍貴的襯衫》,開頭寫了“在我的家里,珍藏著一種白色的確涼襯衫。
”結尾寫道:“四年來,這件 珍貴的襯衫,我精心地收藏著,沒有舍得穿它一次。
”《白楊禮贊》結尾與開頭呼應道:“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 3、卒章顯志式。
這種結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結束時,以全文的內容為依托,運用簡潔的語言,把主題 思想明確地表達出來,或者在全文即將煞尾時,把寫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這種結尾方法又稱“畫龍點晴式”。
如《棗核》結尾寫道:“改了國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么依戀故土 的。
”《記一輛紡車》結尾寫道:“跟困難作斗爭,其樂無窮。
——記一輛紡車。
”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詩句收尾,著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種人生的真諦。
它往往出現在散 文、記敘文、雜文的結尾,用三言兩語,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尋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內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讀者的心中,起到“言已盡,意無窮”的效果。
《驛路梨花》結尾寫道:“驛路梨花處處開。
” 5、抒情議論式。
用抒情議論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夠表達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讀者情感的波瀾,引起 讀者的共鳴,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這種結尾方式主要用于寫人記事的記敘文中,也可用于說明文、議論 文的寫作。
抒情議論式結尾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所以采取這種方式結尾比較自由,好的“抒情議論”式結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給讀者以真實感、充足感。
如《花市》的結尾寫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叢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蘭花吧。
”再如《回憶我的母親》結尾的兩個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議論式的結尾。
作文要一氣呵成,結尾與前面正文一線相生,不可缺痕。
作文的結尾與開頭一樣,是篇篇各異的,但也 有其規(guī)律可循。
上面的幾種結尾方式僅僅只是一些常用的結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結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時扎實的訓練之中,存在于考生的臨場發(fā)揮,存在于考生的“詩外之功”。
舉例 請看一位考生作文的結尾: 假如生命不再擁有綠色,依然還在求索的我們,為什么不行動起來,保護綠色, 保護環(huán)境,讓我們永遠都擁有綠色。
到那時,綠色才會高唱:“我輕輕的來,正如你(沙漠)悄悄地走……”(佚名《假如生命不 再擁有綠色》) 評點:作者自然地由環(huán)境想到了綠色,然后圍繞“假如生命不再擁有綠色”展開話題,文章開篇通 過 “過去”、“今天”、“明天”的對比,突出環(huán)境正在惡化,綠色正在減少,自然引出憂慮 。
接著又巧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中的佳句,引出對生命沒有綠色的思考,給人留下想像 的空間。
中學生朋友們,文無定法,究竟用哪一種結尾法,還要根據文體要求和自己的喜好而定,不 能照搬教條。
如有的可用議論式,有的可用描寫式,有的可用懸念式,有的可用引用式,等 等 ,不一而足。
還需要中學生朋友們在實踐中多訓練多體會,努力去探索,達到舉一反三的效 果。
這樣,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寫出“當如撞鐘,余音繞梁”的結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