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訓的一句名言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朱子家訓的一句關于勤儉節(jié)約的格言警句
1、 請珍惜寶貴的生命之源--水
2、 珍惜點滴,珍惜生命之源。
3、水是生命之源,請珍惜每一滴水。
4、當你讓水白白流掉時,我們離干旱又近了一步。
5、水池邊:不要讓流失的水成為后人的淚。
6、水房:別讓我的眼淚陪我過夜。
7、別再讓它傷心流淚----請自覺關好水龍頭。
8、請用您的手,拭去我的淚。
9、流得多,留得少
(節(jié)約用水) 10、滴水即生命,請珍惜水資源。
11、流水不腐亦不復。
12、高爐熱水煤炭耗,珍惜熱水莫亂倒。
13、擁有時不知珍惜,失去時方覺可惜。
——請珍惜每一滴水。
14、 節(jié)約用水,浪費可恥。
15、 龍頭打開水嘩嘩,轉身莫忘關掉它。
16、 請動一下手,關好水龍頭。
17、 一周無水,人則虛;一年無水,則國損;百年無水,將如何
--請珍惜每一滴水。
18、 長明燈,不是省油的燈。
--請節(jié)約用電。
19、 節(jié)約用電,造福子孫。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摘自《朱子家訓·全文》解釋:凡事先要準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臨時抱佛腳”,像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
學習上也一樣,老師現(xiàn)在講課相當于提前挖井。
不能等到考試時才學習,到那時候你會發(fā)再學現(xiàn)已經(jīng)晚了。
朱子家訓和朱子治家格言是出自同一人嗎
是的,朱子家訓和朱子是同一本書 ,只不過叫一樣,《朱子家訓》又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
《朱子家訓》僅634字,精辟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xiàn)實意義。
作 者:朱柏廬
朱熹的《朱子家訓》中的“ 聽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應該怎么理解
這些都是做人應該懂得的道理,每個人盡本分去做才符合“禮”的標準。
這樣做也就完成天地萬物賦予我們的使命,順乎“天命”的道理法則。
全文譯:【譯文】當國君所珍貴的是“仁”,人民。
當人臣所珍貴的是“忠”,忠君愛國。
當父親所珍貴的是“慈”,疼愛子女。
當兒子所珍貴的是“孝”,孝順父母。
當兄長所珍貴的是“友”,愛護弟弟。
當?shù)艿芩滟F的是“恭”,尊敬兄長。
當丈夫所珍貴的是“和”,對妻子和睦。
當妻子所珍貴的是“柔”,對丈夫溫順。
侍奉師長要有禮貌,交朋友應當重視信用。
遇見老人要尊敬,遇見小孩要愛護。
有德行的人,即使年紀比我小,我一定尊敬他。
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年紀比我大,我一定遠離他。
不要隨便議論別人的缺點;切莫夸耀自己的長處。
對有仇隙的人,用講事實擺道理的辦法來解除仇隙。
對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誠正直的態(tài)度來對待他。
不論是得意或順意或困難逆境,都要平靜安詳,不動感情。
別人有小過失,要諒解容忍
別人有大錯誤,要按道理勸導幫助他。
不要因為是細小的好事就不去做,不要因為是細小的壞事就去做。
別人做了壞事,應該幫助他改過,不要宣揚他的惡行。
別人做了好事,應該多加表揚。
待人辦事沒有私人仇怨,治理家務不要另立私法。
不要做損人利己的事,不要妒忌賢才和嫉視有能力的人。
不要聲言忿憤對待蠻不講理的人,不要違反正當事理而隨便傷害人和動物的生命。
不要接受不義的財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擁護。
不可不勤讀詩書,不可不懂得禮義。
子孫一定要教育,童仆一定要憐恤。
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學識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難的人。
這些都是做人應該懂得的道理,每個人盡本分去做才符合“禮”的標準。
這樣做也就完成天地萬物賦予我們的使命,順乎“天命”的道理法則。
朱子家訓和朱子治家格言是出自同一人嗎
是的,朱子家訓家格言是同一本書,只不過叫法不一《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
《朱子家訓》僅634字,精辟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xiàn)實意義。
作者:朱柏廬
《朱子家訓》的作者是誰
《朱子家訓》有二,一為朱柏廬所作,二為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所做。
朱柏廬所作《朱子家訓》原名為《治家格言》,朱熹所作《朱子家訓》原題為《紫陽朱子家訓》,而“紫陽”是朱熹的別號。
“朱文公的《朱子家訓》和朱柏廬的《治家格言》是在不同時代由不同的朱家先賢所撰寫出來的不同傳世巨作。
很可惜世人多把他們的文章搞混了,通常人們多以《朱子家訓》來稱呼朱柏廬的《治家格言》,反而朱熹老夫子真正的《朱子家訓》一般人多不了解。
”——朱祥南(朱子25世孫,世界朱氏聯(lián)合會會長) 希望對你有幫助,還請采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