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夕陽西下時水面上玩耍的孩子們的句子有哪些
人間重晚情,夕陽別樣紅.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___《鄉(xiāng) 思 》[宋]李 覯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___-《漁家傲》(范仲淹) 平沙落日大荒西,隴上明星高復低《雜曲歌辭·水調歌第一》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 (王維·唐) 天長落日遠,水凈寒波流.李白 《登新平樓》《鄉(xiāng) 思 》[宋]李 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 《雜曲歌辭·水調歌第一》 平沙落日大荒西,隴上明星高復低 白居易 《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絕句·高亭》 好看落日斜銜處,一片春嵐映半環(huán).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杜甫 《落日》 落日在簾鉤,溪邊春事幽.芳菲緣岸圃,樵爨倚灘舟.啅雀爭枝墜,飛蟲滿院游.濁醪誰造汝,一酌散千憂.有關(描寫)落日(夕陽)的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斜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山園小梅 【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秋夜牽情 【宋】朱淑真 纖纖新月掛黃昏,人在幽閨欲斷魂. 箋素拆封還又改,酒杯慵舉卻重溫. 燈花占斷燒心事,羅袖長供挹淚痕. 益悔風流多不足,須知恩愛是愁根. 浣溪沙 【宋】李清照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聲聲慢 【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醉花陰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阮郎歸 【宋】蘇軾 暗香浮動月黃昏.堂前一樹春.東風何事入西鄰.兒家常閉門.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勻.折花欲寄嶺頭人.江南日暮云. 虞美人 【宋】蘇軾 冰肌自是生來瘦.那更分飛后.日長簾暮望黃昏.及至黃昏時候、轉銷魂. 君還知道相思苦.怎忍拋奴去.不辭迢遞過關山.只恐別郎容易、見郎難. 如夢令 【清】納蘭性德 纖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知否那人心?舊恨新歡相半.誰見?誰見?珊枕淚痕紅泫.
描寫太陽從水面上落下去的優(yōu)美句子有哪些
描寫太陽從水面上落下去的優(yōu)美句子: 太陽一邊落下,一邊變換著顏色,好像要把自已炫麗的色彩最后展示給世界萬物看。
它把海面照得金光閃閃,猶如許多金子鋪在海上;天空被它照得一會兒紅彤彤,一會兒金燦燦;幾只飛翔著的海鷗給它照得變成橙黃色的了。
描寫夕陽美景的句子有哪些拜托了各位 謝謝
1、北方鄉(xiāng)村的傍晚,當晚霞消退之后,天地間就變成了銀灰色。
乳白的炊煙和灰色的暮靄交融在一起,象是給墻頭、屋脊、樹頂和街口都罩了—層薄薄的玻璃紙,使它們變得若隱若現(xiàn),飄飄蕩蕩,很有幾分奇妙的氣氛。
小蠓蟲開始活躍,成團地嗡嗡飛旋。
布谷鳥在河邊的樹林子里,用啞了的嗓子嗚叫著,又不知道受了什么驚動,拖著聲音,朝遠處飛去。
2、當晚霞燒紅了半邊天時,海邊沙灘上的人們有的在游泳,有的在拾貝殼,有的在盡情地嬉笑,于是,這里的歡聲像海浪一樣一陣高過一陣。
3、過了一會兒,夕陽突然失去了耀眼的光芒。
它通紅通紅的,上面好像壓了塊千斤重的鋼板,逐步下墜了。
忽然,太陽的下部陷入了天邊的烏云里,把烏云染成了紫檀色,我知道太陽快要下山了,便目不轉睛地望著它,一眨眼,太陽只剩下了小半邊的紅臉盤,它微笑著對我們說:“小朋友,明天見
”說完,便搖著頭倏地鉆進了云層里。
頓時天邊紅彤彤的,好像那里著了火。
這時不僅天邊紅彤彤的,就連我自己也染成了紅色的了。
4、黃昏了,太陽依然不饒人地遲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
夜仿佛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照霞隱褪后的夜色也帶著酡紅。
5、靠近地平線的太陽,象一團快要熄滅的火球。
6、每近黃昏,都有厚厚重重的云霧盤踞在天空,夕陽只能乘一點點空隙,迸射一條條絳色霞彩,宛如沉沉大海中的游魚,偶然翻滾著金色的鱗光。
7、秋末的黃昏來得總是很快,還沒等山野上被日光蒸發(fā)起的水氣消散,太陽就落進了西山。
于是,山谷中的嵐風帶著濃重的涼意,驅趕著白色的霧氣,向山下游蕩,而山峰的陰影,更快地倒壓在村莊上,陰影越來越濃;漸漸和夜色混為一體,但不久,又被月亮燭成銀灰色了。
8、抬起頭,去看夕陽,陽光好像千萬把利劍,直刺入我的眼里,我的眼淚都流了出來。
9、晚上的太陽,穿過了山峰,反映在水里面,好象水上生了一層鐵銹似的
10、我登上了五層樓頂,極目眺望,看到夕陽已經懸掛在半空中了,就像玉盤一般。
它照在人的臉上,人的臉就仿佛鍍上一層金;它照在水面上,河水就浮光躍金,似乎一顆顆神奇的小星星在閃閃發(fā)光;它照在綠樹上,綠樹就好像搽上了一層油,顯得更加翠綠了。
11、夕陽旁邊的云霞色彩變化極多,一會兒百合色,一會兒金黃色,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紅,只要你一眨眼,它又變成了紫檀色了,真是色彩繽紛,變幻無窮。
12、云霞的形狀也一會兒一個樣。
有時像團團棉花, 有時像江面上的波浪,它們變化得是那樣的自然,那樣的迅速,那樣的瑰奇。
13、這時,正是夕陽西下的時分,草原上籠罩起金色的寂靜,遠處山巒披上晚霞的彩衣,那天邊牛乳般潔白的云朵,也變得火帶一般鮮紅。
草浪子息了,牧歸的牛羊群從遠方草原走來,只有那些夜間也不回返的駱駝群,還在柳林附近的湖邊上游蕩著。
14、這是一種類似夏天傍晚庭園中的情景,沒有風,池面映著夕陽的余輝,平靜得象一面金光燦爛的鏡子。
在樹林中間,遠遠地現(xiàn)出一個小村子。
露水降下來,一群家畜混合著鳴聲吠聲和蹄聲,象音樂合奏一般,向家里走去……你們一定會衷心地發(fā)誓,一輩子再不需要比這個更美麗的景色了。
這美麗的黃昏,過二個鐘頭便會消失了,因此更其值得留戀。
它為了保護自己的聲譽,在別人還沒有厭倦之前叫他們珍惜自己,便在恰當?shù)臅r候轉變成黑夜。
15、周圍一片寂靜,靜得憑蚊子的嗡嗡聲都能聽出它在什么地方飛。
左邊的深谷已是一片漆黑。
在峽谷和我們之間,暗藍色的峰巒重重疊疊,布滿層層積雪,矗立在剩下一抹殘陽的茫茫天際。
星星開始在蒼茫的天空中閃爍,奇怪的是我覺得它們比我們北方的星星要高得多。
道路兩旁豎立著一塊塊光溜溜的黑色巖石。
雪地里偶爾露出幾叢灌木,但它們的枯葉紋絲不動。
在這沉沉酣睡的大自然懷抱里,聽到三匹困倦的驛馬的嘶聲和忽高忽低的俄羅斯鈴鐺的響聲,倒是別有風味的。
純手打,請采納
古人描寫水的詩句
1、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____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2、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____李白《登金陵鳳凰臺》3、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____《沁園春·長沙》4、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____杜甫《絕句二首》5、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____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6、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____蘇軾《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曉景》7、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____杜甫《登高》8、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____張若虛《春江花月夜》9、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____王維《使至塞上》10、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____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11、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
____白居易《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12、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____葉紹翁《夜書所見》13、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____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14、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____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15、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____張若虛《春江花月夜》16、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____白居易《暮江吟》17、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____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18、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____柳宗元《江雪》19、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____杜甫《旅夜書懷》20、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____王之渙《涼州詞二
有句歌詞是 看那青山都繞在水上,看那彩霞吻著夕陽是什么歌
夢里水鄉(xiāng) 作詞:洛兵 作周迪 演唱:江珊 春天的 請我到夢中的水鄉(xiāng) 讓揮動的手 在中飄蕩 不要驚醒楊柳岸 那些纏綿的往事 化作一縷青煙 已消失在遠方 暖暖的午后 閃過一片片粉紅的衣裳 誰也載不走那扇古老的窗 玲瓏少年在岸上 守候一生的時光 為何沒能作個你盼望的新娘 淡淡相思都寫在臉上 沉沉離別都在肩上 淚水流過臉龐所有的話 現(xiàn)在還是沒有講 看那青山蕩漾水上 看那晚霞吻著夕陽 我用一生的愛去尋找那一個家 今夜你在何方 轉回頭迎著你的笑顏 心事全都被你發(fā)現(xiàn) 夢里遙遠的幸福它就在我的身旁 暖暖的午后 閃過一片片粉紅的衣裳 誰也載不走那扇古老的窗 玲瓏少年在岸上 守候一生的時光 為何沒能作個你盼望的新娘 淡淡相思都寫在臉上 沉沉離別都在肩上 淚水流過臉龐所有的話 現(xiàn)在還是沒有講 看那青山蕩漾水上 看那晚霞吻著夕陽 我用一生的愛去尋找那一個家 今夜你在何方 淡淡相思都寫在臉上 沉沉離別都在肩上 淚水流過臉龐所有的話 現(xiàn)在還是沒有講 看那青山蕩漾水上 看那晚霞吻著夕陽 我用一生的愛去尋找那一個家 今夜你在何方 轉回頭迎著你的笑顏 心事全都被你發(fā)現(xiàn) 夢里遙遠的幸福它就在我的身旁
夕陽美景的詩句
“水之潤下無孔不入;火之炎上無物不焚;雷之肅斂無堅不摧;風之肆拂無阻不透;土之養(yǎng)化無物不融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蒹葭》)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曹操:<觀滄海))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詠鵝》)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門山》))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劉禹錫:《竹枝詞》)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楊萬里:《小池》)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瀑布● 斷山疑畫障,懸溜瀉鳴琴。
唐·王勃《郊園即事》斷山:懸崖峭壁。
畫障:貼畫的屏風。
懸溜:懸流的瀑布。
鳴琴:形容瀑布之聲。
●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廬山瀑布》銀河:天河。
九天:天的極高處。
極寫廬山的瀑布的高、水流的猛、飛泉的白,是寫瀑布的名句。
充分展示詩人豪宕的胸懷。
●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唐·李白《望廬山瀑布》形容瀑布的傾瀉和潔凈:風吹不散,銀白如空。
● 瀑布天落,半與銀河爭流,騰虹奔電,潈射萬壑,此宇宙之奇詭也。
唐·李白《秋于敬亭送從侄專游廬山序》潈(cóng)射:噴射。
壑:土溝。
奇詭:奇妙怪異。
描寫廬山香爐峰瀑布的奇觀。
● 水懸三尺,瀉階隅,滿石渠,昏曉如練色,夜中如環(huán)佩琴筑聲。
唐·白居易《廬山草堂記》隅:角落。
昏曉:黃昏、拂曉。
練:白綢。
環(huán)佩:身上飾玉。
筑(zhù):弦樂器。
描寫瀑布,繪聲繪色。
● 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流水,缺月如弓。
宋·辛棄疾《沁園春》前兩句描寫山上的一道湍急的瀑布傾落,水花萬點;后兩句形容橫跨在溪流上的板橋如一彎新月。
● 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
元·喬吉《雙調水仙子·重觀瀑布》飲澗:形容瀑布拱身之狀。
連用三個比喻,極寫瀑布的動態(tài)。
● 自天飛下龍涎,走地流為一股泉,帶風吹作千尋練。
元·徐再思《雙調水仙子·惠山泉》涎(xián):口吐的涎水。
練:白色絲物。
想象、描寫、夸張,三管齊下寫瀑布的水勢、流速、顏色。
●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
清·何紹基《山西》新晴:天剛放晴。
大?!? 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莊子·秋水》尾閭(lǘ):傳說為海水排泄的地方。
萬川入海,從來沒有停止過,海水也從來沒有滿溢過;海水排泄,也從來沒有干涸過。
后人每用這句子說明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周而復始的。
●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三國·魏·曹操《觀滄?!讽偈褐附窈颖笔吠たh西南的大碣山。
何:那么。
澹澹(dàn):水波蕩漾的樣子。
竦:即聳。
峙(zhì):挺立。
這是作者窮追袁紹殘部路經碣石時所作。
描繪了海波蕩漾、山島聳立,木繁草茂的壯觀圖景,烘托他當時昂揚的氣概。
●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晉·樂府民歌《西洲曲》空綠:指倒映在水中的碧空。
卷起簾幕天穹自然顯得高遠,海水搖漾著空中的碧綠之色。
境界壯闊動蕩,“搖空綠”三字,奇警。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勾勒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圖景:春天潮水涌入長江,江海連平,明月潮水相伴而生。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殘夜將盡,朝陽已從海面升起;江南春早,年底江上已露春天氣息。
作者為客日久,日復一日,年一復一年,歲月蹉跎,回鄉(xiāng)無日,送書無人,觸景傷情,所以有上述的描繪。
●滄海先迎日,銀河倒列星。
唐·杜甫《不離西閣》旭日浮于滄海,眾星掛在銀河。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唐·李賀《夢天》齊州:中州,亦即中國。
九點煙:我國古代曾分置九州,登高遠望如九點煙。
一泓(hóng):一汪:繪出一幅壯觀的九州高空鳥瞰圖,可見作者氣勢不凡的胸懷和濃烈的浪漫色彩。
●八月濤聲孔地來,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劉禹錫《浪淘沙》八月濤聲:指浙江省塘江大潮的聲響,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最為壯觀。
觸:碰、擊。
兩句把勢大聲洪的江潮描繪得如在目前,使人驚心動魄。
全詞是一幅精采的海邊觀濤畫。
●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
唐·趙嘏《錢塘》中秋:錢塘江海潮,以中秋之夜最為壯觀,歷來譽為天下勝境。
寫靜景的壯闊和動景的聲勢,都極為出色。
●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指顧雪成堆。
宋·蘇軾《望海樓晚景》一線:形容浪頭象一排白線涌來。
指顧:指點顧盼,喻時間極短。
寫江潮水初上的雄渾景色。
李白《橫江詞》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之句,附錄于此,以供參照。
●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
宋·蘇軾《八月十五日看潮》幾許:多少。
渾:簡直。
極寫江潮的高大。
●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宋·潘閬《酒泉子》潮水洶涌沖來的時候,真疑心,大海里的水都光了,到處都象迎接潮水的鑼鼓聲。
兩句描寫錢塘江潮水排山倒海的磅礴氣勢。
● 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懷空。
宋·陳師道《十七日觀潮》瑤臺:傳說中的神仙住所。
潮水象一道白色的長虹從遼闊的沙灘上奔涌而來,又象天仙在瑤臺上失手打翻了玉杯把瓊漿傾瀉而下。
以豐富的想象,極狀錢塘江潮奔騰之急,聲勢之大,變化之速。
●江海不與坎井爭其清,雷霆不與蛙蚓斗其聲。
明·劉基《郁離子》坎井:指淺井。
比喻寬宏大量者不與小人一般見識。
●海水有門分上下,江山無地限華夷。
清·陳恭尹《厓門謁忠祠》這是作者寫新會厓門懷古的詩。
厓門三忠祠,祀宋末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三名臣。
觸景生情,懷古痛今,憂時傷國,溢于言表。
●地到盡時天不斷,人能來時鳥難過。
清·沈受宏《渡海》寫盡大海之遼闊。
● 白馬千群浪涌,銀山萬疊天高。
清·宋琬《西江月·錢塘門外作》此錢塘觀潮之作,以白馬奔騰,銀山萬疊形容潮浪洶涌壯觀。
●乾坤浮一氣,今古浸雙丸。
清·張照《觀海》乾坤:天地。
浮:融。
雙丸:指太陽、月亮。
兩句寫大海的景觀,頗有哲理。
●海上波濤回蕩極,眼前洲渚有無中。
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風翻水泛紅。
清·陳去病《中元節(jié)自黃浦出吳淞泛?!蜂荆▃hǔ):水中陸地、小島。
磨:摩擦。
炙:烤。
作者于1908年由上海乘船渡海赴汕頭,到廣東從事革命活動。
沿途看到海中壯觀的景色:波濤翻滾、小島朦朧、云天如碧、海面泛紅。
詩句的境界開闊、意氣豪邁。
溪泉●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唐·王維《送梓州李使君》杪(miǎo):樹梢。
詩句描寫山上雨后從樹叢間噴出了百道飛泉的奇觀。
詩中采用了“高遠”取景法,從一個適當?shù)母叨龋高^近處低處的繁樹茂林,看到遠處高處的巔崖懸泉,將二者“疊合”在一個平面上,造成了一種新鮮奇特之感。
●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唐·杜甫《詠懷古跡》群山不讓一條溪水奔流,把溪水攔在山間日夜喧鬧;待它來到前頭的山腳盡處時,溪流已變成堂堂的大水直奔山村。
寫溪水到底是攔不住的,可比喻時代的潮流不可阻擋。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唐·杜甫《佳人》兩句的寓意眾說紛紜。
按詩意是比喻“佳人”貞潔自守的節(jié)操。
● 恬淡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唐·儲光羲《詠山泉》恬(tián)淡:安靜清淡。
以山間的清泉比喻自己的安閑自得。
● 紅樹醉秋色,碧溪彈夜弦。
唐·湘驛女子《題玉泉溪》紅樹:楓葉秋天變紅,故稱。
彈夜弦:比喻溪水潺流之優(yōu)美音響。
● 江動月移石,溪虛云傍花。
唐·杜甫《絕句六首》江水流動,月移石影;山溪空寂,云霧傍花。
活畫出一幅清幽的月夜溪流圖。
● 積之涓涓,泄之浩浩。
宋·王安石《風俗》積;蓄。
涓涓:形容水流的細長。
泄:排泄。
言簡意賅,積小泄大,說明累積難而消耗易,對人們治國、理財、治學甚有啟迪。
● 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
宋·蘇軾《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舞雩(yú)風:和暢的春風,指作者理想中的境界。
這是作者被貶在海南時所作詩句,表現(xiàn)出隨遇而安的豁達情懷。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宋·楊萬里《小池》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細流:指泉眼愛惜泉水,不愿多流一點。
晴柔:晴天柔和的風光。
詩句清新活潑,自然靈巧,是“誠齋體”的典型代表作。
● 溪聲夜?jié)q寒通枕,山色朝晴翠染衣。
宋·張耒《屋東》通:通透襲人之意。
朝晴:拂曉天晴。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宋·辛棄疾《生查子·游雨巖》描繪沿溪行走時的倒影,體物入微,富于奇思妙想。
● 清泉自愛江湖去,流出紅墻便不還。
清·查慎行《玉泉山》紅墻:指富貴之地。
褒頌清泉,寧愿奔向江湖,也不為紅墻拘禁,有言外之意。
●卻笑溪聲忙底事,奔流偏欲到人間。
清·趙愈《溪聲》忙底事:到底忙些什么事。
借笑溪聲來嘲諷世俗--喜好喧鬧而不懂得享受山中的幽靜。
●夜深更飲秋潭水,帶月連星舀一瓢。
清·鄭燮《訪青崖和尚》寫秋水的妙句,妙在“帶月連星”,實在棋高一著。
江河●誰謂河廣
一葦杭之。
《詩經·衛(wèi)風·河廣》葦:如蘆葦那么小的扁舟。
杭:即“航”。
誰說黃河寬
一葉扁舟就能渡過。
● 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沚 《詩經·邶風·谷風》涇(jīng):涇水,發(fā)源于寧夏六盤山。
渭:渭水,發(fā)源于甘肅烏鼠山,與涇水合流后注入黃河。
湜湜(zhí):水清的樣子。
沚沚(zhǐ):止。
涇與渭相比時才顯得渾濁,它不流的時候也是清的。
作者以涇水作自比,以渭水比新人。
自己并不丑,只是與新人相比,才顯得不美,成語“涇渭分明”源出于此。
●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南朝·梁·吳均《與宋元思書》湍:急流。
甚:很象。
奔:指奔馳的馬。
● 波流將月去,潮水共星來。
隋·楊廣《春江花月夜》將:帶。
描寫“波流月,潮帶星”的景象,波光閃爍,星月交輝,形象生動,用詞精警。
●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唐·王之渙《出塞》孤城:玉門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是古代從河西走廊通西域的重關。
仞(rèn):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相當八尺或七尺。
寫黃河水流的高遠,玉門關地勢的險要。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唐·王維《漢江臨眺》江:指漢江。
天地外:形容江流之漫長。
有無:若有若無、時隱時現(xiàn)。
詩句景色朦朧,掩映動蕩,想象豐富,充滿浪漫色彩。
●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唐·李白《贈裴十四》落天:夸張手法形容黃河從高原山岳向平原低處的流向。
寫:瀉。
以大海喻胸懷,貼切形象。
●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唐·李白《將進酒》天上:形容黃河之高,因它發(fā)源于高峻的昆侖山脈。
描寫黃河源遠流長,水勢雄壯,奔騰而下,直瀉大海,一去不回,寄寓作者對歲月如流,年華不復返的感慨。
●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
唐·李白《公無渡河》昆侖:指昆侖山,東段的巴顏喀拉山是黃河發(fā)源地。
龍門:在今山西河津縣,傳說夏禹治水至此。
寫黃河沖決昆侖,咆哮而下,直奔龍門,顯示它洶涌澎湃,不可阻擋的聲勢。
● 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
唐·李白《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觸:碰、擊。
盤渦:旋渦。
轂(gǔ):車輪的軸。
秦地:華山一帶,古為秦國之地。
雷:雷鳴。
詩人極寫黃河奔騰萬里的聲勢。
●黃云萬里動風聲,白波九道流雪山。
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九道:長江流至潯陽分為九條支流,亦稱九派。
雪山:形容波濤如雪似山。
這是詩人俯瞰長江所看到的壯觀景色。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唐·杜甫《登高》這是詩人九月九日在夔州登高時寫下的千古絕唱。
仰視則聞高山落葉的蕭蕭之聲,俯瞰則見長江駭浪的滔滔之勢,而葉落無邊,江流不盡,更顯得秋風的勁厲,秋色的蒼茫,秋聲的肅殺,擴大了畫面,增強了氣勢。
作者悲秋的情調,顯然如見。
● 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吳松半江水。
唐·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焉得:怎么得到。
并(bīng)州:古九州之一,傳說所產剪刀著名。
翦:剪。
晉代索靖觀顧愷之繪畫,長嘆一聲:“恨不帶并州剪刀來,把松江半幅白練剪而歸去。
”詩人以此贊美王宰的畫,典故隨手拈來,形象貼切,又毫無痕跡。
● 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
唐·韓愈《進學解》障:阻擋。
回:挽。
既:已經。
倒:傾瀉。
愿意是作者借別人的話肯定他自己,好象阻攔百川使它向東流,挽回已倒下去的巨浪一樣。
兩句境界博大,氣勢磅礴。
后人每用來形容扭轉乾坤的巨大氣魄。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唐·白居易《長相思》汴(biàn):水:曾改道,流經河南、江蘇、安徽等地。
泗水:由山東流入淮河,上游四源并流,故名。
瓜洲:城名,在運河與長江匯合處,當時很繁盛。
詩句描寫婦人登樓遠眺,觸景生情,思緒交織。
●眉月晚生神女浦,臉波春傍窈娘堤。
唐·白居易《天津橋》眉月:指陰歷初三、初四。
新月彎曲如眉,故稱。
神女浦:地名。
臉波:眼波。
窈娘堤:堤岸名。
以人的形象比喻景物,獨出心裁,惟妙惟肖。
● 萬丈赤幢潭底日,一條白練峽中天。
唐·白居易《十年三月三十日別微之于泮上》幢(chuáng):儀仗用的一種旗幟。
練:白絹。
俯視深潭,太陽象巨大的赤旗鋪在潭底;仰望高空,天面象長長的白練飄在峽頂。
●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韋應物《滁州西澗》野渡:郊野渡口。
野渡晚雨后所見,流露出詩人任其自然,不進不退的處世哲學,與他“扁舟不系與心同”的心境是一樣的。
●河源怒觸風如刀,剪斷朔云天更高。
唐·溫庭筠《塞寒行》河源:黃河源頭。
怒觸:黃河咆哮的景象。
朔:北方。
● 溶溶漾漾白鷗飛,綠凈春深好染衣。
南去北來人自老,夕陽長送釣船歸。
唐·杜牧《漢江》染衣:形容江水之色映照衣裳。
前兩句寫江面美色,后兩句嘆息自己在宦途中奔波消磨,看到悠閑的漁翁,更有無限感慨。
意境含蓄委婉。
● 一條雪浪吼巫峽,千里火云燒益州。
唐·李商隱《送崔玨往西州》吼:形容驚濤駭浪的聲音。
巫峽:西起四川巫山縣,經湖北巴東縣,綿延四十公里,由長江橫切巫山而成。
燒:形容紅色云彩的燦爛。
益州:今四川成都一帶。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
唐·錢起《省試湘靈鼓瑟》人不見:指技藝超絕的湘水女神奏完曲子后隨風而去。
數(shù)峰青:指女神離去后只見江邊幾座碧綠的山峰。
一曲既終,伊人不見,余音仿佛還在江水之上和峰巒之間蕩漾。
這樣描寫,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交融,情景歷歷,意與境和諧統(tǒng)一,余味不盡。
● 看白鳥,下長川,點破瀟湘萬里煙。
五代·張松齡《漁父》白鳥:鷺。
下長川:指鳥沿著江流飛翔。
瀟湘:湖南境內的瀟水和湘江。
煙:煙霧籠罩。
●好是滿江涵返照,水仙齊著淡紅衫。
宋·李覯(gòu):《憶錢塘江》好是:最美的是。
涵:容。
返照:指江水反映夕陽,滿江通紅。
水仙:水中女神。
此與唐代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都極寫水上殘陽之紅,各擅其妙。
●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宋·王安石《金陵懷古》練:白色綢子。
簇:攢聚。
征帆去棹:船只來來往往。
背:形容迎風招展。
矗:豎起。
云淡:形容五彩的船只象籠罩在淡淡的云氣里。
星河:比喻長江。
鷺起:南京西南面的長江上有個白鷺洲,白鷺飛舞。
畫圖難足:畫也畫不出那么好。
描寫金陵一帶的長江晚秋景色,極為精采。
●行人稍度喬木外,漁舟一葉江吞天。
宋·蘇軾《書王定國所藏煙江壘嶂圖》稍:正。
度:過。
喬木:指樹林。
一葉:比喻小舟的輕快。
江吞天:指天色倒影在江上,水天一色。
這是首題畫詩,虛實遠近處理得很好。
● 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
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
宋·蘇軾《百步洪》鷹隼(sǔn):鷹類的統(tǒng)稱。
落:降落獵物。
注:沖的姿態(tài)。
柱:琴瑟之柱。
用兔、鷹、馬、弦、箭、電珠七種疾馳的事物連喻洪水沖瀉,如明珠一串,把百步洪的態(tài)勢描繪得淋漓盡致。
● 十分瀲滟金尊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宋·蘇軾《有美堂暴雨》瀲滟(liàn yàn):水勢浩大的樣子。
尊:即“樽”,盛酒的器具。
羯鼓:用羊皮做的鼓。
江水暴漲波光閃動象斟滿美酒,雨聲急促象千支木杖擂羯鼓。
●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指長江。
風流人物:杰出的英雄人物。
以長江比喻時代洪流,既帶走千古歲月,也帶走千古風流人物。
“淘盡”二字,富有哲理,耐人尋味。
●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穿空:一作“崩云”。
拍:一作“裂”。
極狀赤壁的長江天險的景色。
“亂石”為仰視的高峭石壁,寫造型;“驚濤”為俯視的奇險江岸,寫聲音;“堆雪”為遠望的洶涌波濤,寫色彩。
詞句借亂石驚濤之景,抒豪放之情,襯托千古英雄人物的業(yè)績。
●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宋·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郴江:在今湖南省南部,于郴州城東,流主湘江。
幸自:本自。
瀟湘:即瀟水、湘水,合流后稱湘江。
郴江原自繞郴山而流,為什么不甘寂寞而向北流下瀟湘去
暗示我今日被貶南方,無法北歸觸景傷懷,其何以堪
作者把無法排遣的愁苦渲泄到山水之中了。
●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宋·柳永《八聲甘州》是處:到處。
苒苒:即冉冉,逐漸推移的樣子。
在秋風秋雨中,一切紅的綠的都已黯然失色,大自然把美好的景物一步步推向消亡;只有滔滔長江水,靜悄悄地向東流去。
寫天地的無情,大江的永恒。
●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動兩潮來。
宋·趙抃《次韻孔憲蓬萊閣》蓬萊閣:在山東蓬萊縣北丹崖山上,下臨海岸。
涵容:包容。
百川入海,天地之大無所不包;早晚潮漲,海水浮動而來,境界壯闊生動。
●一江秋水浸寒空,漁笛無端弄晚風。
萬里波心誰折得,夕陽影里碎殘紅。
宋·王杲《浪花》浸寒空:形容水天一色,深秋意寒。
碎殘紅;形容浪花映晚霞。
有人請王宗作詠物詩,以“浪花”為題,兼押“紅”字,他一揮而就。
秋水、晚風、波心、殘紅層層渲染,句句扣緊主題。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宋·辛棄疾《南鄉(xiāng)子》悠悠:又長又遠的樣子。
以無窮無盡、日夜奔流的長江比喻社會發(fā)展,是傳誦千古名句。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宋·曾公亮《宿甘露僧舍》銀山:白浪如山。
筆力雄邁,收句以小見大,咫尺千里。
“放入”二字形象而有氣魄,使人們讀后胸懷廣闊,目光曠遠。
與唐代杜甫《絕句》“窗含西嶺千秋雪”,宋代蘇軾《南堂》“掛起西窗浪接天”,宋代周紫芝《凌敲(間囂)晚眺》“開窗忽擁大江來”,一樣筆法。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凈洗,花香不了。
宋·張炎《南浦·春水》不了:沖洗不掉的意思。
古人曾說過:“賦水不當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
”這里以云、山、花、香等到美不勝收的春景襯托出春水之美。
作者因此詞,而得“張春水”之佳名。
●大波一跳入半天,粉碎銀山成雪片。
宋·楊萬里《池日移舟入江》波:浪。
銀山:比喻雪白而高大的浪頭。
極度的夸張和比喻,大氣磅礴。
●午夜江聲推月上,浪花如雪寺門前。
元·鄭元祜《寄金山普衲》“推月上”既寫明月的升起,雙狀江濤之洶涌,極為精到。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明·高啟《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江:指長江。
長江從群山中流出來,山勢與水流一樣,都向著東方。
●云開巫峽千峰出,路轉巴江一字流。
明·吳本泰《送人之巴蜀》云開:云開霧散,也有云霧劈開的意思。
巴江:由四川巫山到湖北巴東一帶的長江。
一字流:形容水路狹窄,兩岸山峰陡峭,當中如水流一線,用字警煉。
●落日千帆低不度,驚濤一片雪山來。
明·李攀龍《送子相歸廣陵》低:舟帆低垂。
度:過。
寫一個日暮驚濤驟起的場面。
●亙地黃河出,開天此一門。
明·顧絳《龍門》亙地:橫貫。
此一門:指山西與陜西之間的龍門山。
●江水東流自朝暮,蘆花瑟瑟西風度。
金戈鐵馬過江來,朱門大第誰能顧。
清·吳偉業(yè)《蘆州行》自:向。
度:過。
江水日夜向東流,西風蘆花秋瑟瑟;今日清兵過江,豪門大族都置國難于不顧了。
借景抒懷。
寫明亡之事,可見歷史與自然界一樣,都是無情的。
●雨前方恨湘水平,雨后又嫌湘水奔。
清·魏源《三湘棹歌三首》三湘:指湖南境內的三條河流。
語句明白曉暢,寓意頗有哲理,可作為事物不能兩全其美的一個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