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狂歡”的句子有哪些
春節(jié):除舊迎新,闔家歡樂,爆竹聲中一歲除元宵:張燈結彩,猜燈謎寒食:吃冷食,日暮漢官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祭祖,春游,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七夕:月下花前,乞巧端午:龍舟競渡,粽子飄香中秋:闔家歡聚,賞月,吃月餅,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重陽:登高,插茱萸,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其他:雷鋒日: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節(jié)日的狂歡,情人的浪漫,所有都與我無關是什么歌
姑娘詞曲:趙雷啦 …….啦 啦啦……..北方的村莊 住著南方的姑娘她總歡穿著帶花的裙子站在路旁她的話不多 但笑起來是那麼平靜優(yōu)雅她柔弱的眼神里裝的是什么 是思念的憂傷南方的小鎮(zhèn) 陰雨的冬天沒有北方冷她不需要臃腫的棉衣去遮蓋她似水的面容她在來去的街頭 留下影子芳香在回眸人的心頭眨眼的時間 芳香已飄散 影子已不見南方姑娘 你是否習慣北方的秋涼南方姑娘 你是否喜歡北方人的直爽日子過得就像那些不眠的晚上她嚼著口香糖 對墻漫談著理想 哎誒南方姑娘 我們都在忍受著漫長南方姑娘 是不是高樓遮住了你的希望 哎嗨昨日的雨曾淋漓過她瘦弱的肩膀夜空的北斗也沒有讓她找到迷途的方向陽光里她在院子中央晾曬著衣裳在四季的風中 她散著頭發(fā)安慰著時光南方姑娘 你是否愛上了北方南方姑娘 你說今年你就要回你的家鄉(xiāng)思念讓人心傷 它呼喚著你的淚光南方的果子已熟 那是最簡單的理想NA.NA………NA…………….
問:節(jié)日的狂歡情人的浪漫…所有的快樂都和我無關。
這首的歌名叫什么
沒有你的日子我真的好孤單 - 韓晶
描寫火把節(jié)的句子
居住慶、麗江毗連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納,到了火把節(jié)之夜舉辦耍火活動。
人村寨所有的大樹上,系上成團、成束的紅花,象征“紅花火樹如炬燃”。
當天上出現(xiàn)第一顆星星之際,人們各舞一把點燃的小火把,載歌載舞,環(huán)“紅花火樹”唱頌一通。
居住在寧蒗縣的普米族,到了火把節(jié)這天,要舉辦祭頌火神活動。
據傳,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
她為了子孫和與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潛入天宮盜來了火種,并以自己的身體當火炬把火種引到了人間,讓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時獲得了火。
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帶來火種這天定作祭頌火神節(jié)。
節(jié)日一大早,人們便在各自的村寨口,栽埋一棵大松樹,象征昂姑咪的化身。
樹上掛滿小火把,村中有多少人口,就要在樹上掛系與人口數(shù)相符的小火把。
下午用牲禮祭過“化身”后,由村中年歲最高的一老婦人將“化身”點燃。
參加活動者,各從“化身”上取下一把小火把,也在“化身”上將其點燃。
爾后,眾人在老婦人的帶領下,環(huán)“化身”跳起鍋莊舞,歌頌昂姑咪獻身傳火的功績。
禮贊過“化身”后,各人相約成組,手舞火把,穿舞于村寨、田野、山林間放聲高歌。
祈求火神昂姑咪賜福,庇佑全村人人畜興旺、五谷豐盛、村寨平安、事事如意…… 舞火唱種黃坪鄉(xiāng)是鶴慶縣的一個熱區(qū),物產富庶。
據傳,這里的居民是當年孔明和孟獲在此屯軍留下的后代。
這塊沃土是當年孔明與孟獲結盟時共同開墾出來的。
并在6月24日晚點火夜戰(zhàn),首次播下了五谷之種,荒甸從此變成了良田。
為了紀念這一日子,每到這一天,后人就要點火把夜戰(zhàn)播種小春作物。
是時,老人和孩子們手舞火把,環(huán)田地歌舞助興,青年人在田間播種。
勞動生產與民俗活動融為一體,另有一番風味。
古往今來,每年的火把節(jié)之夜各民族都在同一地域慶祝,從山寨到城鎮(zhèn),從高山到平壩,人人燃起火把,手拉手足跟足圍成圈子載歌載舞。
老人彈著平日積滿灰塵的月琴,小伙子吹著很久沒有摸了的笛子,姑娘們吹彈著掛在胸前的口弦,祈望年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歌唱美好的生活。
在月光下一把把火把,一堆堆熊熊燃燒的篝火,像一顆顆天上的繁星落到人間,到處是火的世界,到處是歌舞的海洋。
人們盡興地唱,盡興地跳,火把節(jié)之夜的熱鬧場面歷代文人多有描述。
火把節(jié)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個晚上吃過晚飯,首先由某一家開始點燃火把,然后就爭先恐后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們唱起火把歌,歌聲隨著火把的漫延響徹山谷。
隨后按約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條火龍來到公共娛樂場地,他們將火把集中起來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圍著火堆,快樂地跳舞游戲。
在改革開放、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的今天,火把節(jié)賦予了更新的群眾性、娛樂性、多樣性的內容。
人們不僅繼承和發(fā)揚光大其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部分,而且溶進了時代的氣息,構成新的景象。
例如節(jié)日期間,國外游客,省內外游客大量涌來,做買賣的人大量涌來,外來者遠遠超過本地人,火把節(jié)成為 火把節(jié) 吸引各方人土前來觀光旅游和貿易洽淡的手段和機會。
各種群眾性的文藝體育表演節(jié)目也一年比一年更豐富多彩,民間節(jié)日也自然成了地區(qū)性的節(jié)日,從鄉(xiāng)村節(jié)日走向了城鄉(xiāng)節(jié)日,從單一民族節(jié)日成為了多民族共同的節(jié)日。
真正知道和了解彝族的人不多,但一說“火把節(jié)”和’阿西跳月”,人們便不會感到陌生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要了解原汁原味的火把節(jié)還是在鄉(xiāng)村中,特別是遠離城區(qū)的偏僻的村寨才具備民間地道的習俗風情。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jié)的第一天晚上,小孩子們除了唱歌、跳舞、捉迷藏外還做一種叫“老鷹抓小雞”的游戲。
由一人扮做“老鷹”,其余的人排成一條長龍,依次揪住前一人的后衣擺,長龍的第一人扮做“母雞”護后面的“小雞”。
“老鷹”拚命抓后面的“小雞”,后面的“小雞”看到“老鷹”來抓時,前面的“母雞”也拼命去抓“老鷹”,如果“老鷹”被“母雞”抓著,就要來充當母雞保衛(wèi)小雞。
后面的小雞一方面要擺動以躲避老鷹,一方面還要“吱喲”地叫喚。
“老鷹抓小雞”游戲前,母雞要張開翅膀護小雞(扮母雞者伸開雙手)并學母雞叫“咕來!咕來!”老鷹才能開始抓小雞。
除了“老鷹抓小雞”外,還有一種規(guī)模較小的“狐貍護石子”的游戲。
即一人扮做母狐貍,手和腳著地,身下擺上三個石子扮做狐仔,一人扮做老虎去抓“母狐貍”身下的石子,母狐貍用腳踢著老虎,老虎就要來替換母狐貍護衛(wèi)狐仔。
人們在大敞壩上燒起一堆篝火,做各種游戲時,上下輩之間的拘謹在這節(jié)日的氣氛中蕩然無存。
俗話說,火把節(jié)是玩的節(jié)日,過節(jié)三天沒玩錯的說法。
就連那些剛接來婆家過第一個火把節(jié)的新媳婦(涼山彝人新婚夫婦成家一般都從火把節(jié)開始坐鍋。
)也用披氈半掩著臉羞羞答答地藏在婆婆姑子背后看熱鬧來了。
人們狂歡到一彎弦月升上東山時才回家歇息。
姑娘們激動得索性不睡,你幫我我?guī)湍愕貛椭帐按虬纭?/p>
準備第二天的穿著打扮,并準備干糧、肉食、水果等東西,以便更好地前往相聚過節(jié)之地。
火把節(jié)不僅是每個家庭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也是各家各戶親戚朋友交往歡聚的節(ji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