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高州年例的詩句
《清明郊行》宋朝王邁年例清明是暮春,今年春事卻平分。
故添一閏知天巧,欲探群芳奈雨頻。
煙樹對人愁脈脈,暮山似我老陳陳。
感時莫灑花前淚,不道中原漲戰(zhàn)塵。
年例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伽
年例是粵西地區(qū)一個獨特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所謂年例,即是年年有例
在中國的眾多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春節(jié)可算是最為熱鬧的。
然而在粵西嶺南一帶,在春節(jié)之后仍有特別的節(jié)日要過,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習俗——年例。
年例,也可以叫年宵,但是和年宵又不同。
茂名、化州、高州、電白縣、信宜及鄰近的湛江、吳川一帶,廣西北流南部六靖、清灣、石窩、白馬、大倫、扶新、平政等鎮(zhèn)每年都會舉辦年例,各地舉辦地年例的時間各不相同,集中在過完春節(jié)的農(nóng)歷正月、二月份,其余一些“翻秋”年例(在秋收后的一個月舉行,大都是在農(nóng)歷三月至十一月)則每個月都有,年例節(jié)一般一個村莊一天,少數(shù)兩三天。
也有附近數(shù)條村莊的年例節(jié)都是在同一日的。
農(nóng)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廟為中心,周圍幾個村子一起舉行。
少數(shù)地方一年中還會舉辦兩次年例。
一、年例分布地 在粵西,有年例這種風俗習慣的地區(qū)主要有:茂名(現(xiàn)管轄茂南區(qū),茂港區(qū),電白縣),高州市,信宜市和化州市和湛江、吳川一帶。
二、年例來由 年例來由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的地方志就有記載,光緒《茂名縣志·風俗》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nóng)歷二月)鄉(xiāng)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
” 一說:據(jù)父老相傳,茂名的“年例”也是由元宵節(jié)衍化而來。
據(jù)父老相傳,自漢唐以來,中原文化習俗逐漸滲透粵西大地,元宵節(jié)持燈嬉游的習慣也被接受,與本地習俗結(jié)合后,逐步演變成現(xiàn)今隆重熱烈、極受村民重視的民俗節(jié)日。
一說,年例和洗太夫人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
史料中顯示年例活動是由洗氏家族而興起,長期演化后成為今天的年例。
洗太夫人是當?shù)氐囊晃活H有影響力的人物,她為維護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jié)作出了卓越貢獻,被周恩來總理譽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在年例中“游神”所用的神像中,便有洗太夫人的塑像造型。
可見她在當?shù)厝诵闹械牡匚?,像神一樣崇高?/p>
當?shù)厝巳绱司粗匾晃粣蹏慕韼接⑿?,也多少反映出他們的一種英雄主義情懷及愛國主義思想。
或許把洗太夫人尊為神只是現(xiàn)在的人延習了祖先的做法,把拜洗太夫人僅看成是年例的一種形式。
但其中所包涵的那種文化內(nèi)涵,是泯滅不了的。
洗夫人文化使年例更具歷史意義,它傳承的不是只有封建的迷信思想,還有一種具有積極意義的人文精神。
三、年例時間 各地舉辦地年例的時間各不相同,只要集中在過完春節(jié)(舊年)的農(nóng)歷正月份,但在整個地區(qū)從農(nóng)歷正月初一到農(nóng)歷12月30日都有過年例的,有些地方一年中還會舉辦兩次年例年例一般都是在農(nóng)村舉行,在年例這天,外出的人大都會返回原來的村子做年例,年例一般會維持三天,第一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
而貫穿整個年例的大都是迷信的活動。
年例開始的日子各個地方會有所不同,有時甚至是隔壁的村落都會在不同時間做“年例”,主要是方便不同地區(qū)之間的人們親戚相互走訪。
四、年例的重要性 粵西人過年例,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
所以每當中國大地正在為過年而忙碌準備的時候,仍保留年例這一習俗的粵西人卻會在過年后不久各自的年例期忙碌起來。
春節(jié)的意義在大多數(shù)農(nóng)村地區(qū)意義不重,不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市區(qū)里,越來越多的人們也慢慢將春節(jié)轉(zhuǎn)化為自己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不過在農(nóng)村,為人樂道的還是年例,做“年例”,探“年例”,吃“年例”是農(nóng)村人不變的節(jié)目,許許多多的小孩子也在盼年例。
年例是茂名人最為熟悉的節(jié)日,據(jù)說在文革時期,因政治原因和年例中回穿插一些“游神”等迷信活動,一段時期被終止過。
但隨著動亂的過去和人們思想觀念的開放,年例這一獨具粵西特色的節(jié)日再度盛行。
傳統(tǒng)的年例也有不少改變:迷信色彩的活動相對減少,而更注重親朋戚友之間的感情聯(lián)絡。
可以說,年例已變成粵西人年末的狂歡節(jié),是慶祝一年辛苦豐收,聯(lián)絡感情的節(jié)日。
年例大概流程。
粵西人常說“睇年例”和“吃年例”,而現(xiàn)在在粵西城市中,一般的年例都以吃為主,更多的習俗在農(nóng)村還保留著,所以要了解地地道道的年例還是要深入農(nóng)村中。
五、游 神 “擺宗臺”是神游的一部分。
這是年例活動中最熱鬧的場面。
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臂挎肩挑,把準備好的供品集中到村頭或村中的一塊空地上,擺上供桌。
最顯眼的供品當然是雞。
茂名人無雞不成席,自然也就無雞不上供了。
經(jīng)過挑選取和煮制的一只只雞,胖鼓鼓、油汪汪,脖子挺起一個彎,顯得雄赳赳的。
雞的嘴里總要銜著一個利事袋(相當錢袋),是準備接納神的恩賜的。
雞頭都朝向一個方向——神將要蒞臨的方向。
除了雞以外,酒、肉、魚、水果等一切人們在節(jié)日里享用的東西,都要拿來給神歆享。
有些地方供品中間還要插上高高的臘燭,橫豎成行,光焰閃耀,增添了不少溫馨神秘的氣氛。
煙花爆竹是不可少的。
它們隨著其他供品,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地涌向供桌旁,盤卷著對神的虔誠,有的幾乎大如磨盤。
孩子們把一盤盤的爆竹展開,一掛一掛地接在一起,連成幾十丈長年全村人的同心結(jié),和驅(qū)魃迎神的紅色的陣。
迎神的氣氛越來越濃,可以看到,可以聽到,也可以聞到。
忽然,一陣羅鼓響起,人們的表情立刻敬畏起來,目光投向一個方向:神正向他們?nèi)饺阶邅怼?/p>
神是威武地坐在轎里,被儀仗隊送著的。
自然有鳴羅開道,有鼓樂齊鳴,有旌旗招展……于是事先連好的爆竹震耳欲聾地響起,報告人們的無限喜悅和尊敬;成捆的紙香火光閃閃地燃起,表達著人們對神的無限慷慨和虔誠;濃烈的煙霧遮天敝日地騰起,襯托著神的慈目笑顏。
唯有那些由雞領銜的供品一動不動,靜待神的唇溫。
神被抬著繞供桌繞了三周以后,停了下來,盡情接受人們的祭,于是一些人(多是老年人、婦女和湊熱鬧的孩子)開始俯下身來,不住地叩頭、禱告…… 在人和神都心滿意足之后,神又開始起駕,奔向另一個集滿了香火、供品和人群,集滿了敬重和虔誠的公祭場所,這們不辭辛勞地奔來奔去就叫“游神”。
神是從廟里請出來。
他們是人們塑成的泥身、木身或金身。
過了年例,他們還要回到廟里過平常的日子。
每個地方的游神時間一般都是年例當日,有些地方是中午或凌晨,各地不盡相同。
而游神的隊伍,是正月初(年例前),村民們通過抽簽等各種方法組成的。
有負責擔彩旗的,有負責抬鼓,有負責敲鑼打鼓的,還許多村中的小孩和大人手拿自制的火炬跟隨隊伍,而其中抽中抬菩薩的村民更是被大家認為的幸運兒,因為大家都相信抬菩薩來年會得到菩薩的保佑。
這樣一隊龐大的游神隊伍在村中游行,接受村民的朝拜,煞是壯觀。
六、賀 丁 賀丁俗稱“點燈”。
這個習俗在大多數(shù)農(nóng)村都存在,但各地方具體有不同做法,以下說的只是一種。
當某村有男丁出生,在年例期期間,該戶村民就必須在該村注定地方(一般是村里的廟前)點一盞花燈,燈內(nèi)并且要一直亮著長壽燈。
而該戶還要做一種當?shù)靥厣拿字破贩职l(fā)給本村同祖宗的村民。
而還必須在年例前一天在家里擺下“點燈酒”,宴請親朋戚友。
而點燈是僅限家里出生男丁,一旦家里生的是女孩則無需做以上事情。
所以這種習俗凸顯了農(nóng)村重男輕女的思想仍十分嚴重。
但這種風俗在許多地區(qū)意義也變得越來越小,畢竟大家已經(jīng)慢慢接受了生男生女都一樣的觀念。
七、宴 客 宴客就是所謂的 “吃年例”了 ,這也是粵西人現(xiàn)在過年例的重頭戲。
宴請客人,這是年例活動中的一外最具有實質(zhì)性的內(nèi)容。
為神準備的豐盛的供品,在神的面前大大方方地擺放了一陣以后,又絲毫無損地拿回了家,經(jīng)過一番深加工,擺到了餐桌上,讓客人大魚大肉大食一餐。
年例請客可不像目前一些人為了求人辦事那種宴請——具有明確的走人情的目的,年例請客似乎是為請而請;來的客人主人不必熟悉,甚至從沒聽說:隨著親戚或朋友來了,一概歡迎,甚至多多益善,來客越多擺的臺數(shù)越多就證明該戶人家越興旺。
相反,誰家來的客人少,會感到門庭冷落。
這到底為了什么
大概為了慶祝舊一年的順利和祈求新一年的吉祥,為了一種人氣。
這顯然也是一種遺風。
陸游就赴過類似的酒宴。
他在《游西山村》詩中曾寫道:“莫笑農(nóng)家臘灑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古樸風存。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花明一村”。
寫的是當時的農(nóng)民在祭祀土地神的社日到來之前慷慨待客,慶祝豐年的情景。
陸游無條件地吃了農(nóng)家的雞宴以后,深感農(nóng)家的純樸和熱情,只有高興,而沒有顧慮,所以詩最后竟寫道:“從今若許閑乘月,拄仗無時夜扣門”,隨時都想去吃
八、年例的意義 過去的年例包含有接菩薩、擺宗臺、游神、宴席、唱戲幾大項,費用一般由宗族或村中德高望重的長者出面邀各家各戶出錢集資,按人口收費(即一戶人家共有多少人就收多少份,包括嬰兒及老人),俗稱“人口錢”。
現(xiàn)今的年例已經(jīng)基本摒棄了迷信色彩,但亦產(chǎn)生了一些其他不良風氣.如人們間籍做年例的排場,人氣多少來互相攀比產(chǎn)生浪費等.這些問題仍是存在的,但更多粵西人做年例,吃年例.只是為了在歲末年初中,親朋好友一聚,彼此串門,聯(lián)絡感情,也是對一年辛勞工作的告慰和對來年的期盼。
所以,現(xiàn)今粵西人過的年例已經(jīng)大部分摒棄了其迷信色彩,儼然成為粵西人別具風格的狂歡節(jié)
作為一個粵西人,有理由為自己有這樣一個別具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而自豪
作文說說家鄉(xiāng)年例習俗怎么寫
想寫好作在我看來,無非有以下:1.嚴謹?shù)牟季郑赫^萬事開頭難,只要開了個好頭,這篇作文就好寫了。
鳳頭:是文章的首段,是閱卷老師首先入眼的地方,一定要做好整篇文章的中心把握,要做到下文與首段上下連貫,緊密結(jié)合,要通過開頭使下文有可寫之處,開頭要達到讓閱卷老師耳目一新的效果。
例如,巧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并且通過這些修辭手法,而統(tǒng)領全文主旨。
豬肚:在一篇上好的文章中,分段都會恰到好處,而當文章中只有一大段或兩三段時,這篇文章即使文采再出眾,也不會有太高的分數(shù),因為閱卷老師在中考判卷時,每三分鐘就要判出一份作文,工作量相當大,如果不善于分段,閱卷老師可能失去耐心,從而看不完,就會草草的給出分數(shù)。
所以,在我看來,一篇文章至少要分 6-8個段,但不是一行或幾行一段,而是要看起來像豆腐塊,一塊塊整齊的排列在一起,使文章緊中有松,松弛有度。
要看上去整篇文章是一個整體,而不是零散的。
2014中考作文寫作技巧及方法豹尾:在文章的最后處,應當讓主題更突出鮮明,升華主題思想,使豹尾抽起來!或讓人感到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或更進一步的特殊效果。
在文章末尾,應當再次點題,緊扣中心思想,讓貫穿始終的中心思想繼續(xù)延伸,引人深思。
特別是要在結(jié)尾處,與開頭形成呼應,對比,遞進等等,來引發(fā)閱讀老師的共鳴!2.細膩的文筆:不管是記敘,議論還是散文;不管是寫人寫事還是寫景。
都要用細膩的文筆呈現(xiàn)出來,使文章中點更突出,讓閱卷老師在看試卷的過程中,有深思,放慢閱讀速度和重復閱讀的情況出現(xiàn),讓閱卷老師身臨其境,從而使文章更具靈性。
3.貫穿始終的思想感情:在一篇布局格式上很得當,錯落有致的文章上,還必須要有一條貫穿始終的思想路線,這條線就像魚的脊椎一樣重要,這條線一定要清晰,明確,千萬不可含混不清。
把握好這幾點,一篇好的中考作文已經(jīng)大致成型,不過要想在中考中脫穎而出,這僅僅是開始。
關(guān)于洋青鎮(zhèn)年例的作文
百度吧,按照年休申請書的格式,再將百度里的年例加進去,記得煽情一點,突出年例重要性
求一篇關(guān)于茂名《年例》的作文
(財富值回答后再補)
不知什么起,年例已成了粵西村落的獨俗。
村村鳴鑼醒獅,匯聚,鄉(xiāng)俗繽紛,喜慶歡鬧。
我出生在農(nóng)村里,正月十五是我家鄉(xiāng)的年例期。
這是大人們裝滿祈愿的日子,更是人們小孩子盼望的快樂時光。
旭日東升,初春的早晨還散著寒氣,“迎神”隊伍就由祠堂出來了,一路歡鬧。
列隊而回,旗幡開路,“文武”跟前。
游神隊伍中有人撐陽傘“護神”,有人撐大旗扛關(guān)刀,鑼聲哐哐,村民紛至沓來。
眾神被抬到村口,守候的婦女們手中燃旺了香燭,相率奔香案爭插頭柱香。
大家都盼望著,求神保佑,期待百花爭妍、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更盛大的是“擺醮”和“祭神”。
村前的荒地上聚集了幾百人,一派喜慶、吉祥的氣氛。
花燈輕曳,紅聯(lián)飄香,燭煙裊裊,祭品豐盛。
面對著神像的地上鋪放著長長的涼席,鎖吶吹響了,鑼鼓敲響了,穿著陰陽八卦袍的道公,用特別的語調(diào),叨念著冗長的祭文。
仔細辨聽,無非是邀請眾神光臨,以保佑六畜興旺、谷糧滿倉、益了旺孫、團結(jié)和睦之類的內(nèi)容。
村民朝拜,更是講究禮節(jié),三拜九叩,動作規(guī)范,在虔誠地祈愿飽暖富余、世道清平。
鑼聲再起,鞭炮氤氳,香油更旺,年例親意春情滿鄉(xiāng)間。
到了晚上,鄉(xiāng)戲招覽主人及親朋,木偶戲成了老人們的佳肴,而露天電影甚至輕音樂會則是年輕人的冰琪淋,我們這些小孩子最喜歡暗探后幕,洞察戲里春秋了。
真是臺前熱鬧,臺后匆忙哪
鄉(xiāng)俗,是一首大眾生活的抒情詩,老家的村落在每年春意盎然的時分,年例便抒寫著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