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故事800字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名言,我也有,就是:失敗是一種教育,教訓是一盞明燈 。
失敗是一種教育,教訓是一盞明燈;因為人能從失敗中終結經(jīng)驗教訓,從中學到很多道理所以說失敗是一種教育;失敗的教訓將永遠來提醒你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就像一盞燈永遠照亮你以后前進的道路。
其實失敗也是一種享受的。
教育反對“懲罰”,因為這可能會傷害學生的身心。
但是,有時,別具一格的“懲罰”反而沒有傷害學生,卻“拯救”了學生。
英國的皮特丹博物館收藏了兩幅畫,一副是狗的骨髓圖,一副是狗的血液循環(huán)圖。
能夠擺在這家博物館里的畫,人們都以為是什么大畫家的作品,實際上那只是一名小學生所做。
這個小學生曾因為好奇心打死了校長家的小狗。
怎樣懲罰他呢
了解到這個小學生是想看看小狗的心臟,校長做出了這樣的決定:要他畫兩幅畫,一副是狗的骨髓圖,一副是狗的血液循環(huán)圖。
這樣就迫使那個小學生認真地研究狗的內(nèi)部結構,并由此對生物學產(chǎn)生濃厚興趣,并最終因發(fā)現(xiàn)胰島素走上諾貝爾的領獎臺。
這個小學生就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麥克勞德。
一個充滿善意的愛的懲罰,能讓受教育者暖意的接受。
對學生問題行為的處理是每位教師感到頭痛的問題,“錯誤——懲罰”已經(jīng)成為一種思維聯(lián)結,而基于效果的思考,則提示我們可以先考慮三個問題1、為什么要去教育他
2、希望得到什么樣的結果
3、最好采取什么方法去教育
思考這三個問題,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懲罰”并不是目的,找到一個合理的、循序漸進的改變方法,用愛體諒缺點,才是我們改變?nèi)秉c的開始。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我們做什么事都會有成功或失敗,失敗其實也不丑,也是一種教育,就像一盞燈永遠照亮你。
朱子治家格言感悟300字
朱子家訓》雖只有寥寥數(shù)百字,卻以通俗易懂的文體表達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經(jīng)典之作,幾百年來,為世人所重。
它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讀本。
在書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的禮節(jié)與信義。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的睿智。
“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寬闊心胸……“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轉(zhuǎn)眼便是白發(fā)翁。
”自然界是公平的,每個人只有一次機會,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長一個年頭。
時間在不經(jīng)意間溜走,而在一點一滴的實踐中我們又該如何把握時間呢?在我看來,這個時候的年輕人是該用知識來充實自我的。
學海無邊而韶華易逝,或許不少人會認為時間還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給明天,下一個明天,再下一個明天……但時間過去了無論怎樣都不會回來了。
所以,現(xiàn)在就用功學習吧,別等老了再來后悔。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認,欲望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適宜的條件,便會恣意生長。
大千世界,紛繁復雜,好精彩。
于是我們匆忙穿梭于市井繁華,為了名與利奔走,身心疲憊,或許沒有人想過也沒有閑暇去想過要暫停一下腳步,更沒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尋著什么,他們就這樣走著,得到著,得到自己認為他們想要或該擁有的東西。
然而,沒有一個人可以真正擁有所有。
蒙特奎爾曾經(jīng)說過:“如果我們追求幸福也就罷了,實際上我們追求的是比別人幸福。
”不錯,一個小小的“比”字,讓無數(shù)架天平失衡了,讓無數(shù)顆心勞累了。
應該學會知足,知足常樂。
在喧囂奔走中留出一些時間,陪陪為自己操勞了半輩子的雙親,體貼關愛所愛的人,問候一下朋友……有時候,幸福就是這樣。
“當忍耐三思”,“凡事當留余地”。
大禪師寒山和拾得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如何處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我欣賞這句話。
都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心”字頭上一把刀,倘若不處理好這心與刀的距離,我們便會受到傷害。
忍讓了,心胸就多一份寬厚,天地便多一分廣袤。
避開市井的喧嘩,讓我們讀一讀《朱子家訓》,來審視心靈最底層的那一方空間!
感悟人生的作文800字
曾經(jīng)以為人生是路途中遠方一道迷人的風景,那里神秘悠遠,充滿詩情畫意。
人生是什么
曾經(jīng)以為人生是路途中遠方一道迷人的風景,那里神秘悠遠,充滿詩情畫意。
隨著歲月的流逝,便又覺得人生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悲歡離合,一幕又一幕的潮起潮落,一輪又一輪的陰晴圓缺,再后來……人生到底是什么,我說不清楚。
但霍桑卻替我找到了答案,他說:人生包括兩個部分:過去是一個夢,未來是一個希望。
過去是一個夢。
回首過去的風風雨雨,生活中的許多東西像一只斷了線的風箏,在歲月長河中悄然而逝。
好的壞的,喜的悲的,都已過去,成為歷史,像夢一樣變得遙遠而模糊,不再清晰了。
但又有一些刻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原來,歲月雖然會斑駁年輕的容顏,但它帶不走曾經(jīng)永恒的記憶。
忘不了第一次離家的難舍,忘不了第一次上講臺給學生講課的緊張,忘不了第一次暗戀一個人的滋味,忘不了第一次收到情書的激動,忘不了……生活中總有那么多美麗的瞬間留下。
這些記憶常在我眼前晃動,當我伸出手去抓時,它又消逝得無影無蹤。
過去的已經(jīng)過去,永遠地過去了,成為了遠去的風景,我怎么也回不到從前了。
未來才是那輛奔馳的列車,才是人生的希望。
所以,年青的朋友,用歡笑與流淚用心地去捕捉和珍惜人生的每一次光芒,好好地把握現(xiàn)在,去實現(xiàn)未來的夢吧。
但幸福也總會在風雨中搖擺,因為,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它是一場殘酷的考驗,一次艱難的旅途。
當不如意來臨時,請不要氣餒,不要抱怨,更不要麻木。
臺灣作家劉墉說:人就這么一輩子,不管你怎么過這一輩子,這一切也將會過去,但是希望能在這寶貴的一生中多一點感受,多一點觸動,哪怕是苦、是甜、是酸、是辣、是驚、是險、是喜、是悲,記住,不要麻木。
是的,任何時候都不要麻木,否則,那將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可悲的事情。
回首往事,盡是遺憾,默想未來,夕陽西下,暮藹蒼茫。
或許,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選擇了拼搏,選擇了微笑面對一切,未來的太陽才會在朝霞的陪伴下冉冉升起。
人生是一個過程,它需要回味,需要憧憬,需要感受,如此,人生才會深刻。
為了讓人生更加美麗,讓我們來記住雷因霍爾德.聶赫爾博士的話:
一句話的影響800字作文
《一句話的影響》一句話一輩子 什么是人生?也許人生就是一杯熱熱的豆?jié){和一根油條;也許人生就是從出生到死亡;也許人生就是永遠花不完的金幣;也許人生就是一句話。
問題很簡單,但是簡單的問題有著不簡單的答案,就像你只知道1 1=2卻不知道為什么一樣,人生是需要你花掉一輩子去感悟的!也許,人生就像指紋一樣,根本找不到完全一樣的人生。
當你拼搏努力時,會悟出人生就是拼搏,當你悲哀沮喪時,會悟出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跌倒。
也許有些人活一輩子,拼搏了一輩子,但是拼搏的結果只是沉醉于燈紅酒綠、紙醉金迷般的生活,到了老了的時候,也許只會有一杯豆?jié){和一根油條的奢望,他們悟出的人生,也許就是一杯熱水,溫暖而平淡。
也許,有時你會感覺你悟出了人生的真諦,但最后發(fā)現(xiàn)人生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樣簡單,你一度失望、沮喪甚至在死亡的邊緣上徘徊,但是一句話卻照亮了你前行的路,前方雖然崎嶇,但卻是明亮的,這時你才真正的感悟到了人生。
在牢獄中有一位罪犯,頭發(fā)蓬亂,形容猥瑣,面色困頓,在他入獄之前曾是一位外貿(mào)公司的經(jīng)理,事業(yè)如日中天,他拼命的工作,為的是過上億萬富翁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機會,與其公司競爭的另一家公司答應給他5000萬來竊取其公司新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數(shù)據(jù),面對如此誘人的條件,他沒有絲毫猶豫便答應了,但終因情節(jié)嚴重鋃鐺入獄,如日中天的事業(yè)一落天丈,而且將維持達20年之久的牢獄生活,曾有幾次他都試圖自殺,但卻都因發(fā)現(xiàn)及時而自殺未遂,他困苦,他不解,他不明白為什么自己會這樣,他不明白老天為什么對他不公,自己的人生為何這樣,他錯在哪里,他整日的思索,他還是不懂,自己為什么會是那個上帝的棄兒。
有一天,他閑來無事,突然相起初中時老師曾帶領他和同學們背格言,便把那些條格言隨意的背誦,于是從起初的背誦變成了逐個的領悟,有時即使在睡夢中他也會思索這些格言,終于有一天他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他又終于有了奮斗的目標,有了活下去的動力,于是他在牢獄中運用自己的知識創(chuàng)造了幾項國家專利,打造出了屬于自己的藍天。
的確,又有誰能保證自己的人生無災無難,又有誰沒遇到過危難,但是一切都會過去的,只要你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諦,也許答案并不復雜,只有一句話,但是一句話卻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人生或許只是一句話的感悟。
地磚上的名人名言作文 800字
孫老師是我們主任。
個兒,長圓的臉上有一張能說會嘴,從這嘴里迸出的話語,那么生動、流利。
像一架永不生銹的播種機,不斷在學生們的心田上播下理想和知識的種子,又像一把大掃帚,不停息地將學生心靈上的灰塵無情地掃去。
孫老師的眼睛特別明亮,那一雙水汪汪的骨碌碌地磚,像閃光的露珠在綠荷上晃,又像光潔的珍珠在玉盤上溜。
孫老師還有一雙敏銳的耳朵,他是個忠實的哨兵,時刻幫孫老師“偵察”外面的“敵情”。
一個挺俏的鼻子,更加襯托出了孫老師的慈祥、和藹。
高中作文: 孟德斯鳩名言:“三種教育”,800字
社會教育的殘美兒時,父母是我們不成熟的保護傘,他們把種種黑暗擋住,而告?zhèn)冊S多美麗的童話,有王子公主,有英雄美女。
上學后,教師是我們獲得系統(tǒng)性認知的構建者,他們棄糟粕取精華,教給我們科學、藝術和哲學,教給我們愛因斯坦、孟德斯鳩。
社會的教育呢
與前兩者相反,無處不體現(xiàn)著殘酷之美。
當我們長大成人,作為一個獨立的、滿懷憧憬的社會新人,一趟這潭渾水時,社會把我們美好的夢想逐個擊破。
它告訴我們骯臟的現(xiàn)實,有官商勾結,有冷眼旁觀,有許多已建立和將成形的潛規(guī)則。
當我們被一堵堵厚重的墻壁碰得頭破血流后,我們才逐漸摸索出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估算出夢想與現(xiàn)實的落差。
這便體現(xiàn)出社會教育的殘酷之美——在受傷流淚后,找準自己的定位。
挫折和失敗豐滿了我們的羽翼,它教會了我們怎樣搭好自己的人生舞臺,怎樣增添生活的華彩,怎樣在隱忍痛苦中醞釀出彩色的芬芳。
最近幾十年的政治和經(jīng)濟的沖突已把上個世紀人們沒有想到的危險帶到了我們的眼前,事情似乎偏離了正常發(fā)展的軌道。
我們看到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心靈邪惡的一面被放大后的影子,社會殘酷地向我們揭示人的劣根性。
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明白高尚品德對于我們的重要性。
由此體現(xiàn)的社會教育的殘酷之美可概括為:一個人如果不承認對客觀真理和知識的追求是人的最高和終極目標,他將不會受到尊重。
社會日趨復雜及其自身結構的多元性,使得年輕一代越來越早地陷入迷惑而不停地追問與思考,發(fā)現(xiàn)自己只是孤寂地生活著。
其實,苦難也罷,甜蜜也罷,都來自外界,而堅毅卻來自內(nèi)部,來自一個人自身的努力,這驅(qū)使我們聯(lián)合眾多局部的力量,去平衡這個不平等的世界,讓這個世界的秩序更為合理,更有公信力。
更能讓每個個體,包括動植物,獲得益處。
所以,社會用自身的缺陷與不足來教育人們追求更加自由、平等、博愛的社會。
所以,縱使它曾經(jīng)殘酷地破壞了我們的烏托邦藍圖,但這一殘酷又用它自身的另類美消彌了傷疤,描繪出更為合理的社會模式圖。
因此,雖然社會的教育與父母和教師的教育背道而弛,但它們殊途同歸,引領我們成為有思想有內(nèi)涵的人所以,不要懷疑社會教育的殘酷美,它是命運給予我們的不偏不倚的愛。
背道而弛的另一種教育 對于羽翼未豐的雛鷹,它需要的是老鷹的翅膀為它遮風擋雨;它需要的是母親的庇護和安全的環(huán)境,需要的是老鷹的奔波給他以食物。
而對于長大之后獨立生存的鷹,它則需要暴風驟雨電閃雷鳴給他以鋼鐵的翅膀和翱翔蒼穹的勇氣,它需要與惡梟兇鷙流血廝殺的磨礪。
對于人類來說,前者好比是孟德斯鳩所說的來自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后者則是來自社會的教育。
兩種教育背道而弛。
若說家庭和學校是一個讓稚嫩心靈成長的庇護所,那么社會即是一個鍛煉成熟心智與鋼鐵意志的冶煉廠。
已接受了十幾年家庭和學校教育的我們,對于這種教育是再熟悉不過了。
在家里,我們的父母會經(jīng)常跟我們講述做人的道理,如何去做一個好人;在學校,老師亦會教導我們?nèi)绾巫龊脤W問,我們便有意無意地接受這種信息的灌輸是的,家庭、學校教育即是一種正面而積極地善意的灌輸。
那么社會呢
在家庭、學校的呵護下成長的我們,并非與社會完全隔離,比如每天我們或許會看新聞,看報紙,接收來自社會的信息這種信息的索取,也是社會教育的一部份。
好比我們經(jīng)常在媒體報道上看到了某人在某地犯了什么事并被法律制裁,接受這類信息的同時,也在接受社會的教育,社會通過媒體向人們傳播信息,但不會告訴人們該怎么做,而以反面例子來告誡人們不該做什么由此看來,社會教育是一種反面的教育。
所以,社會教育與家庭、學校教育背道而弛 兩者的背道而弛,不僅體現(xiàn)在方式上,亦體現(xiàn)于受教育者身上在家庭與學校里,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是被動地接受教育,父母老師向我們傳達的信息我們是被動地接受。
而在社會中,人必須轉(zhuǎn)為主動,比如拿現(xiàn)今大學生就業(yè)來說,只有大學生主動地去找工作,主動去嘗試,盡管四處碰壁,但碰壁的同時也是接受社會教育的過程,也是社會經(jīng)驗的積累。
守株待兔的人難以接受到這種經(jīng)驗,沒有這樣的經(jīng)驗,亦難以在社會上立足,成熟心智與鋼鐵意志是不能像在大樹底下等撞死的兔子一樣偶然地等出來,而是需要在不斷地碰壁中鍛煉出來。
對于即將成人并走進社會的我們,現(xiàn)在便處在這種截然不同的分界點。
我們該如何面對與適應這種截然不同的情形
無論從哪個方面去探討,都無不警示著我們不能夠坐以待斃和保持沉默保持沉默并非是未雨綢繆,而是飲鳩止渴,我們要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堅守自己的信念與理想,鼓起勇氣面對挑戰(zhàn),接受社會風雨的洗禮
現(xiàn)在的我們,已不是在巢中等待喂養(yǎng)和接受呵護的雛鳥,而是即將展翅高飛的雄鷹。
就讓暴風雨和惡梟兇鷙來得更猛烈些吧
只有擁有鋼鐵的翅膀,才能讓我們翱翔九天
以教育之名生存著在生產(chǎn)力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幾乎每個人的人生都被程式化了。
從呱呱落地之時,孩子便開始接受家庭的啟蒙教育,接著被送進了校園,開始接受學校教育,最后,我們正式步入社會的大熔爐,以自身的才能去為自己闖出一片天空。
這就是絕大多數(shù)人一生的軌跡。
顯而易見在這樣的人生中,教育的地位舉足輕重,明白地說,你接受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你的一生。
如我以上所說,人一生的教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在美好中前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教給孩子的都是誠實善良,經(jīng)常為孩子講故事,在諸多童話故事中孩子們知道了壞人總會受到懲罰,而好人都得到幸福的結局。
在童話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諧,幸福和快樂永遠是結局,于是在幼小的心靈里認為自己生活的社會也是一樣,家庭教育中的孩子覺得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在迷茫中摸索 短暫的家庭教育結束,懷著對一切的熱愛,來到校園。
在這里,教師接過父母遞過來的火炬,繼續(xù)對孩子們進行著以美好為主的教育。
教師教給我們各方面的知識,并曉以我們做人的準則,還會讓我們接觸少許社會的知識。
于是我們迷茫了,覺得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并非那么美好,但此時美好仍在心中占據(jù)著主導地位,最終帶著些許的迷茫和滿腔的熱血,我們邁出校園…… 在痛苦中奮起 載著才能和熱情的我們,懷著征服一切的壯志走入社會,突然發(fā)現(xiàn)我們在這里依然接受著教育,不過是教育者換成了全社會,而且這里的教育方式讓我們非常不適應,簡直與以前的教育背道而馳。
在這里我們見到了爾虞我詐,知道了陽奉陰違,見識了勾心斗角,學會了籠絡人心,在痛苦中我們唯有選擇奮起。
我認為社會教育是真正的實體,是最有用的教育,社會中的知識才是最為豐富而實用的。
它不像家庭和校園時刻呵護著我們,反而不停地傷害才是它的教育方式,而我們在舐舔傷口之時,便是我們學習的過程給我們看到它的丑惡,同樣給我們以它的溫情它以獨特的方法教育著我們,看著我們成長我們把這看成它對我們的教育即可 我們以教育之名生存著,證明自己不菲的價值 學的三重奏如果說,學,是為了豐富精神,塑造人格,那么在家庭教育中,這種目的得以確立;在學校中,這種目的得以修正完善;而在社會中,得以發(fā)揚光大。
無可否認,家庭和學校教育的目的都為樹立一種理念和人格要有成才的雄心,仁義的處世態(tài)度,才為人生追求的正道我們是被動地接受這些理念,也以它們?yōu)榈赖聹蕜t行走人生。
但社會教育留給我們的并不只如此如果將教育比喻為一鍋湯,那家庭和學校都是口味平淡的清湯,而社會卻是一鍋沸騰的濃湯它不僅有仁義道德,更有貪嗔癡會;它不僅有家庭學校中所教育的人格,有所謂的高尚、誠實,也有它所不提倡的欺騙、出賣甚至是恐嚇社會中所含的教育成分是復雜的,教育內(nèi)涵是雙重的只有你投身其中,幾番體會,才能挖掘出哪些是我們塑造人格真正所需的。
在家中,有一個已確定對的價值由你去領略在學校,我們聽的是岳飛,學的是孔子可走出社會,已看不到有人背上刻著精忠報國,反而會被告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更多顯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麥道夫的騙局,華南虎事件,商場的爾虞我詐,這些不知不覺地迷惑了我們,我們的人生究竟需要什么
社會中價值觀不是沒有選擇,而是我們選擇的太多,有時會迷惑我認為,我們所具有的判斷力,太多是在關注外在社會,試圖尋求一種準則作為處世的標準但很少有人懂得反觀內(nèi)心,反問自己:“這個社會中到底哪種事物值得我們選擇,可拿來作我們?nèi)烁竦臉藴实降资悄姆N方向,才能將我們心中所認為可行的理念發(fā)揚光大”這是社會教育極具挑戰(zhàn)性的原因,因為只有在社會,才真正不為一種觀念所束縛,以自身的認知去尋求一種人生方向。
韓信終究在社會中選擇了報效君主,為才所用;陶淵明終究看透功名利祿,反歸田園;蘇軾晚年看破得失,笑對貶謫,游于赤壁之下;梵高最終看透生命穿越生死局限,飲彈離世這都是他們在社會中學習后所得到的一種感悟,一份歸屬,一個追求。
所以,學無止境,在家庭中衍生,在學校中補充,在社會中再一次選擇,發(fā)揚光大它們是三種教育,也是完全不相同的三重奏,是知識的遞進,也是人格的升華 那一種錘煉人的一生,在不停地成長,不停地被錘煉孟德斯鳩說:“我們接受三種教育,一種來自父母,一種來自教師,另一種來自社會,第三種教育和前兩種完全背道而馳”如果說父母的教育是為未成型的我們塑形,教師的教育是琢玉一般的敲鑿,那么社會的教育就像沙礫打磨珍珠一樣細微,是隱隱的痛楚,道不明,說不出。
父母教導我們要相信,信這個世界,信這個社會然而我們懷著一顆信任的心走入社會社會卻告訴我們要猜疑,要戒備 教師教導我們要正直,誠實地對待他人,真誠地看待自己然而社會卻告訴我們,如果不會奉承,如果不會討好,或許社會會否定掉你一切的內(nèi)在,讓你停留在原地。
于是,無數(shù)懷著熱血夢想和堅定信念的青年人步入社會,卻和多少先輩一樣輸給了生活,輸給了社會或許幾年,或許十幾年,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也和大街上的大多數(shù)人一樣庸庸碌碌,疲于奔波了。
當昔日的“可能”被今日的“不可能”取代,當往日的“無畏”被今日的“畏懼”取代,當曾經(jīng)的夢想被今日的現(xiàn)實取代,當熱情緩緩熄滅,當棱角漸漸磨平,我們成熟了,歷練了,卻也滄桑了,冷淡了不再輕易地快樂悲傷,不再為了一個目標而揮灑汗水,不再將真實的自己敞開于世人之間那樣的未來,只剩悲哀。
社會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是靜默無聲的,也是冷血無情的,它讓在瑰麗溫暖的花室中成長的我們,經(jīng)歷了陣陣寒風和細雪然而,抵御寒冷的只有溫暖,化解冬天的只有春風,生活還是有希望的。
我們可以學會懷疑,卻不能丟棄相信;可以學會謊言,卻不能丟棄真誠。
行走在如履薄冰的世界,請與過去緊緊相牽,一路帶著曾經(jīng)的美好,懷著溫暖的愿望。
這樣,終有一天,我們會發(fā)現(xiàn),社會教育即使冷酷,同樣也是生命的最大的饋贈。
社會的鍛煉,或許殘忍,或許無情,但他最終給予我們的仍是美好與安寧。
第三種教育孟德斯鳩曾經(jīng)說過:“我們接受過三種教育,前兩種是來自父母,老師的,而第三種教育來自社會它與前兩種教育完全背道而馳”想來亦是這樣,老師教會了我們知識,卻無法給予我們實踐的土地父母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卻無法幫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而這一切,我們都會在社會中得到歷煉它給予我們的有挫敗,有成功,有艱辛,有痛楚,亦有成長的滋味,這是你我人生最深刻的教育。
曾經(jīng)看過日本作家的小說《白色巨塔》,講述著一位剛從院校畢業(yè),邁入社會的年輕醫(yī)生,他在這個大染缸中看到身邊各式各樣的人都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踏在別人的肩膀上去攜取那權力的塔尖上耀眼的寶石在這過程中,他們就算喪失了親情、友情、愛情,也在所不惜,冷漠與欲望充斥著他們的內(nèi)心無情的社會逼迫人們掘棄那些溫良、放棄那些在父母、教師中學到的優(yōu)秀品質(zhì),而用另一種殘忍去立足社會。
初讀此書,心中久久難以平靜,難道這就是孟德斯鳩所謂的第三種教育嗎
這種教育給予人們殘忍、冷漠、無情,為保全自己而不惜一切我不禁害怕步入這個復雜的社會之中了,從小耳濡目染的那些溫良哪兒去了,社會的教育真的完全背離了那些父母師長所給予的那些美好的品質(zhì)嗎
比爾·蓋茨曾經(jīng)對社會作過這樣的詮釋:“社會,它無情的打擊了我初來乍到時的所有激情與夢想,有時,我也恨它,它讓世界顯得并不那么美好,它亦有自己丑惡的嘴臉,它有時將你推至風口浪尖,有時又讓你墜入谷底,可是,請別怪它,它只是想教會你成長”比爾的一番話讓我有了另一番體會:社會所給予我們的一切,只是想讓我們深知,在父母師長教會我們的所有美好之中,社會,這第三種教育只是給這些美好加入了現(xiàn)實的滋味,它讓你體驗人間冷暖,讓你面臨兩難的選擇,不過是想讓你在磨難中成長,在進退兩難時選擇堅強。
人生的第三種教育,有一種微微苦澀的味道,它現(xiàn)實的讓人膽怯,面對人生的誘惑,它讓你學會選擇,面對人生的低谷,它讓你學會堅強,面對爾虞我詐,它又讓你學會靈活應對,在這紛紛擾擾之中,你脫離了曾經(jīng)稚嫩的外殼,將父母師長的教育作為做人的基石,在社會的泥淖中摸打滾爬,在漸漸成長之時,又不失自己獨立的人格,這就是社會所給予的第三種教育。
我不會如陶淵明般因厭惡這塵世的諸多不順而遺世獨立,也不會如海子般因無法忍受社會的紛擾而選擇棄世,我會在社會中不斷摸打滾爬,學會成長,找至一方屬于自己的位置,我堅信,這第三種教育給予我的是心靈的成熟與靈魂的成長。
祝你學習愉快,望采納