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定弘法師是誰,有沒有比較詳細些的介紹,謝謝了
正法即佛法、佛經(jīng)。
不離佛法之意就是正法佛經(jīng)中沒有的 也就不是佛講的就不是佛法。
學習中:我們要按照佛的教導要“以戒為師”、依“四依法”去學。
生活中:要依五戒十善去做、去行。
不貪、嗔、癡。
照顧好長輩,教導好晚輩,做人中榜樣。
處事中:團結(jié)教外人士,不攀緣。
要低調(diào),看眾人都是菩薩唯我俗子。
還有教外之人對佛教的不理解應(yīng)善道。
對與人們不理解所說的迷信要解釋清楚,我們拜佛、菩薩不是拜神,是感激、是懷念、是敬仰佛。
不是祈求什么。
佛教沒有算命、預(yù)測、看相等活動。
讓人們能夠尊重出家人、維護佛教、正確理解佛教是佛弟子的責任。
鐘茂森的言論真實嗎
不管相信與否,做好人是最重要,不會錯的,我以前也不知道啥叫因果,后來就生病花了幾萬塊,一分析是自己的錯誤行為所導致的,總之這輩子把父母孝順好,把事業(yè)經(jīng)營好,把朋友照顧好,做好自己就好了,至于鐘博士的言論,你不必執(zhí)著于信或不信啊,只不過是勸人向善而已。
還有人看見一兩個好人因為救人逝去了就說好人沒好報,這也太偏頗,其實壞人惡報比好人要多很多的。
工作十幾年了,也成家了,家庭幸福,工作也順心,是不是人生的一件樂事,此生足矣
信自己啊,聽從自己的聲音。
如果暫時不知道專攻哪個,可以先廣泛涉獵一些,儒道釋的經(jīng)典都可以涉獵。
如果經(jīng)典比較難懂,很多的高僧大德都有注釋解說什么的。
比如儒家的可以看錢穆的論語新解;道教的可以看南懷瑾的;佛教的可以看圣嚴法師的佛學三書,南懷瑾的書,索達吉的講解或是弘化社的結(jié)緣書目,都是可以凈化心靈的經(jīng)典。
在廣泛涉獵后你可以有所專攻,立下志向。
儒道釋,不論信什么,都要建立在正知正信的基礎(chǔ)上,不可以迷信盲從的。
做人是基礎(chǔ)。
中國人并非沒有信仰,只不過受儒家影響大,重視現(xiàn)實人生。
但是儒家講仁義,道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難道不是信仰嗎
只是非宗教罷了。
“真人崇拜”也并不合適,我們尊重孔子、關(guān)公等,并不是把他們奉若神明,而是因為他們品格高,值得我們學習和效法,我們通過學習他們的品格,也可以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朱子治家格言》里講:讀書志在圣賢。
孔子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
”這就是好學的精神,也是佛家講的“精進”。
中國的思想,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梁潄溟先生的《東西方文化及其哲學》《中國文化要義》等,我當時看的時候真是醍醐灌頂一樣的感覺,很多的謎團都有了解答,關(guān)于東西方的思想的。
凈空法師要求國人必讀的三本書是什么
第一部:《無量壽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夏蓮居居士的會集本)第二部:《藕益大師的彌陀經(jīng)要解》第三部:《普賢菩薩行愿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